在婺源欣赏徽派建筑

http://s14/mw690/003egw6ezy7onWm4cwJdd&690
徽派建筑又称徽州建筑,流行于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及金华、衢州等浙西地区。今年 9月上旬,我们玉田摄影学会31名会员在李鸿驰会长的带领下,前往三清山、婺源采风。使我对徽派建筑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欣赏婺源的徽派建筑更加有兴趣。
婺源的李坑村,距婺源县城 12公里,李坑村是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在李坑村,我看到那些精致的屋顶,华丽的门楼,精雕细刻的木窗,还有被当作文化图腾的马头墙,这些便是徽派建筑最为显著的标志。也是婺源地域历史和社会文化最为生动的缩影。
李坑村的徽派建筑屋顶都很漂亮,屋顶是整座房子最精致也最美丽的地方。因此,徽派建筑把屋顶看作中国建筑之冠冕,通过复杂的斗拱与梁柱架起了坚固的屋顶,并在美学层面营造出流畅的曲线和动感的飞檐,动静交替。青一色的青瓦屋面,更显得古朴而高雅。
婺源县汪口村,位于婺源东北部,距婺源县城约 23公里,是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古村落。汪口古街原汁原味,有部分超过百年房屋,能感觉到悠悠岁月流淌的痕迹。这条默默无闻的石板路,街面仅3米左右宽,该长街正名叫官路正街,被称作“千年古街”。
汪口村最有名的“俞氏词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有 1100多年历史。该词堂均雕刻着有主题情节的故事人物,且以园林为场景,有花有树,有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还有飞禽游鳞,构图变化丰富,浪漫而有情趣,使背景的园林风光也成了颇为引人注目的雕刻组群。该词堂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俞氏宗祠以雕刻工艺见长,凡梁仿、斗拱、脊吻、檐椽、雀替、驼峰等,均巧饰雕琢,各种图案通过深雕、浅雕、透雕、浮雕、圆雕等工艺手法,无不形态逼真,呼之欲出。堪称是一座木雕宝库,古建筑专家誉为“雕刻艺术宝库”。
婺源的晓起村,位于婺源县城东,距离县城约二十公里,始建于公元 787年。晓起的官邸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思训堂这等官宅气派堂皇,门楼雕有精美的图案,铉耀着主人高贵的身份,折射出这方钟灵毓秀之地曾有过的辉煌。
婺源晓起村,是典型的徽派古生态民俗文化村,有着古朴纯实的民风民情。村里房屋多为清代建筑,风格各具特色,村中小巷均铺青石,曲曲折折,回环如棋局。晓起分上晓起与下晓起,上晓起多官宅,下晓起多商第。
“礼耕堂”与“继序堂”建于清代末期,房子的主人是汪允璋和汪允珪两兄弟。此兄弟二人是婺源晚清时期的商界双雄,兄称汪百万、弟称百万汪。礼耕堂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即砖雕、石雕和木雕,“继序堂”、“礼耕堂”就是晓起“三雕”艺术的代表之作。
婺源的江湾景区,是国家 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文化与生态旅游景区,中国最美乡村。江湾位于婺源县东北部,距婺源县城28公里。萧江宗祠又名永思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后毁于太平天国战火。一九二四年重建,五凤门楼,气派非凡,宏伟壮观。萧江宗祠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广,雕刻精细被世人称为“第一豪华祠堂”。
江湾村始建于隋末唐初,是婺源为数不多的千年古镇之一。江湾古街古巷中还保存着古老徽派建筑,马头墙、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随处可见。古戏台、八音亭等生动而典型地展现了婺源明清时期的工艺品及艺术品,具有浓郁的地方传统特色文化风范和艺术风格。
敦崇堂又名中宪第,建于清同治四年( 1865年),为清同治年间户部主事江桂高宅第,徽派建筑讲究规格礼数,官商亦有别。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中国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婺源是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它历史悠久,物华天宝,素有“书乡”、“茶乡“之称。在婺源,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古朴纯真的民风民俗、厚重深远的徽州文化在这里发展、传承并保存至今。一块块青石板上镌刻着圣贤巨儒留下的足迹,一座座古建筑追忆着一代代儒商的经商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