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实用课堂小游戏
(2014-10-22 21:52:1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随笔 |
无意中发现网上有这样的几个教学小例子,可以用在我们的课堂上,既有趣,又有实效。
1、关于“左右”的
学生对“左右”的区别,总是不那么准确,于是,上课临时编了几句,效果还不错,故记之。
师:伸出你的左手来
生:我的左手在这里(边说边伸手)
师:伸出你的右手来
生:我的右手会写字(边说边伸手)
其实这几句,很多地方有类似的,觉得比较有效果的是后面那句“右手会写字”,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记住“左右”的区别了。
2、关于数的“分与合”
A、猜拳游戏
师:下面我们做关于“6”的游戏
我出2(手势:伸两个手指)
生:我出4(手势:伸四个手指)
2和4合成6
先是老师和学生猜,然后让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猜,最后布置回家和爸爸、妈妈猜。
B、拍手游戏
师:下面我们做关于“7”的游戏
师先拍3下,要求学生不说话,只拍手,拍完后,才说“几和几合成7”。
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小朋友“听”的专注能力。
3、《找朋友》
游戏目的:使学生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游戏准备:
A.若干套1到9的数字卡片
B.每次游戏前发给每个学生1张.
游戏过程:
A.把几套从1到9的数字卡片分别发给全班同学,戴在胸前.全班同学围成一圈做丢手帕的游戏,捉到谁,谁就站在圈中央找出自己的朋友来搭救自己.
B.数字凑成10才能做朋友(可以是两人做朋友,如7和3,也可是三人做朋友,如2,4和4,还可以是四人、五人……做朋友),朋友越多越好.
C.根据找到朋友的人数多少,大家用掌握声进行奖励,找到一个朋友,鼓一次掌,找到两个朋友鼓两次掌,以此类推.
游戏目的:训练学生用触摸的方法对看不见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巩固他们对几何图形的特征辨认。
游戏材料: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硬纸片若干,一个纸盒,一块大手帕。
游戏过程:
5、《搭积木》
游戏目的:
A.通过学生接触不同形状的积木,熟悉各立体图形的特征.
B.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准备:有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等形状的积木.
游戏过程:
A.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给一副积木.
B.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积木,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成自己喜欢的事物(如:桥、房子等).
C.将各小组的作品摆在一起,由各小组推举的一名学生讲解自己组摆的是什么事物,用了那些形状的积木,并一一指出来.
D.全体学生评判出最优作品.
游戏目的:
A.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B.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准备:
A.教师提前准备一个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拼摆的玩具.
B.每个学生准备与教师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若干个
游戏过程:
A.教师分步描述自己的玩具.(玩具不要让学生看见)
B.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逐步拼摆.
C.教师将自己的玩具展示给学生看,全班同学一起评选与教师玩具相似的作品.
D.谁的作品与教师的玩具最相似,哪个学生就获得“小小设计师”的称号.
7、《猜猜看》
游戏目的:
A.通过游戏使学生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认识.
B.发展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游戏准备:每人准备一盒积木.
游戏过程:
A.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两名学生.
B.将积木放入课桌中,其中一个学生随便摸出一块积木(不要让另外一个学生看到),然后摸的学生说明积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