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高三最后一个月语文冲刺重点及应对策略
(2015-06-29 08:57:53)
标签:
转载 |
一、冲刺复习指导原则
冲刺复习绝不可陷入盲目性,一定要充分分析高考试题的命题题型和思路,最大限度提升课堂复习的效度(明确任务,强化独立,保证纪律,激发兴趣,检查落实,指导纠错,明确技巧);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不同梯度的针对性强的练习,还可以适当的单独安排任务个别指导,鼓励提升;
引导学生不可一味挑战偏、难、怪的题目来做,以免打击了自信心,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应该重视基础的巩固,确保80%的基本分,可以回归教材,梳理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古诗词意象、典故、情感等点睛术语等;
强化训练规范要求:思维的规范,答题的规范,书写的规范,用时的规范;
最后冲刺更需要老师协调一致,精心研究和筛选训练题,确保题型对路,质量过关,认真落实“精选—精炼—纠错—点拨—再练”的强练思路;
对于踩线生,要采取谈话激励帮扶措施,指导他们寻找语文提升空间,最大限度的提高成绩;
最后阶段,一定要告诫学生“堂堂是考场,场场靠自己”,高考没有老师指导提醒点拨,更不允许考生合作探究交流,你就是一匹孤军作战的勇士斗士,没有外援没有呐喊,唯有激发自己成功的内动力,审慎应对,脱颖而出,为此,现在的训练就该如此;
冲刺要有状态作保障,要胜在细节和素质上,切不可预知失利的结果,造成全盘皆输,一定要引导学生强调过程方法细节纠错巩固,淡化平时检测的分数,以便平和冲刺的心态。
最后阶段,进入六月份,就要把中心转移到知识回顾、心理辅导、技巧梳理而非做题,重点放在注意细节方面,我准备给高三写一封信,告诫学生高考语文答题注意的事宜和对学生进行激励号召。
二、突出课堂复习的侧重点
丢分点一:文言文翻译
由于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欠缺,翻译能力有待提高因为晦涩的古文的感觉陌生,所以文言文部分得分普遍不高,这尤其突出地表现翻译题方面。学生找不到翻译句子的得分点,不能抓住重点字词或者特殊句式进行翻译,导致严重失分。
复习方法:利用多媒体对试题出现频率较高但经常会发生使用错误的知识进行梳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言文,尽可能提升语感能力;对考过的文言文有选择的反复阅读,疏通文意,尽可能做到逐字逐句翻译;在翻译题上强化语境意识和字字落实的原则,注重得分点的操作训练,的有效性,绝不能单靠口头表述了事。
丢分点二:诗歌鉴赏
这道题是高三学生最感到吃力的,也是十分比较严重的题。主要在于读不懂诗词内容意思,点睛术语积累不够。有不少学生抓不住得分点,难以按照题目要求规范答题。
复习方法:
梳理教材中出现过但学生不一定就能掌握的那些古诗词知识点,比如专用术语(表现手法、画面意境、语言特色、语言风格、思想情感等),意象典故等词语;加强有针对性的纠错,对考过的或者已讲过的古诗词进行阅读感悟;按照不同题型进行归类训练指导,严格遵循“据分答点,观点先行,分条作答,多答一条”的原则去答题。
丢分点三:作文作文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但是学生考试总是高分不多,大多停留在45分上下。主要症结在于或偏离题意、或拟题失误、或写结构混乱,或缺少文采。
复习方法:
印刷结构标准,语言优美,论据典型而丰富的范文,让学生感悟模写;加强课堂审题构思训练,安排晨读素材积累任务;用作文纸指导学生字体大小匀称,字迹清晰等。
丢分点四:非智力失分
每一次实战强练,每一节语文课,每一道训练题都要盯紧:阅读的投入度,审题的细心度,答题的条理性和规范度,答题的时效性全面性,书写的认真度。尽可能减少学生高考考场上出现的非智力因素失分现象。
三、最后冲刺复习,提醒八个误区
一是抛开考纲,盲目复习。
二是一味套练,忽视纠错。
三是星星点点,缺乏系统。
四是浅尝辄止,缺乏反思。
五是好高骛远,挑战偏难。
六是各行其是,缺乏协作。
七是漫无边际,缺乏定性。
八是一概而论,没有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