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豇豆枯萎病、褐斑病等五种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2018-09-18 15:05:56)
分类: 技术支持

http://s6/mw690/003eeR7fzy7nITK667r35&690



一、枯萎病

【症状】植株受害初期仅见地上部叶片萎蔫,早晚可恢复,叶片边缘,尤其是叶片尖端出现不规则形水浸状病斑,靠近地表的茎秆绕茎变褐,根茎部皮层常开裂,其微管束组织变褐,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可见粉红色霉层,数日后整株枯死。一般低温期不表现症状。高温高湿时开始显出症状,开花结荚期症状明显。

【病因】枯萎病为一种土传病害,病菌生长发育适温27——30,最高40,最低5。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土壤含水量高易发病,土壤含水量低病株症状表现轻微或不表现。土壤偏酸性时易发生流行多年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实行轮作:与非豆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要施用不带菌并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效果更佳。选用抗病品种:可选用红嘴燕等高度抗病品种。种子消毒:用占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40%甲醛300倍液浸种4小时,浸后用清水冲净再播种。加强肥水管理:豇豆生长期间,根据长势追施氮磷钾复合肥,避免氮肥过多。浇水避开高温时段,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病叶等要及时摘除,病株严重时可拨出,拿到田外深埋。叶面施肥: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腐殖酸等叶面肥以促进植株茁壮生长,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药剂防治:采用灌根或药剂喷雾的方式效果最好。每亩科、立、安病毒克星30-50ml用水稀释后进行喷雾,连续喷雾两到三次。

http://s4/mw690/003eeR7fzy7nITJ9B7573&690

二、褐斑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斑圆形或近圆形至不正形,斑形较细,直径1~10毫米,叶斑明显,边缘赤褐色,略凸,中间褐色,后褪为灰褐色至灰白色,故称褐缘白斑病。湿度大时斑背面现暗灰色至灰黑色霉状物,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但较豇豆煤霉病的量少且稀,别于煤霉病和斑枯病。

【病因】早栽密植、通风不良、偏施氮肥、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意见】

  1、增施磷肥、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2、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雨后及时清沟排渍。

  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7.6%冠菌清干粒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http://s16/mw690/003eeR7fzy7nITIpN8j5f&690

三、潜叶蝇

【症状】潜叶蝇属双翅目潜蝇科, 主要以幼虫在植物叶片或叶柄内取食, 形成的线状或弯曲盘绕的不规则虫道影响植物光合作用, 从而造成经济损失[1] 。其具有舐吸式口器类型,以幼虫为害植物叶片,幼虫往往钻入叶片组织中,潜食叶肉组织,造成叶片呈现不规则白色条斑,使叶片逐渐枯黄,造成叶片内叶绿素分解,叶片中糖分降低,危害严重时被害植株叶黄脱落,甚至死苗。

【防治方法】防治潜叶蝇应采取压前、控中和打后的防治策略,做到科学用药。掌握在潜叶蝇低龄幼虫高峰期(1-2龄期)、蛀道不超过2厘米时喷药。

http://s8/mw690/003eeR7fzy7nITH7jbp27&690

四、煤霉病

【症状】豇豆煤霉病在豇豆收获前发病最重,主害叶片,引起落叶,病斑初起为不明显的近圆形黄绿色斑,继而黄绿斑中出现由少到多、叶两面生的紫褐色或紫红色小点,后扩大为近圆形或受较大叶脉限制而呈不整形的紫褐色或褐色病斑,病斑边缘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暗灰色或灰黑色煤烟状霉,尤以叶背密集。病害严重时,病叶曲屈、干枯早落,仅存梢部幼嫩叶片。

【病因】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环境条件适宜时,在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然后在受害部位产生新生代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豇豆一般在开花结荚期开始发病,病害多发生在老叶或成熟的叶片上,顶端嫩叶较少发病或不发病。

【防治措施】

  1、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浸种;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加强苗期管理,及时间苗,出苗后及时喷施新高脂膜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保护禾苗茁壮成长。

2、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浇水、追肥,注重施用有机肥及磷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

3、药剂防治,及时拔除病株并带出集中烧毁

http://s3/mw690/003eeR7fzy7nITGnoSC22&690

五、锈病

【病症】豇豆锈病是由担子菌亚门锈菌属的真菌引致的。最初是在叶片上产生黄色近赤色斑点,病斑略为凸起,然后病斑破裂散出铁锈色粉末,即病原菌,病菌到后期会变为黑色粉末,即冬孢子。

【病因】此病菌可以随病残体在土内越冬,也可以随豆类生长在棚室内越冬。此菌喜欢较高的温度。一般是在露地作物生长后期发生,田间病菌主要靠气流传播。

http://s1/mw690/003eeR7fzy7nITFxbgY7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