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老师的榜样——我的研修班同学叶映峰    徐州一中 陈洪仁

(2013-12-15 19:29:54)
分类: 名师风采

语文老师的榜样

——我的研修班同学叶映峰

徐州一中 陈洪仁

她:一位中师毕业的山妹子,41岁就成为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中学校长。

她是石缝间钻出的一棵小草;她是寒冬中成长盛开的一朵腊梅花;她是书海中破浪前行的一叶小舟;她是用带血的手指演奏着自己的生命之歌;她是学生心中最美丽的风景!……

追寻心中的语文课

江苏省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  叶映峰

回想起来,从事教师这一职业非常偶然。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山妹子,初中毕业那年,我选择了管饭的师范学校,于是懵懵懂懂之中,我跨进了师范的校门,幸运地成为了一名教师。

我想教语文

89年我中师毕业分配到安徽省的一所农村中学任教。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踏上工作岗位报到的情景。校长客气地问我:“叶老师,你带哪门学科呢?”是呀,我带哪门学科呢?我读的是中师,中师是不分专业的,我也就没有什么专长可言。

“我想教语文。”我毫不犹豫地郑重地回答。

因为我太喜欢语文这门学科了,我喜欢文学,崇尚中华灿烂的文化!三年级时,家人给我买来《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我看得爱不释手;四年级时,收藏的第一本诗集《美的呼唤》,我竟能一首不落地背出来;中师三年,我将零花钱全部用在购买文学作品上。一本本的读书笔记成了我阅读生活的印记,也成了我精神成长的记载。我想如果天天能带着学生穿行在文学的奇卉异葩中,感受魏晋风骨的慷慨激昂,品味唐诗宋词的典雅神韵,体会现代文学的多姿多彩,那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我真的是一个幸运而又幸福的人。

那年我十八岁。

我要上好每一堂课

初为人师,心中充满着新奇与兴奋,同时力不从心之感也随之而来。为了当一名合格的教师,我走上了既风光旖旎,又荆棘丛生的进修之路。不久我有幸到合肥教院脱产进修两年。93年我的生活又有了一个转折,我离开安徽老家到无锡工作。

面对激烈的竞争,前所未有的紧张与惶恐困扰着我,我唯恐自己不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以致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不能立足。但山妹子那份固有的倔强督促我踏踏实实地学,勤勤恳恳地教。

我经常听老教师上课,经常备课到深夜。当我的第一堂公开课《母亲架设的桥》被全校老师认可时,我流下了兴奋而又感激的泪。我深深地告诫自己:我要上好每一堂课!这是我最起码的工作态度,也是我的追求。于是,才有了后来的第一次被教研员随堂听课,就得到教研员的充分肯定;第一次对外公开教学,就获得了赞美声一片。

初涉教坛的我,热衷于课堂教学研究,这一时期我看了大量的课堂教学实录。我所在的无锡市梨庄中学是老牌电教实验学校,拥有丰富的电教资源。我将学校购买的语文课堂教学实录课看了个遍,详细记录的有352节。有的优秀课例我不厌其烦地反复琢磨,那些课成了我不是朋友的朋友,不是老师的老师。

正是这样如痴如醉地学习,我的站点高了,视野宽了,吸收能力也更强了,我的成长更快了。2000年12月,我在无锡市教研中心举行的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中,从初赛到复赛、决赛,我都给评委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最后以绝对的优势获得一等奖。不久,我还荣幸地被评为无锡市第二批教学新秀、无锡市又红又专青年教师。

我的课也得到同行广泛的认可,不仅如此,每次家长会,总有家长告诉我,孩子回去谈得最多的就是语文老师,他们喜欢语文老师的课。在一次《我心中的好老师》的市级征文比赛中,我曾任教的一位学生将我写进了她的作文,把我称为“同学们心中最美丽的风景”。

为人师的成就感、幸福感包围着我。课堂成了我智慧挥洒的阵地,情感宣泄的舞台。每次的公开教学,我更是精雕细琢,希望自己的课在热闹的氛围中“依计而行”,我认为这就是带着学生在文中“走来回”了。上完课,我总要问自己:我真情演绎了自己吗?

直到一天我通读完钱梦龙先生的《导读的艺术》,我才发现自己认识的偏颇与稚嫩,才明白钱老师“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的见解是多么正确,才明白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真谛。我才感到真情演绎自己的语文课其实不是我心中的语文课。

我想到了晏殊的词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我心中的语文课

就在我追寻心中的语文课时,我越来越感觉到将自己局限在课堂上,单纯研究教学的技巧,追求热闹的气氛,我离自己心中的语文课反而越来越远了,我希望自己能带着学生、文本一起走向语文,感受大语文的魅力!

阅读教学是艺术,也是一项科学活动,我们必须遵从一些客观规律。于是我由原来钻研大量课堂教学实录转为看名家的教学思想录,《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我通读了三遍。书中十三位特级教师,我特别关注的是宁鸿彬老师,初涉教坛阶段,我曾收集并看完了他的大部分课堂教学实录,《七根火柴》、《皇帝的新装》、《石壕吏》、《有的人》……都是我烂熟于心的案例。当我翻开宁老师的《面向未来,改革语文教学》一书,我感觉自己这才真正走进了宁老师的课,那巧妙的设计中蕴含的是对学生心理规律、学习规律的尊重,是对教材深入理解的一种升华,绝不是单纯教学方法的问题。我原来学的只是皮毛而已。与此同时,我开始进行课题研究,2001年4月至2004年3月,我主持并顺利完成了省立项课题“三段”“三课型”阅读教学研究。目前,个人正在进行“文学作品教学中情境设置研究”,该课题现已成功申报为全国中语会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的子课题。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的课也在悄悄发生变化。我的生动讲解换为学生与文本的精彩对话,我的拓展视野换为学生的自主搜集资料,我的情感宣泄换成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2007年10月份我荣幸地获得全国中语会首届“圣陶杯”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12月份我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语文教育艺术研讨会34届年会再次获得一等奖,得到与会专家、老师的一致好评。省特级教师周永沛老师、无锡市教研中心周仁良老师等都评价说:“叶老师的课语文味很浓。”我的同事中不少人说我的课要慢慢听,才有味。我清楚自己的课正在慢慢退掉那华丽的外衣,我不再追求课上的轰动效应,我只想静静地悄悄地做学生语言学习的促进者,在他们需要帮助时扶一把。朱永新教授有句名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你的阅读史”,我想套用一下朱教授的话,“一位语文老师的精神发育史,也是他的语文教学史。”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语文学习,关注学生精神的成长,这是我心中的语文课,也是我今后执著追求的语文教学境界。

http://s16/bmiddle/003eccB2gy6F155X6r53f&690   徐州一中 陈洪仁" TITLE="语文老师的榜样——我的研修班同学叶映峰    徐州一中 陈洪仁" />

                                                 第一排右起第二人为叶映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