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们班有个学生,前段时间在课堂上老是故意大声错误的回答问题,实验课在处理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时,他喜欢抢着得出错误的结论,给其他学生带来误导,扰乱了课堂秩序。这位学生总体成绩并不好,但是上物理课兴趣很大,而且开家长会时我曾和他的父亲交流过,并表扬他上课回答问题很积极,但是现在的表现就有点过分了,而且不经思考的乱答会影响其他同学的思路,我很清楚地意识到,他的这种行为只为引起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注意力,所以我在课堂上并没有批评他,否则就中了他的“计”了!
课下我单独把他喊到我的办公室去谈话,我说:“我非常欣赏你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好习惯,这样能活跃咱们班整体的学习氛围,但是,希望你在回答问题时,要先经过思考,再举手回答,否则你直接大声喊出你的答案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思考,因为毕竟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反应的和你一样快!好不好?”这个学生听完之后挠了挠头皮不好意思的笑了,就像心里的秘密被老师识破了一般,然后点了点头答应了一声,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在我的物理课堂上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问题行为。
其实,课堂问题行为普遍存在于我们的课堂中,如大声说话、思想开小差、吃零食、不恰当地使用教材或设备、小动作等等,不同的问题行为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性格和具体情况来采取有效地措施来应对解决。学生的问题行为,大多以轻度为主,因而大部分问题行为只需教师运用一定的方法便可得到修正。除了我上文用到的“谈话交流法”之外,通常采用的修正方法还包括:
(l)信号暗示:对发生问题行为的学生提供信号,如突然停顿、走近学生、用眼神暗示等,用以提醒、警告学生,进而终止刚刚发生的问题行为。
(2)使用幽默: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下降,产生问题行为时,教师可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来调节气氛和提示学生,以防止问题行为的出现和制止或纠正已有的问题行为。
(3)创设情境:有些学生在课堂中容易走神,这时可适当创设一些活动情境,让学生参与一些活动,或让他做一些相关的别的事情,如小竞赛、小表演、小制作、小设计等,以避免问题行为乘虚而入。
(4)有意忽视:某些学生的问题行为隐含着想赢得他人注意的愿望,如果教师直接干预,可能正好迎合了他的目的。因此,教师有意忽视,学生会自觉没趣而改变其行为。
(5)转移注意:对于那些自尊心比较强的学生产生的问题行为,如当面直接制止,可能会出现相反的效果或产生后遗症,这时可运用比喻,声东击西加以暗示,使之转移注意,从而停止其问题行为。
(6)移除媒介:有时学生在课堂中做不相干的事,如读漫画书、玩电子游戏玩具等,教师可采取将这些东西拿走,清除媒介物,从而制止这种行为。
(7)正面批评:如果很多方法对制止学生的问题行为都不奏效,那就要正面严肃批评,指出其缺点,制止其行为。当然.正面批评要建立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基础上。
(8)劝其暂离课堂:有时学生之间发生对抗性冲突,引起怒气冲天的状态,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劝他们暂时离开课堂,让别的教师照顾一下。等下课之后,学生的情绪缓和,再作决断。
(9)利用惩罚:对于有些较严重而又难以制止的问题行为,可适当利用一些惩罚措施.如运用得当,亦可起到制止问题行为的作用,但惩罚运用不当,不但不能制止问题行为,反而造成逆反或对抗性行为。因此,必须慎用惩罚,不到迫不得已最好不用。
(10)发挥体育特长:今天鞠教授指出,希望引人注意的学生可以通过发挥其体育方面的特长获得成就感和学生老师的认同,这一点我深有同感,在前几周我们学校举行的校运动会上,很多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同学在体育运动方面积极参与,这确实能发挥他们的特长,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其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减少课堂问题行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