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甸民间故事——翰林夫人

(2018-03-12 11:43:43)
标签:

翰林

夫人

分类: 014归厚文史资料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昆明·-寻甸卷》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062925

总主编:白庚胜

本卷主编:杨正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27月第1

 

人物传说:

翰林夫人

 

清朝中期,寻甸州亦郎(今鸡街)汤有龙村,出过一位翰林中宪大夫,名叫杨铭柱。他中举后在京城任职多年,人们都叫他杨翰林。他在京任翰林学士时,有一年回云南故乡扫墓省亲,返京时带家眷进京。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仲春二月,皇妃一时高兴,召唤各大臣及其夫人到内殿赐宴,同赏春景。杨铭柱翰林奉召即与夫人入宫赴宴。杨翰林夫人来自边陲云南寻甸山乡,走进了皇家金碧辉煌的宫廷内,看到内苑之中奇花异木、百花争艳,假山湖水、幽径曲折,无数奇巧玲珑的亭台楼阁,掩映于绿树鲜花之间。侍候皇妃娘娘的众多宫女、太监,穿梭似地往来忙碌着。这富丽堂皇的景象,使这位出生于山区农村的翰林夫人,感到目瞪口呆,举止失措。宴席上,金杯玉盏盛满山珍海味。皇妃在宫女的簇拥下进入宴厅,群臣及女眷们一齐跪下请安,祝寿之声响震霄汉。开宴时,庭中翩翩起舞的宫娥彩女舞姿优美、歌声悠扬,令人沉醉。

酒过三巡,皇妃娘娘在百官的祝拜赞誉中,处于欣喜的兴头上,此时杨翰林和杨夫人上前向皇妃敬酒,皇妃随手举起象牙筷子指着檀木桌席上一盘“龙爪菜”问杨夫人:“杨卿家的,你是云南人,你们南方是否会出产这种芳香、味美的珍稀名菜?”杨夫人生性忠厚,她不假思索地就直言回答:“回禀娘娘,有,在我们云南家乡,遍山都生长这种菜,只是在春天少数人采点来尝尝新,农户人家却把它割来垫畜厩作粪草压田地用。”皇妃一听,顿时脸面绯红,羞愧无言。杨翰林被吓得面如土色,不知所措,邻座的人也吃惊不小。此时一位杨翰林的同年大臣好友,即时离席向娘娘跪奏:“启奏娘娘,杨大夫之妻生于山区农村,平时闭闻寡见,从未见过这天下珍宝,错把她家乡普通之物误认为此世间瑰宝。祈求娘娘恕其愚妇无知,免其失言之罪。”皇妃只哼了一声鼻音:“罢了!”这位机智诡辩的大臣,歪曲的解释,给皇妃娘娘一个体面圆场,维护了她的尊严,也给杨翰林解了急难,同时缓和了宴席间的紧张气氛。

时守中午,宴终席散。皇妃娘娘传谕群臣及女眷们随驾同游御花园,观赏春景,大臣们谢恩整顿衣冠随驾入园。女眷们在宫女的引导下跟着进入了御花园。来到御花园中,皇妃被簇拥入龙凤亭坐于锦墩上,接受群臣的再次朝拜。当杨翰林率夫人登上龙凤亭叩拜时,杨夫人因缠成一双约四寸的小脚,穿着绣花鞋,步履轻盈地走到皇妃座前叩拜。皇妃指着杨夫人的这双小脚说:“哟!你这双脚却生得这么小巧,行走时倒也好看啊!”杨夫人笑着回答:“禀告娘娘,奴婢这小脚不是一生下来就小的,是爹妈自小就用带子缠小的。我们汉人家姑娘到了四五岁时,爹妈就要用带子为她裹脚,使它长成尖尖的小脚,脚越小,身份越高。如果脚裹不小人家就看不起,被称为大脚丫头,连婆家都难找到的。”皇妃听此回禀,心中甚为不悦,举手一挥:“下去,无须饶舌!”杨夫人却不知皇妃娘娘不缠足,而且皇妃还是一双大脚。杨夫人这么直言陈述,简直是对皇妃的无情讽刺。她竟不知自己犯下大忌,杨翰林可急得汗流浃背,心惊胆战,心想:这可要闯大祸了。一时间,皇妃游园无兴,大伙都不欢而散。

杨翰林带着夫人提心吊胆地回到府第,对夫人说:“在皇妃驾前要谨慎地注意礼仪,切不可开口说话。你今天的直言,不避忌讳渎犯皇妃的语言,如果皇妃娘娘问罪,可就要招来大祸了!”言尚未毕,只见看守府门的家童进来禀报:“大人,快!太监奉娘娘懿旨至府,大人快去接旨!”杨翰林一听,惊慌地整顿衣冠,急忙出迎于中堂之中。只听一声:“懿旨到!”杨翰林立即跪下静听宣读,太监郎声念道:“西宫娘娘旨谕赐中宪大夫杨铭柱之妻白绢一条,速决回旨。”杨翰林口称:“谢恩”,却颤抖着双手捧起宫女端着的托盘内的一条丝绢,心中明白这是夫人语言触怒了皇妃,故遣太监、宫女专送此物命以自决。可叹杨铭柱虽身为堂堂中宪大夫、翰林学士,却不敢开口为自己的结发妻子向皇妃呈辩一句冤情。也不敢违抗谕旨,更无能力挽救夫人之命。可怜这个来自云南山乡的憨实妇女,就为出言直爽而遭杀身之祸。

杨夫人被皇妃“赐死”自缢后,杨翰林心中无比悲痛,忧郁成疾,不久就卧病不起,经数月的医治病情稍愈。半年后,他以身患重病为由,上书皇上告假回乡休养。皇上准奏,他就急急收拾行装、私物,雇了车马人夫,抬着亡妻杨夫人的灵柩,在童仆的照应下,一行人离开京城,千里迢迢回云南寻甸故乡汤有龙老家。自此,杨翰林弃官在家督其子孙耕田、种地,多年闲居家中栽花勤事园圃;严教子孙勤奋耕读,做诗练字,从不过问政事,直到年老病卒未出过乡里。

杨翰林辞官在家时期的某年春节,在他家前厅大门坊上,他用红漆书写了一副对联,直至民国初期字迹还十分清晰明显。汤有龙村许多老人都见过,至今也还有人背诵得出。其对联云:“一雨青松直霄上,两陈寒霜一瞬间”。

可以说这是概括了他一生的荣辱。他死后葬于汤有龙村后一山冈上,墓地建有三门六柱精工雕刻的一座墓碑,现在仍保存得十分完好,墓碑正中衔文如下:“皇清诰援中宪大夫杨公讳铭柱侍御之墓。石碑柱对联:几日青松仍插汉,当年白简早飞霜”。

讲述:崔金顺

记录:余品荣 回族

采录时间地点:1992年采录于寻甸县

 

 

                                    滇人2018310日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