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国风流》阅后感

(2023-03-15 10:21:34)

这是一本非史而言史的书籍,作者刘诚龙自称是一个非士非仕的公职人员,讲述的是民国时期文人墨客的趣闻轶事,主要分为两个章节,一个是“民国现象有看头”,一个是“当年国士个个牛”,从题目不难看出作者对民国社风、士气的推崇,确实如此,通读全文,一些趣事、轶闻让人眼界大开,感叹民国政风、民风之开明、宽容,同时,文学大家之坦诚、可爱也让人称羡、心向往之。

根据刘诚龙先生的描述,如此例子简直不胜枚举,比如司徒雷登大家应该如雷贯耳,记得小时候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别了! 司徒雷登》的课文,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对美帝驻华代表的司徒雷登先生狼狈撤走的讥讽。但司徒雷登先生在做燕京大学校长期间,竟然亲力亲为和每个学生握手嘘寒问暖,对教职员工更是极尽关爱、照顾,冰心先生回忆说:“你添一个孩子,害了场病;过一次生日,死去一个亲人。第一封信、短签都是他寄的;第一盆花是他送的,第一个欢迎微笑、第一句真诚的慰语,都是从他那里来的。”教员、学生们自发为司徒雷登先生办生日庆典,打出“我的老校长”的牌匾并深深三鞠躬,而司徒雷登先生说是美国人,其实他出生在杭州,成长在中国,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不知解放后被迫返回美国的司徒雷登先生是否能适应美国的气候和生活,历史读至此何至让人一声叹息啊?

再比如清末民初的黎元洪大总统,一直以辛亥革命“元勋”出现在世人面前,可读完本书才晓得,黎元洪哪里是革命“元勋”啊,一个积极分子都算不上,“武昌起义”是一群下级军官仓促行动的产物,结果竟然成功了,湖广总督被赶跑,城中一片混乱、群龙无首怎么行?无奈之下这帮革命的官兵跑到军营胁迫黎元洪出来主持大局,黎元洪当时是湖北新军协统领,相当于湖北军区副司令员,被人刀架在脖子上推上革命道路,黎元洪大喊“莫害我、莫害我”,谁又能想到几年后竟然因为“元勋”的身份而位居民国大总统呢?真实的历史不仅是有血有肉的,而且是十分有趣、活色生香的,读来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呀。

还有浙大老校长竺可桢也是一个蛮可爱的人,被人誉为浙大“保姆”,对于师生的爱护那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他是著名的科学家,而科学家是不太染指政治的,在民国时期那种风起云涌的时代,学生闹学潮、干革命是十分稀松平常的事情,可竺校长总是“护犊”心切,成了激进学生的“保护神”,这样的校长不仅政府当局拿他没办法,连老蒋都连连摇头,而竺校长维护住的是一片自由的天空、一个宽容的校园环境,这也成就了“北有清北、南有浙大”的大学荣光。

此外,刘诚龙先生还用诙谐、幽默、灵动的笔锋书写出了辜鸿铭、章太炎、梁鼎芬等等老先生的人文气息、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读来妙趣横生、十分过瘾。尤其是“太炎先生挨屁屁”一文尤其生动、有趣,讲的是章太炎先生与梁鼎芬共同供职于张之洞门下,办理一份学报《楚学报》,梁是主办、章是主笔,张之洞是清国封疆大吏,维护皇权、巩固大清是《楚学报》的宗旨,可章太炎又是个不折不扣的革命派,写出的文章不保皇不说,反倒是一派倒皇言论,张之洞气个半死,让梁鼎芬拿起棍子就朝章太炎屁股上抽,这真是一出闹剧,但看出民国文人的气节、斗志,以及可爱、真性情的一面。

从文字看得出,刘诚龙先生是有点“墨水”的,语言诙谐幽默而又广博自信,信手拈来而又透彻深沉,确实有文学大家风范,实为我等历史爱好者之楷模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