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归来》观后有感
(2023-02-27 13:42:52)那是一个颠沛流离的时代,那是一个泯灭人性、残酷无情的时期,那是一个政治挂帅、群魔共舞的年代,这就是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也就是所谓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而电影《归来》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发生的,一个普通市民家庭的颠沛与重逢的故事。
从演员阵容上看,这确实是一部大制作,男主是号称影界“完人”的陈道明,女主是国际巨星巩俐,还有一些影界“大腕”如刘佩琦、闫妮、张嘉译、郭涛等的配角加入,更有大导演张艺谋的亲自操刀,这样的阵容不可谓不豪华、不能不让人充满期待。
但从剧情上看,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小制作,整个剧情围绕着“陆焉识”的“归来”而徐徐展开,最初是政治“劳改犯”陆焉识思家心切,逃窜回家探望妻女,但囿于政治上的压力,以及追捕人员的威逼恐吓,巩俐饰演的女主“冯婉瑜”陷入深深的恐惧、纠结之中,从情感上思夫心切、恨不得打开门投入丈夫的怀抱,一吐久别重逢的情愫。但现实的逼迫让其不能开、不敢开,更有其女“丹丹”为了在舞蹈学校的出人头地,为了获取政治上的“清白”与“忠诚”,不仅将“陆焉识”视同陌路,更是积极向“组织”举报“陆焉识”的逃窜行为。纵观全片,并无时下流行的大场面、大场景的呈现,有的只是在一套六七十年代的小居室内的仿徨、惊恐和心酸泪。
影片中的“陆焉识”是一名大学教授,小说中详细描述其有“海归”的经历,如此一位人中翘楚的大学者、大文化人,在动荡、疯狂的年代,沦为一名“逃犯”、一个有家难回、有女不敢认的潦倒境地,“一叶知秋”,普通人、底层人经历的将是如何的一场劫难,是非颠倒、草菅人命确实是让人不寒而栗的,“十年浩劫”实在是一场血泪史、一次人世间匪夷所思的劫难呀!
这是一部悲惨的电影,但却不“卖”惨,而是通过一个个细节来呈现的,让人潸然来下之余也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如蹲大牢二十年返家的“陆焉识”满心欢喜回到家中时,其妻“冯婉瑜”由于备受精神折磨而患“心因性”失忆症,导致不识丈夫,甚至把丈夫视作昔日的“当权派”---“方师傅”,大声斥责、极力排斥,可以想见在几十年的煎熬等待中受到过何等的骚扰与惊吓!
再比如,丈夫潜逃回家未敢开门导致“冯婉瑜”终生悔恨,以至于从此后“门不上锁”成了她始终不渝的信条,随时期待着丈夫“陆焉识”的推门而入,实现一家人的久别重逢,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但这一切却因“冯婉瑜”的失忆而破镜难圆,一家人近在眼前,却如隔千里,“陆焉识”有家难回,而“冯婉瑜”仍在苦苦期待着丈夫的返家,女儿丹丹因“举报”的行径而为其母“冯婉瑜”所憎恨,排斥在家门之外。
为唤醒爱妻,也为了家庭的重逢,“陆焉识”想尽了一切办法,在医生的建议下,寻求老照片想帮助妻子恢复昔日的记忆,但所有的照片,家中珍藏的几大本相册中“陆焉识”的头像无一例外被剪除,更让人震撼的是,剪除人竟然是他们的亲生女儿---丹丹,看似荒诞的是孩子,其实是她所处的那个荒唐时代的产物。
虽然丈夫近在眼前不相识,但女主“冯婉瑜”对丈夫的期待、深沉的爱深埋心底,丈夫来信说5号返程,基本上每月5号女主都要举着写有丈夫名字的牌子候在火车站出站口等候,当然都是徒劳无功的!但那充满期待、专注的,饱含深情的眼神是很让人动容的。丈夫来信说妻子“冯婉瑜”不该不让女儿丹丹回家,妻子立即冰释前嫌,让女儿丹丹搬回家里住,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连丈夫都不认识的病人身上,这种残酷环境下的忠贞不渝咋能不让人深深打动、潸然泪下呢?
前事不忘、后来之师!特殊时代下一个个体的命运何尝不是一种控诉、是一种折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