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s://wx2/large/b038d130ly1fih40rfdwvj20cs08bmyn.jpg
0-6岁时孩子的语言敏感期,我们的对话中有90%的口语都在6岁前学会。
不过,很多家长最近会发现,平时会背许多古诗的宝贝,会突然出现口吃、结巴的问题。来自慢成长(manchengzhang123)的“花时间”老师对这个现象做了解答。
最近,有个妈妈很焦急地给我留言:
我家孩子语言发育一直很好,不到2岁就能背好几首古诗,自己会看图识物,还能说好几个英文单词。但现在两岁半之后说话有点口吃,或者跳着字说。大人就会教他,那样是不对的,应该这样念。最近孩子不怎么说话了。
我带孩子看儿保,大夫说这是智力倒退。家里老人听了特别难过,好好的怎么就智力倒退了呢。亲戚还说要查查自闭症……我该怎么办呢?
https://wx2/large/b038d130ly1fih40c4bk7j20c909775u.jpg
我特别理解这个妈妈的焦虑,因为去年夏天,果果身上发生了一模一样的状况——口吃、跳字、语焉不详,这些现象就叫语言倒退。
语言倒退很普遍,小孩子十有八九会经历,而且有可能在不同成长阶段,表现为不同形式。譬如最近,我正在应对果果的“英语倒退”——明明以前会说的词和句子,忽然记不住了,听到英语也不愿意模仿。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 ↓ ↓ ↓ ↓ ↓ ↓ ↓ ↓ ↓ ↓ ↓ ↓
语言倒退的表现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是愈来愈进步的。譬如出生后不久,孩子就会发出语音;几个月时听到别人叫自己名字,会转头去找;开始会说单字,然后是词组;之后是能够用词组练成句子,表达自己的需求、想法,等等。
https://wx2/large/b038d130ly1fih43by1v6j20hs0f00uk.jpg
儿童语言能力发育的金字塔(从下至上逐步递进,下面的能力是上面能力的基石,由最下面的第一层开始,依次是:游戏和互动、专注和倾听、理解词汇和句子、运用词汇和句子、清晰的语言表达、文学阅读和写作。我们可以看到,孩子未来上学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从童年时的游戏和互动已经开始铺垫了。)
儿童语言发育是有一定年龄规律的。虽然每个孩子的快慢有别,但通常差距在4、5个月内。0-6岁的孩子的语言学习潜力非常强大,需要在这个阶段做好社交学习、专注力学习的铺垫。
语言倒退,就是指孩子忽然退回到已经度过的阶段,例如原本已经能够流利说句子的孩子,忽然说话不流畅,磕磕巴巴,或者只有只言片语。语言倒退现象,从孩子1岁半前后就可能出现,2-5岁期间最为常见。
https://wx1/large/b038d130ly1fih44poqdjj20hs0bwwh3.jpg
为什么会发生&怎么办?
原因一:从单字到语法的飞跃
1岁半前后的语言倒退,通常发生在说话比较早的孩子身上。这时正是孩子学习语法的时期。原本只是说单词,但现在要开始连词组、组句子了。大脑对语法的学习和辨认,使语言表达慢下来,这时就会发生磕磕巴巴,或者跳字的情况。
怎么办:放慢语速
和孩子说话时,用简单的语言,稍微放慢语速,让他的大脑更易捕捉我们的语言结构。这既是示范慢速、流利言语的好方式,又能帮孩子掌握语法规则。
https://wx3/large/b038d130ly1fih45ub6zmj20hs0cb410.jpg
原因二:脑子快过嘴。
去年夏天,果果有两个月时间说话结巴,家里老人也是很担心——原本孩子说话很流畅,现在这样是不是模仿?在外面看到别人结巴,故意学的?要不要纠正?
我留心观察了果果,她说不顺的时候会一直“重播”,自己也有点儿着急,不像是故意的。于是全家统一了态度:忽略她的小结巴,不批评,照常对话,果果着急的时候就告诉她“慢慢说”。之后孩子结巴的时候越来越少,渐渐就没了。
我曾经和一个发育行为专家聊起这件事,他说:“许多小孩子结巴是因为大脑思维活跃,脑子发育快,嘴巴跟不上,表达不出来。以前整条胡同的小孩子,没几个不结巴的。现在电子游戏多了,动脑子的活动少了,连结巴的孩子都少了。”
https://wx2/large/b038d130ly1fih46mwkscj209n09mdht.jpg
怎么办:少强调,耐心倾听
最好不要提醒或指出孩子讲话的不流利,不要让他觉得自己说话和以前不一样了,更不要说“你怎么总是结巴呢?”
如果孩子急了,提示他“慢慢说”,或者跟着孩子慢慢重复他说的话,然后应答。
耐心倾听孩子说了什么,而不是盯着他讲得是否流利——对讲话内容作出反应,而不是对结巴作出反应。千万不要强迫孩子一遍遍重复我们的话,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挫败感,也有可能觉得“好玩儿”而演变成故意为之。
https://wx4/large/b038d130ly1fih47al6pbj20d508z40q.jpg
原因三:总是受到批评
有时孩子不愿说话,是因为负面联想,即以前说话时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例如,孩子说错名字,或者发音不准确,频繁被批评和纠正。例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宝宝,每次他结巴或者跳字的时候,都被说“是错的”、“你这样不对”,孩子的积极性容易受挫,久之就不爱开口了。
怎么办:少传递负能量,多引导
让孩子将所想的表达出来,不要打断、催促他,让他使用自己的词汇。在孩子表达不出恰当词汇的时候给予一些提示。
不要总是急于纠正孩子,更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诸如“小结巴”、“故意调皮”。毕竟这只是个阶段而已,孩子迟早会度过。
不批评,而是采取更有趣的方式来引导。例如,孩子容易说错的词,有没有可能用儿歌的形式唱出来呢?对儿童来说,有韵律的词和句更容易模仿和接受。
https://wx2/large/b038d130ly1fih48jhlpej20b407fgn9.jpg
原因四:情绪不好,不开心
有时孩子不爱说话,单纯是因为情绪不好。生活中的一些变故可能带来这些影响,例如原本在家全职的妈妈去上班了,孩子换了看护人。或者搬了新家,见不到熟悉的小伙伴了。当孩子还不会用语言表达挫折感时,就可能用缄默代替。
怎么办:找原因,聊一聊
如果观察到孩子最近话少,情绪也低落,可以找找是否家里发生了什么变故,或者有什么事情,让孩子感到不开心了。和孩子聊一聊,不要小看孩子的理解能力,也许孩子正是需要你的陪伴和关怀。
https://wx2/large/b038d130ly1fih49mhcrsj20go0b441c.jpg
原因五:语言敏感期和爆发期
0-6岁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国外研究表明,我们对话中90%的口语都是在6岁前学会的。1.5-2.5岁,则是第一个爆发期。
2岁孩子拥有上万亿的突触,是成人的两倍。更多的突触能够让孩子更好地接受各种输入信息,从而适应这个世界。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复使用的突触被人体识别为“有用”而存留下来,不常使用的突触则被视作“无用”而被淘汰。通过这种神经修剪,大脑可以更高效地运作。
这解释了为什么小孩子比成年人更容易学会一门新语言。在神经生长的爆发期,如果大脑不能有规律地接触到某一语言,那么对应的突触就会消亡。大脑就不再能轻易地听懂或发出这种语言。
https://wx2/large/b038d130ly1fih4a8tebpg20dc05oqel.gif
前面说到,我最近正面对果果的“英语倒退”,正是与此相关。果果快3岁了,中文作为母语的优势已经建立起来,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更愿意选择熟悉的语言表达,自然比较省力。再加上我作为一个半职妈妈,是和老人交替照看她的,家庭英语环境很有限。输入的词汇如果不经常使用,就会忘掉。
同样,有的妈妈会发现,孩子一岁多就会背的古诗,三四岁就忘了,上了小学要重新背。这也是因为当孩子处于语言爆发期,就像一个小复读机一样,很快就能模仿和背诵,但孩子不理解那些古诗的含义,日常生活中也不使用,渐渐就忘记了。
怎么办:调整心态,持久作战
今年孩子表现出“英语倒退”,我一开始也是有点儿小沮丧的,鼓舞我的是小家伙表现出的学习欲望。
周六我随口说,“以前教过你的词好像忘了”。没想到她主动翻出来1岁多时看的《宝宝看图识物》(天知道之前藏到哪里了),自己指指点点说中文,偶尔问我英文叫法。我们两个就坐在沙发上一起重新“啃”这本书。
https://wx1/large/b038d130ly1fih4azj4kqj20e309dtap.jpg
是啊,6岁前依旧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3~4岁正是儿童词汇量发展最快的时候,未来的每一天都是我们一起学习和进步的机会,有什么好沮丧呢?
成长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有迂回,也有反复。前进两步退一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太正常了:睡眠规律可能倒退,如厕训练可能倒退,语言倒退更是常见。
遭遇成长中的转折点并不是坏事,恰恰说明孩子长大了。而我们这些父母能做的,就是无论何时,都不急于生气或是强迫孩子,多点耐心和理解,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步调来。
https://wx2/large/b038d130ly1fih4bqoxinj20j10h50t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