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密度条件下要求单株果枝数目较多, 成铃数较高, 并争取较多的内围铃; 而在河北省河间县棉农为了解决夏播品种中棉10 号高密度株型的控制, 对单株的成铃数并不要求很多。以上两地按照各自的需要, 合理使用了缩节安调控措施都取得高产、早熟的比较成功的经验。第二要掌握适用的条件,缩节安宜用于肥地、丰产田和有旺长可能的棉田, 不宜用于冷薄地。例如地膜棉前期发育较快, 容易过早封垄, 应用缩节安效果好, 在新疆、江苏、河北、山东等省均有成功经验。此外, 缩节安宜用于长势旺、株型较分散的丰产品种或抗病品种, 不宜用于瘦弱苗;‘江用于灌溉棉田,不宜用于干旱棉田。第三要保证水肥供应, 如有用药不当, 控制过头的现象, 要及时灌溉, 可以缓解。具体使用技术主要是掌握时间和剂量。一般用药适期是在初花前后, 根据棉花生长情况可以在蕾期至盛花期之间变动。剂量的安全幅度一般为50一100P m (每亩用药粉剂2 一4 克,极易溶于水), 在开花前应用低浓度(30 一so p p m ) , 花期使用可高些, 雨多、苗旺时浓度可高些。一般喷施一次, 必要时也可以使用二次。喷雾时不论常量、低量、超低量, 以及飞机喷施,只要做到全株均匀着药, 效果均好。
缩节安的应用对多数棉区还是一项新技术, 应通过试验、示范总结出当地适用的最佳技术指标, 因地制宜地逐步推广。 随着辐射强度的减弱, 叶、气温差增大。夜间, 叶片仅吸收来自大气的长波辐射, 而叶片自身的辐射作用, 使叶温远远低于周围的气温。晴夜静风天气, 小麦冠层温度比气温低3 一5 ℃ ; 小麦孕穗期, 冠层温度, 昼夜温差最大值可达1 9.0 ℃ , 而空气温度, 昼、夜温差增大值只有12.0 ℃ 。2. 冬小麦、I 玉米冠层通度比较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季节不同, 而且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光合类型、小麦属C 3 植物, 玉米属C、
.植物。据研究, c ; 植物的蒸腾系数大约只有C 3 植物的二分之一。根据我们的观测, 晴日白昼, 正常灌水的农田, 玉米冠层温度比气温高3 一4 ℃ , 而小麦冠层温度比气温低2 一3 ℃。夜间, 蒸腾作用停止, 冠层温度的变化, 主要决定于作物层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之差。叶片可近似看作黑体, 比辐射率大约是0 .9 5 , 长波辐射的结果, 使小麦和玉米叶温都比气温低。3 . 土镶水分对叶通的形响叶温的变化与土壤水分息息相关。白昼,叶温主要靠蒸腾作用调节, 土壤水分不足时, 叶片得不到足够的水分供应, 在阳光照射下, 叶片因失水过多而使气孔关闭, 蒸腾强度弱, 叶温升高。例如, 在轻壤土麦田中 。
20 厘米土层含水敬在18 一20 外时, 晴日中午, 冠层温度比气温低2 一3 ℃ ; 土壤含水量下降为巧多时, 叶温与气温大体相等; 土壤含水量下降为12 并时,叶温高于气温; 土壤含水量下降到8 铸, 绝大部分叶片枯黄, 植株开始死亡。因此, 我们就可以用1一卜温的变化作为农田缺水的指标。在轻壤土麦田中, 在午后一点钟观测小麦冠层温度和冠顶上1.5 米处空气温度。连续三天, 叶、气温度代数和大于一5.0 ℃ 时, 表示0 一20 厘米处土层含水量下降到18 多以下, 小麦开始缺水。三天温差代数和大于3 0 ℃ 日寸, 表示麦田含水量下降到15 外以下, 要及时灌水。叶、气温差的变化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因农作物种类和土壤类型而异。一般讲, 用红外测量仪观测冠层温度比分层测量土壤含水量要方便得多。叶温的变化, 不仅反映了农田的水分状况, 同时也表示出植株生理机能和农田小气候的变化。所以, 用作物层温度作为农田灌溉指标, 可以较确切的反映土壤水分与作物的关系。4.冠层温度与植株不同部位体温的关系:冠层温度是指作物层, 叶表面温度的平均值, 即我们常说的活动层温度, 用红光测温仪测定。植株不同部位体温, 采用接触方式, 用植物体温计观测。小麦植株较矮小, 热容量亦小, 因而, 植株不同部位温差异也小。一般来说, 茎温较高, 穗温次之, 叶温较低; 叶层中, 顶部叶片温度稍低, 中、下部叶片叶温较高; 新叶叶温低于老叶。玉米植株高大, 热容量比小麦大得多, 不同部位体温差异较大, 在无风晴日, 茎温最高,叶温次之, 生长点温度最低。午前, 冠层温度和茎温基本相同; 午后, 离地面, 厘米处茎温可比离地面1 米处茎温高2 ℃ 左右; 冠层温度比茎温高1一3 ℃。白昼, 用红外测温仪观测的冠层温度, 比用植物体温计观测的叶温高2一4℃ ,夜间, 两种方法观测的数值相近。更多精彩博文:作物冠层温度变化的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