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人赞叹不已的青州云门山石龛佛造像
隋唐时期,佛教盛行,僧侣和信徒纷纷在各地名山大川的山崖上造像,为我们今天研究佛教发展史和古代造型艺术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现遗存在山东青州云门山上隋唐时期的众多石龛佛造像,虽经1400年来的沧桑岁月,风雨侵袭,人为损坏,但当年的风采依然可辨,并以历史久远、窟大、造型精美而深受各方人士的称赞。
云门山石龛佛造像,位于山的南面,大云顶的下面,云窟的西侧(云窟,冯梦龙《醒世恒言》书中《李道人独步云门》中跌落的地方),272尊石刻佛像聚集在五个石龛内。五个石龛自东至西,依次被研究学者标注为第一、二、三、四、五龛,有题记的最早可追溯到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其中,第一、二石龛开凿于齐至隋代,第三、四、五石龛开凿于盛唐时期。规模最大、被人们赞叹不已的是第二石龛,高宽各约四米,刻有一佛二胁侍菩萨像,虽然主佛已经被毁,但两侧的观世音、大势至两尊菩萨像保存完好。该造像面目清秀,头戴高冠,宝缯飘然下垂,颈饰连珠项链,身上佩戴者极为细致的缨络,帔帛自然下垂,上衣宽袖肥大,长裙曳地,在延伸下垂的裙带上刻有莲花、忍冬图案以及有密宗的男女双修图,极具艺术水平,被人们推崇为“隋代最精作品”。












云窟,冯梦龙《醒世恒言》书中《李道人独步云门》中跌落的地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