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  程薇:清华简 《系年》 与夏姬身份之谜

(2016-04-30 23:06:57)
标签:

夏姬

夏氏

分类: 姓氏拼音W--Z

博主按:看到一个很有趣的 历史真相,刷新了我的钛金狗眼。

夏姬,博主很小的时候看过一本流行小说,就讲她的故事。同书还有三国甄姬的故事,里面附了曹操父子的一些四言诗,是我第一次接触诗词(不算小学教材里面的),也影响了我的后来的文学道路。


----------------------------------------------------------------

程薇《清华简 《系年》 与夏姬身份之谜》(节选)


  《诗经· 陈风》 中有一首名叫 《株林》 的诗歌, 从古至今, 学者们多认为它是一首讽刺陈灵公的诗, 如 《毛诗序》 就说该诗是 “ 刺灵公也, 淫乎夏姬, 驱驰而往, 朝夕不休息焉” 。 文中所提到的夏姬, 是春秋时期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子, 《左传》 、 《史记》 、 《国语》 、 《列女传》 等典籍都有关于夏姬的记载, 综合诸家所述, 其经历大致如下:

  


  夏姬原为郑穆公之女, 长得极其艳丽, 按照 《列女传》的说法, 夏姬的相貌是 “ 美好无匹” , 没有人能够与她相媲美。 郑国是一个在男女关系方面比较自由开放的诸侯国, 因而在当时就有所谓 “ 郑声淫” 的说法。 据说夏姬最初嫁给了子蛮 (此人身份不详, 杜预认为是郑灵公, 郑灵公是夏姬之兄, 倘此说可信, 则两人是兄妹私通) , 子蛮死后, 她又嫁给了陈国大夫御叔, 所生的儿子名叫夏徵舒。 后来御叔又死, 守寡的夏姬竟然又被陈灵公和他的两个权臣孔宁、仪行父看上, 君臣三人一有机会就到夏姬家里寻欢作乐, 《国语· 周语中》 称陈灵公 “ 弃其伉俪妃嫔, 而帅其卿佐以淫于夏氏” , 因此就有了像 《株林》 这些讥讽陈灵公的诗篇。 然而陈灵公对自己的行为不仅不以为耻, 还与孔宁、 仪行父各自穿着夏姬的内衣, 在朝廷上开起了轻薄的玩笑。 大臣冶实在看不下去,就对陈灵公加以规谏, 反而惹来杀身之祸。 有道是恶有恶报, 公元前599年的一天, 陈灵公三人又来到夏姬家, 当着夏徵舒的面戏谑说夏徵舒是他们三人的儿子, 当时夏徵舒已经长大成人,且身为卿士, 听了这番话以后, 非常羞愤, 遂将陈灵公射杀, 自立为陈侯; 孔宁、 仪行父逃到了楚国。

  

  公元前598年的冬天, 楚庄王乘陈国内乱, 攻打陈国, 杀死夏徵舒, 将孔宁、 仪行父二人送回陈国, 夏姬则被楚庄王掳走。

  

  楚庄王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春秋霸主, 然而见到了夏姬之后, 竟然也被夏姬的美貌所倾倒, 想把她纳入自己的后宫, 他的大臣申公巫臣劝阻说: “ 大王召集诸侯出兵伐陈, 是为了讨伐夏徵舒的罪行, 如果您收纳了夏姬, 就会使大家觉得您是为了贪恋夏姬的美色而用兵的, 这怎么可以呢! ” 楚庄王被迫打消了这一念头。

  

  楚国贵族子反也看中了夏姬, 想把她娶回, 这也遭到了申公巫臣的反对:“ 夏姬是个 ‘ 不祥之人’ , 她使子蛮早死, 御叔被杀, 陈灵公被弑, 夏徵舒受诛, 孔宁、 仪行父被迫逃亡, 陈国因此灭亡, 可以说她是不祥之甚! 天下多的是漂亮女子, 为什么非要娶这样一个不吉利的女子呢?” 子反也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最后楚庄王把夏姬赐给了贵族连尹襄老, 可是没过多久, 连尹襄老就战死在疆场, 连尸骨都未能取回; 随后连尹襄老的儿子黑要又霸占了夏姬。

  

  正是在这个时侯, 申公巫臣终于露出了他自己的真实目的。 他派人偷偷与夏姬联系, 说自己要娶她。

  

  为了能娶到夏姬, 申公巫臣可谓煞费苦心。 他先让夏姬以寻找并接回连尹襄老的尸首为理由, 回到了郑国。 公元前589年, 申公巫臣借楚国派他出使齐国之机, 带上自己的家人和资产, 在经郑国时带上夏姬, 一起逃奔到了晋国, 晋人任命申公巫臣为邢大夫。

  

  申公巫臣携夏姬出逃之举传回楚国, 子反才如梦初醒, 后悔自己上了申公巫臣的当。 当时楚庄王已死, 楚共王在位。 楚共王虽然制止了子反报复申公巫臣的念头, 但是子反心里一直愤愤不平。最终, 子反还是联合另一位痛恨申公巫臣的贵族子重, 杀死了申公巫臣在楚国的族人子阎、 子荡等, 处死了连尹襄老之子黑要, 并瓜分了这些人的财产。 对于子反、 子重的暴行, 申公巫臣怒不可遏, 他从晋国给子反、 子重写了封信, 说: “ 你们用邪恶贪婪事奉国君, 而且滥杀无辜, 我一定要让你们疲于奔命而死。 ”成语 “ 疲于奔命” 就是由此而来。

  

  为了报复楚国, 申公巫臣向晋国国君建议, 联合吴国, 共同抗楚。 晋景公采纳了申公巫臣的建议, 并派他出使吴国。 申公巫臣到达吴国后, 唆使吴国背叛楚国, 与晋国通好。 申公巫臣给吴人带去了战车、 射手和御者, 并教吴人使用战车, 学习战阵, 吴人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 《戏书吴江三贤画像三首》 中有 “ 谁将射御教吴儿, 长笑申公为夏姬” 的诗句, 所描写的就是这一情形。 申公巫臣还把自己的儿子狐庸留在吴国, 让他在吴国做外交官。 此后, 吴国开始与中原诸国往来, 并不断侵扰楚国及其附属国, 攻城略地, 实力不断增强, 这也为后来吴国的争霸活动埋下了伏笔。 楚国在晋、 吴的夹击下, 腹背受敌, 被迫在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 子重、 子反甚至要 “ 一岁七奔命” , 疲于应付吴军的侵扰, 尝尽了晋、 吴联盟的苦头。 公元前575年, 晋、楚爆发鄢陵之战, 楚军溃败, 子反被迫自杀; 公元前570年, 子重为了改变被动的局面, 经精心准备后出兵攻吴, 结果却 “ 所获不如所亡 (失) ” , 楚人归罪于子重, 子重又羞又气, 发病而死。

  

  事情发展到了这一地步, 还没有完全结束, 据说申公巫臣与夏姬到晋国以后, 还生了一个女儿, 她长大以后嫁给了晋国大夫叔向, 生了一个儿子, 名叫杨食我。 公元前514年, 杨食我因为参与作乱, 整个家族都被晋顷公诛杀, 叔向的家族因此灭亡, 后人也把这个结局归罪到了夏姬身上。

  


  古人常常认为美女误国, 把她们视为红颜祸水, 如把西周的灭亡归罪于褒姒, 称 “ 赫赫宗周, 褒姒灭之” ; 吴三桂降清, 是 “ 冲冠一怒为红颜” 等等,这本身是古人的一种偏见。 不过能够像夏姬这样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影响历史进程的女子却并不多见。 围绕着夏姬所发生的这种种事件, 改变了陈、 楚、 晋、吴等各国的政治与外交, 对于春秋中后期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列女传》称 “ 夏姬好美, 灭国破陈, 走二大夫, 杀子之身, 殆误楚庄, 败乱巫臣, 子反悔惧, 申公族分” 。 《左传》 则称由于夏姬的缘故而 “ 杀三夫, 一君、 一子,而亡一国、 两卿” , 而陈、 楚各国的国君、 卿大夫们都沉迷于她的美色之中不能自拔, 这在春秋历史上是罕有其匹的。

  

  不过, 这些传世典籍里有关夏姬的记载中, 最令人困惑的是她的年龄。如果夏姬先后嫁给子蛮和御叔后, 又生了夏徵舒, 而且夏徵舒已经长大成人,任陈国之卿士, 那么此时的夏姬应当是已经三十多接近四十岁了, 这样一个中年女子, 竟能让陈、 楚等国国君及卿大夫们为之神魂颠倒, 确实是不可思议;而申公巫臣费尽心机和她私奔晋国,已经是在十年之后, 此时的夏姬已经接近五十岁, 而且两人到晋国之后还生了女儿, 这些都让人觉得无法理解。 对此, 刘向 《列女传》 只好归之于夏姬本人有媚术: “ (夏姬) 内挟技术, 盖老而复壮者, 三为王后, 七为夫人, 公侯争之, 莫不迷惑失意。 ” 这种解释当然是十分牵强的。

  


  清华简 《系年》 中也有关于申公巫臣和夏姬的记载, 与传世文献相比, 显然要合理得多。

  

  清华简《系年》第十五章记载了楚、 吴、 陈等国关系的变化情况, 其中说道:



    楚庄王立, 吴人服于楚。 陈公子徵舒娶妻于郑穆公, 是少[孔皿]。 庄王立十又五年, 陈公子徵舒杀其君灵公, 庄王率师围陈。 王命申公屈巫适秦求师, 得师以来。 王入陈,杀徵舒, 取其室, 以予申公。连尹襄老与之争, 夺之少[孔皿], 连尹止于河雍。 其子黑要也又室少[孔皿]。 庄王即世, 共王即位。 黑要也死, 司马子反与申公争少[孔皿], 申公曰: “ 是余受妻也。 ” 取以为妻。 司马不顺申公。 王命申公聘于齐, 申公窃载少[孔皿] 以行,自齐遂逃适晋, 自晋适吴, 焉始通吴、 晋之路, 教吴人叛楚。

  


  篇中的少[孔皿],就是传世文献中所说的夏姬, “ 少[孔皿]” 的 “ 少” 可能是“ 小” 的意思。 《左传》 中有 “ 少卫姬” 、“ 少姜” 等名字, 所表示的 “ 少” 也是指其在家族的兄弟姐妹中年龄较小, 史载夏姬是 “ 鄭穆少妃姚子之子, 子貉之妹” , 这可能与称之为 “ 少[孔皿]” 有关 (整理报告认为夏徵舒是 “ 少西氏” , “ 少” 可能是 “ 少西氏” 的省称) ;应该是夏姬的名字; “ 申公屈巫” 即 “ 申公巫臣” ;“ 夺之少[孔皿]” 中的 “ 之” 是代词, 义为“ 此” , 指连尹襄老从申公巫臣那里夺走了这位少[孔皿]; “ 连尹止于河雍” 是指连尹襄老在河雍的战役中被俘而死, 其中的 “ 止” 义为 “ 被俘” ; “ 黑要也” 就是“ 黑要” ; “ 室” 义为 “ 娶” ; “ 受妻” 指楚庄王曾以夏姬赐给申公巫臣, 因此申公巫臣说夏姬是其 “ 受妻” ; “ 不顺” 训为 “ 不服” , 指子反不甘心申公巫臣娶走夏姬;因此, 申公巫臣与夏姬逃离楚国,奔赴晋国, 并在晋、 吴之间沟通联络, 从而开启了晋、 吴联合抗楚的新局面。

  


  如果把清华简 《系年》 中的有关记载与传世文献相比较, 可以看出二者之间有较大的不同, 其中最关键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夏姬并非是御叔之妻, 而是夏徵舒之妻。 这一历史真相可以说是两千多年来人们从来没有想到的。 但是只要平心而论, 就会发现这一情况非常合理, 因为郑穆公生于公元前649年,他在位的时间是公元前627年至公元前606年。 作为郑穆公的小女儿, 夏姬的年龄显然并不会太大, 而公元前599年夏徵舒不仅能射杀陈灵公, 而且还能篡取陈国的君位, 自立为君, 说明夏徵舒本人已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 从时间上来说, 夏姬绝不可能会有夏徵舒这样一个儿子, 反而是夏徵舒的年纪要比夏姬更大一些。 因此, 夏徵舒作为夏姬的丈夫, 其身份显然是再合适不过。如果陈灵公被杀时, 夏姬只不过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少妇, 那么后来历史的发展就全部非常合理了, 围绕夏姬的所谓“ 老而复壮” 的传说自然也就是一些荒诞可笑的传闻而已。

  

 

  第三, 楚庄王杀死夏徵舒之后, 曾把夏姬赐给申公巫臣。 实际上这一点在《国语· 楚语上》也有反映: “ 庄王既以夏氏之室赐申公巫臣” , 但是由于《左传》 与此记载全然不同, 学者们对《国语》 的说法多采取怀疑态度, 从清华简 《系年》 中我们才知道, 楚庄王本来就已经将夏姬赐给了申公巫臣 (楚庄王的这一举动很可能是对申公巫臣成功地让秦国出兵而进行的犒赏) , 只是连尹襄老横刀夺爱, 才使申公巫臣当时未能如愿。



  我们知道, 清华简 《系年》 本身就是楚人所写的一部史书, 它关于夏徵舒、 夏姬、 申公巫臣等人的记载自然更为可信, 而且与历史的发展也更为吻合。 夏姬本为夏徵舒之妻, 夏徵舒被杀后, 夏姬被楚庄王赏给了立有大功的申公巫臣, 但是却被连尹襄老横刀夺爱;连尹襄老死后, 夏姬又被连尹襄老之子黑要霸占; 直到黑要死后, 夏姬才真正成为了申公巫臣的妻子, 但是由于担心司马子反的干涉, 两人最后远赴晋国。正是由于清华简 《系年》 的面世, 才使我们终于能够对这一历史发展过程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而传世典籍中有关夏姬的种种不实的传闻, 自然也该到了烟消云散的时候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