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际遇,感动珍惜——记莆田三清殿之旅

标签:
林氏 |
分类: 林氏 |
会议之余,我们一行去拜访莆阳书院的林春明老先生。他在三清殿办公。三清殿,福建省现存最大的古代道教建筑,与福州华林寺、宁波保国寺并称为江南古建之华,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存为宋代建筑。主体为杉木,故附诗有“杉殿”。
我从小就深受家乡的熏陶,我们镇是宋代四大家蔡襄还有宰相蔡京的故乡,我们村是五代末年福建土皇帝、宋封南康郡王陈洪进的故乡(我爷爷最喜欢在据说是郡王故居的庙里打牌),仿佛梦寐般激荡着少年的心。不过这些只停留在书本上,真正亲切感受这些存在,让我大开眼界,这个夜晚,是第一次。
在春明等的指示下,我们参观了一会,众多的石刻墓碑,木雕遗物,历历再目,仿佛诉说着我的心驰神往,戚戚不已。后来众人回去闲聊茶话的时候,我就独自跑出来,在偌大的建筑里窜来窜去,就差没被当作现行犯抓住了。有时静静目想神视,雕斗沉定,树影依稀,感受着这个如水的夜晚。伊人如我,好有东坡承天寺夜游的feeling。
回到房间,他们还在酣言。后来有人提议每人说一段感想。这次与会,发表讲话有两次。第一次是在大会的时候。
桌子的那一尽头是林伟功。我们刚刚下榻宾馆,就去拜访林会长,会长能言善思,说了很多以前的海外寻根之事,颇多受用。
最右边是浙南林小生。应该是个温州大商人。开幕宴的致辞,他说的最令我折服,实力惊人。也很有笑点,哈哈哈,懂得自然懂~~
我其实很理解这种场面要发表的话,应该是大众宽泛的。不过既然让我来,我总得有我的表示。虽然未必会让人听懂,但至少也是第一步。所以我说了一些比较专业的谱学理论和实践,而且还是自己发现的(简单说就是新谱学)。果然会后众人表示压力山大,效果不好,我也很OK。不过侃侃而谈,还有劳林一桢提醒我超时了。
第二次是几天后我们移师三明市大田县的会议,这次稍加改良下。虽然也是宏观的全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因为不想涉及具体的问题),但是稍微生动浅显了下。显然比上次好了很多,看众人听得津津有味,我也颇高兴。几次发表,都有拍摄录像,我那些话,对世系本身的分析解构等等,还是很有大时代意义的,可惜自己懒得去找摄影师拿。
稍稍自豪的是,我这些都是不打草稿,脱稿发言的。感觉胸有成竹,一发不可收拾。说难听点,就是胸中积郁已久,一泄方才畅快。谁会猜到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参加讲故事比赛,在全校同学面前,竟然紧张的说不出来,呆呆的站了几分钟,最后被请下去了。我的老师估计也猜不到,平时这个
课上课下 叽叽喳喳 超能说的家伙,看不出来啊!又在厦大读研究生的时候,得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郭志超的厚爱,参加晋江市谱牒研究会主办的会议,第一次在学术会议上发言,看着自己生硬的论文,不知道该读不该读,哭笑不得,只好硬着头皮讲完。汗颜。
http://s8/mw690/003e2Mlrgy6OUJ1Gfjx17&690
http://s8/mw690/003e2Mlrgy6OUJ1Gfjx17&690
在三清殿的雅聚。镜头前右起:
而这次在三清殿说感想。面对此情此景此人此业,言由心发,自然自然,说了一段自己都暗暗叫好的话。抬眼处墙上有一幅大国画,艺苑雅聚云云。让我想起曾经的兰亭胜事,一时千古感慨,颇如现在的我。大家因为共同的兴趣或事业,四面八方聚在一起,是短暂的命运,还是难得的缘分?百年际遇,感动,珍惜,就是我想表达的一切。愿我们今日的平凡,也能成为万世的传奇。
附诗一首,这诗是之前写的,以上这些,可算是诗序吧:
莆田三清殿漪缘雅寄
我本谱狂童,风歌掀当世。
裘马换平生,憔悴枉今日。
抚剑人何即,虚珮意空自。
谁复倾盖语,共此解舟时。
兰亭只旧梦,杉殿更新痴。
夜中西廊影,道外东坡飔。
每戚勿罔君,各洒追芳旨。
愿兹百年遇,珍尔千叶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