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赏析

(2019-06-05 23:43:13)
标签:

文化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赏析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赏析


原文: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学习体会:


古文观止收录北宋范仲淹两篇文章,其中一篇《岳阳楼记》脍炙人口,其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黄口稚子皆耳熟能详。千百年来为后世广为传颂,被视为文人官员处世立身的典范。另一篇题为《严先生祠堂记》我则是第一次认真阅读。篇幅不长却同样可以作为激励人奋发向上的经典好文。

文中的严先生,名光,字子陵。东汉时期的名人。与光武帝刘秀是同学。刘秀继承大统之前,与严光关系极为亲密,甚至同榻抵足而眠,据说严光睡觉时都敢把臭脚架在刘秀的肚子上。可见两人亲密无间。可是刘秀登基做了东汉的开国皇帝之后,严光选择的是“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激流勇退。悄悄地回老家富春山隐居起来,钓钓鱼,以田园山林为乐。等到刘秀坐稳了江山回过头来寻找严光时,严光反复拒绝出仕。甚至皇帝亲自到居处求他出山做官,也劝他不动。这种视荣华富贵如泥土的高风亮节多为后人传颂。其死后的近千年里,当地的百姓年年为他祭祀。到了宋朝,范仲淹被贬至睦州做地方官后,感念严光的名节,为其修建了祠堂,并撰文记之。

《严先生祠堂记》以刘秀和严光两人相互对照,提光武帝礼贤下士的海量,和严光看重名节的高格调。文字少而引典多,读完之后,使人明白严光的为人。建祠堂撰记文,目的就是为了弘扬正气,令“贪夫廉,懦夫立”。当今的核心价值观,是否与严之“泥涂轩冕”的圣人之清有异曲同工之妙?抽空读读此文,顺便受些祖先的教益,便也省得时下芸芸之众之累,热衷于钻营官场,追求名利,贪污腐化。查查网络,发现严氏祠堂竟然是当地主流教育的基地。

掩卷细思,觉得范仲淹写此文之心态微妙。满怀激情建祠堂写此文,颂扬严光之品德,”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正面歌颂固然义正词严。然范是有所期盼的,他提出“有功名教”,先有贤明如光武帝者,才能有严光之才俊的出现。下放到睦州当地方官,老范对圣上有所期盼也。

再翻翻古文观止,类似的不想当官的情况还不少。君不见《介子推不言禄》,有大功于晋国的介子推,却淡泊名利,功成之后选择携老母隐居深山。李密的《陈情表》,晋武帝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以为祖母尽孝而拒之,天下孝为先矣。《归去来辞》,陶渊明不愿违心混迹官场,热爱纯朴的农村田园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愿足矣。独善其身的魏晋文人,岂为能五斗米折腰?或许能学学朗州司马刘禹锡的《陋室铭》,山林之中建一茅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天然氧吧中却有安贫乐道之想,以德修身之念,何陋之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王维诗的特点
后一篇:金陵仲夏咏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