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语故事导读课》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2013-05-11 12:22:29)

罗阳二小校本教研活动记录表

 

主备课人

 

 

董 洁 玲

 

材料整理记录

 

董 洁 

 

主 

 

 

        《成语故事导读课》  

 

参训人员

 

 

              全体语文老师

 

 

 

 

 

 

 

 

 

 

 

 

 

 

【设计意图】

  2012修订版的语文新课标中增加了这样的一句话:“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那么语文课程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培育孩子们的民族精神,我想就是能让孩子们爱上我们中国的方块字,喜欢说中国话,爱读中华经典书籍,而成语故事正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前两篇课文就是成语故事《惊弓之鸟》和寓言故事《南辕北辙》《亡羊补牢》,学习园地三课外链接的成语故事是《买椟还珠》,所以我想能不能在这个单元学习之后,上一堂成语故事的导读课。于是我上网查询,但没有现成的教案,于是我查阅了一些其他课例的导读课如《安徒生童话导读课》,然后结合成语故事自身的特点设计了这样的一节导读课,我想一定会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但是既然是研讨课,我想我们不妨做一点尝试,然后进行一些探讨。

   ,

 

 

 

 

 

 

 成语故事导读课

教学目标   

1、创设浓浓的读书氛围,采用多种方法让孩子阅读,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2、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利用目录进行阅读的方法。结合图片进行阅读。通过阅读理解道理,初步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激发情趣,揭示专题   文化。

导语: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弟子规》让我们知道了首孝悌……读《三字经》能知天下事,明圣人礼。今天我们将打开另一扇传承中华文明的大门——成语故事。

1.课件展示: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仔细看。  

2、你知道他们吗?(打草惊蛇、    

3、同学们真不错啊,知道了这么多的成语故事。看着图片,为什么就知道这些成语呢?

二、走近成语故事,重温经典

每个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个典故,一个生动的故事或者一段真实的历史史实,这些片段构成了一个个成语故事。成语故事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它反映了政治、军事、文化、民间风尚、道德和理想……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

《买椟还珠》边读边思考:

②    个故事主要讲(    )。

③    这个故事中的最有意思的是(    ),因为(        );

④    读了这个成语故事(   ),你有什么想法(          )。

师导语:不同的人去读同一个故事,可能会有不同收获和感受

 

1、郑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

次2、商人过分注重外表,使装饰外表的价值高于珠子的价值。可以用来形容一些厂商为了获得利益,过份

装饰外表,使得外表的价值高于商品的价值,从而使商品的价格提高了许多。

3、现代还用作比喻花很高的资本取得了更少的回报,卖椟的人用一个“椟”得到了“珠”。

4、形容目光短浅,取舍不当的人。

5、美丽是可以营造的,但真正的美丽却不应有丝毫的人工雕琢,它应是真实的沃土中盛开的鲜花!!

6、如果一个事物真正美丽,那么他是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帮助来衬托他的。

7、不要太注重外表,本质才是最重要的。

8、买椟之人应是一位注重欣赏艺术的人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所欣赏的“价值”是盒子的艺术美,而不是世俗认可的价值。所以他应该是一位非凡的现代艺术家或艺术收藏家。

9、卖珠的商人为了显示珍珠更有价值,做了超值“包装”结果是喧宾夺主,反而淹没了珍珠的价值。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用华丽的“包装”掩饰自己真正“用意”这是魔术和军事里常用的方法。

10、讽刺那些只重形式,不顾实质的人,也用它比喻取舍不当、轻重倒置的情形。

成语启示

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不要混淆颠倒,不能做出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傻事来,不要太过注重外表,反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

 

师:你看,读成语故事能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能让我们明白一些道理,这就是成语故事的魅力。其实这样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

想来猜猜吗?

1、用自己的矛去刺自己的盾,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相互对立(       

2、形容见识狭窄的人。(      

3、看问题不能凭自己主观的片面了解就作判断,应了解事物的全貌。(        )

4、没有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5、比喻盲目模仿被人,却得到了不好的结果。(        )

6、就是一个毛也舍不得丢失,形容极其自私小气。(     )

7、比喻分不清好坏,把坏人引进内部。(       

8、半路上停下来不再前进,比喻做事有始无终。(     

师:同学们太棒了,真是士别三日,让老师对你们刮目相看啊,让老师觉得后生可畏。孺子可教啊。其实很大部分成语故事是历史典故,是发生过的事情,然后人们用一个成语将这些事情总结、浓缩为一个简短的句子或短语,以方便地表达整个故事和故事要讲述的内容,在功能上不一定要有积极的寓意。比如百步穿杨沉鱼落雁这些,只是具备一种描述、形容的作用,并不需要给人启发。

王羲之对书法勤学苦练,甚至走在路上,坐在椅上,还揣摩着名家书法的架势,手指也不停地划着字形,时间一久,连自己的衣襟都被划破了。
    正因为王羲之不停地勤苦练字,天长日久竟练得腕力劲足,写出字来笔锋带力,真可以说是力透纸背。有一次他去看望一个朋友,碰巧友人不在,于是他在茶几上写了几个字就走了。后来这家人用力擦也擦不净,用水洗也洗不清。他在木板上写的字,让木工拿去雕刻,木工刻时发现木板上三分深的地方还渗透有墨迹。因此后来人们都说王羲之的字“入木三分”。这虽然是一种夸张了的说法,却很能说明他的功夫深呵!

这个故事主人公(    )。

这个故事中印象最有深刻的是(    ),因为(        );

读了这个成语故事(   ),你有什么想法(          )。

师:像这样向我们讲述一个历史人物,记载一段历史典故的成语还有很多。老师讲成语你来猜人物。

望梅止渴(      )铁杵磨针(        )草船借箭(     )一饭千金(     

覆水难收(      ) 退避三舍(        )  凿壁偷光(    )指鹿为马(     

曹操    李白     诸葛亮     韩信    姜子牙     重耳     赵高  匡衡

  成语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汉语言中的精华,以其言近旨远、形象生动的独有特点,传承了中华几千年丰富的历史文化。

今天跟大家一起读成语故事,老师感到很高兴。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读成语故事的。(学生汇报收获)、

其实如果你觉得这个成语故事有意思的话还可以做一下读书笔记(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在课堂上做了)

老师把我们今天学习的收获编成一小段顺口溜请看大屏幕

成语故事真有趣

人人读她有乐趣

读成语,明道理

晓人物,知历史 

有感悟,做摘记 

读出收获乐悠悠。

中国历史真悠久

传承文明,我先行!

师:孩子们,我们最爱说的话是中国话,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最爱读的书是成语故事,因为我们都是中国娃,(歌曲《中国娃 》)

师:让我们传承中国文化,做一个有志的中国娃

 

 

 

教学反思:

我想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达到三个目标:1、能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感受成语故事的魅力;我以学生熟知的《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导入,唤起学生已有的认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在最后让学生听歌曲《中国娃》,让他们感受到做为中华子孙的自豪感。2能让学生初步了解成语故事的特点;我在当中穿插了阐述什么是成语故事的两段话,让他们知道了成语故事和寓意故事的不同之处。3、让学生初步知道了读成语故事的方法。我设计了看图猜成语、根据意思写词语、出示典故猜人物的方,让学生走近成语。还重点学习了《买椟还珠》和《入木三分》的故事,并且进行读成语故事的方法的指导。

能这节课孩子们学得眼睛发亮,笑脸发红,说明他们对学习的内容非常的感兴趣,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时候,可以以《买椟还珠》或《入木三分》为例,让学生知道怎样摘录当中的好词好句,怎样写自己的读书体会,这样的指导学生会更有收获。

教学总是有遗憾的,但是我们应该敢于尝试,敢于尝试给自己一次机会,也能给孩子带去一份惊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