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术课程《中国画——学画荷花》教学反思——梨园镇中心学校美术教师 那泽汗

(2015-12-11 08:12:16)
标签:

杂谈

分类: 有声有色

 

美术课程《中国画——学画荷花》教学反思

          ——梨园镇中心学校美术教师 那泽汗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国艺术立足于世界之林的资本。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修养与精神内涵,是我们国家的瑰宝。要想使中国画发扬光大,关键在于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通过中国画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欣赏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进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和创造力。本课程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中国画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中国画造型的基本方法,体验和感受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方法,尝试运用笔墨表现荷花,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兴趣。

一、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表现欲望强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也有一定的合作探究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二、    设计理念

本课教材共有两个页面。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是具有主体性的人。这就要求我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师要有创造性的处理、运用教材。因此,我在本课教学中谈话法的教学方法较多,通过问答的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科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知识得到建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情感得到培养,各种智能得到发展。第18页上部分是中国画家潘天寿的作品《映日》。在欣赏分析环节中对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画家作品,了解笔墨在中国画中的运用,明确学习目的。此处,我在教学设计中以直观的形象引导学生探究、分析、体会画面所产生的意境,以及画家创作作品时用到的各种表现技能,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观看与展示荷花图片,旨在引导学生欣赏荷花的自然之美,理解花、叶、茎的生长形态及色彩特点。同时在课堂之中,边做示范边让学生观察,理解我是如何掌握荷花的画法。再做到讲解,“荷花的色彩丰富,有红色、白色、蓝色、黄色等;花瓣上尖下圆,荷花像一把大蒲扇。”书中第19页,文字提示创作荷花作品,应注意焦、浓、重、淡、淡清等墨色变化,用中锋画荷花花头、花梗,侧缝画荷叶。最后,再用两位大师作品做对比,陈大羽《清荷》与潘天寿《映日》,目的是让学生懂得不同画家表现同一题材时,所运用的手法也不尽相同,为学生在学习中能充分地展现个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欣赏创作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知识与技能:知识: 了解荷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欣赏与荷花有关的艺术作品,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技能:尝试用中锋、侧缝的用笔方法及焦、浓、重、淡、清的墨色变化,表现一幅荷花小品。

   过程和方法:在体验探究中学习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创作有意趣的荷花作品的方法,感受艺术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四、    课堂不足之处

对于画荷花来说,学生的绘画国画兴趣依然很高涨,创作中非常积极、主动,也很认真,但在艺术实践环节中,课上纪律不够好,学生比较散漫。

五、教学建议

1、注重学生探究体验的学习过程,教师力求引导学生观察荷花的特点,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本课我所使用的教学原则多为直观性原则与循序渐进原则,教学方法多为谈话法与练习法。

2、关注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察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以便于学生对于毛笔的运用、掌握。

3、为学生准备充分的学习资料,如展示的图片,视频,以及名家作品图片与我的创作作品、现场示范。

4、教师在课上做到现场示范,为学生解决教学重点及难点,体现学科特点。

通过本课的教学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我们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从教人员,也是美术知识的传播者,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的创造力,不断增强个人技能,使得教师与学生达到双赢,以上就是《中国画——学画荷花》的教学反思。

 

 

 

 

 

 

 

 

 

 

 

美术课程《中国画——学画青蛙》教学反思

           ——梨园镇中心小学美术教师  那泽汗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国艺术立足于世界之林的资本。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修养与精神内涵,是我们国家的瑰宝。要想使中国画发扬光大,关键在于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通过中国画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欣赏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进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和创造力。本课程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中国画知识体系的一部分。通过上节课学画荷花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了中国画造型的基本方法,懂得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方法,尝试运用笔墨表现荷花,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兴趣,为了画青蛙这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与准备。

本册教材中的中国画系列是完整的知识体系,从《画家齐白石》到《中国画——学画荷花》,再到《中国画——学画青蛙》,课程安排之间有密切联系。上节课《学画荷花》学了墨分五色,中锋、侧锋等用笔用墨方法。此后,安排学画青蛙,即以青蛙动态为重点,练习墨分五色的用墨技巧和中锋、侧锋的用笔方法。这样安排,旨在巩固前课所学的知识技能,进一步尝试用笔、用墨的方法,表现青蛙的动态特征。

一、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表现欲望强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也有一定的合作探究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二、    设计理念

本课两个版面,内容丰富,安排紧凑,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是具有主体性的人。这就要求我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师要有创造性的处理、运用教材。第20页有部分内容,一是名作欣赏,内容是齐白石的中国画作品《声如鼓吹,处处有之》。画面的聚散安排、青蛙形象的墨色变化,以及完整中国画的题字落款,都可以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临摹的范本。二是出示了生活中真实青蛙的彩色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青蛙的外形特点:阔嘴巴、大大鼓鼓的眼睛、前腿短、后腿粗壮有力、白白的肚皮、后背有不规则的花纹。对生活中真实青蛙图片的呈现和分析,有利于学生抓住其特点。第21页展示了司马连义的中国画作品《荷塘戏蛙》,为学生学习中国画技法表现青蛙补充了范作。这样的安排,既考虑到在知识内容上与上一课学画荷花的连续,又在构思、构图画面情境的创设上给予学生启发。本页还安排了两幅学生作品《潜水》和《故事会》,目的是在引导学生欣赏的同时,培养激发学生创设画面情境的趣味性。同时在这节课,我依然边做示范边让学生观察,理解我是如何掌握青蛙的画法。示范后学生练习青蛙的艺术创作。在这过程中,           因此,在《画牌楼》这节课中,讲授法与谈话法的教学方法较多。讲授法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思维性,一定的时间内学生能够掌握牌楼的基本知识;通过问答的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科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知识得到建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情感得到培养,各种智能得到发展。       

三、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中国画的笔情墨趣及艺术魅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感悟绘画与生活的关系。

(2)  知识与技能:a、简要了解青蛙的习性及形象特点,学习中国画浓淡不同的墨色,中、侧锋不同的用笔等笔墨语言,以及画面的聚散和青蛙的画法。b、初步尝试写意青蛙的表现方法,能用浓淡墨色和中、侧锋用笔方法,表现不同动态的青蛙。

(3)  过程和方法:在观察、体验、探究等学习过程中,感悟中国画写意画——青蛙的表现方法。

四、    课堂不足之处

对于画荷花来说,学生的绘画国画兴趣依然很高涨,创作中非常积极、主动,也很认真,但在艺术实践环节中,课上纪律不够好,学生比较散漫。

五、  教学建议

1、注重学生探究体验的学习过程,教师力求引导学生观察青蛙的特点,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本课我所使用的教学原则多为直观性原则与循序渐进原则,教学方法多为讲授法、谈话法与练习法。

2、关注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察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以便于学生对于毛笔的运用、掌握。

3、为学生准备充分的学习资料,如展示的图片,视频,以及名家作品图片与我的创作作品、现场示范。

4、教师在课上做到现场示范,为学生解决教学重点及难点,体现学科特点。

通过本课的教学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我们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从教人员,也是美术知识的传播者,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的创造力,不断增强个人技能,使得教师与学生达到双赢,以上就是《中国画——学画青蛙》的教学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