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中国画——学画荷花》教学反思——梨园镇中心学校美术教师 那泽汗
(2015-12-11 08:12:1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有声有色 |
美术课程《中国画——学画荷花》教学反思
一、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表现欲望强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也有一定的合作探究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二、
本课教材共有两个页面。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是具有主体性的人。这就要求我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师要有创造性的处理、运用教材。因此,我在本课教学中谈话法的教学方法较多,通过问答的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科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知识得到建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情感得到培养,各种智能得到发展。第18页上部分是中国画家潘天寿的作品《映日》。在欣赏分析环节中对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画家作品,了解笔墨在中国画中的运用,明确学习目的。此处,我在教学设计中以直观的形象引导学生探究、分析、体会画面所产生的意境,以及画家创作作品时用到的各种表现技能,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观看与展示荷花图片,旨在引导学生欣赏荷花的自然之美,理解花、叶、茎的生长形态及色彩特点。同时在课堂之中,边做示范边让学生观察,理解我是如何掌握荷花的画法。再做到讲解,“荷花的色彩丰富,有红色、白色、蓝色、黄色等;花瓣上尖下圆,荷花像一把大蒲扇。”书中第19页,文字提示创作荷花作品,应注意焦、浓、重、淡、淡清等墨色变化,用中锋画荷花花头、花梗,侧缝画荷叶。最后,再用两位大师作品做对比,陈大羽《清荷》与潘天寿《映日》,目的是让学生懂得不同画家表现同一题材时,所运用的手法也不尽相同,为学生在学习中能充分地展现个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
⑴
⑵
⑶
四、
对于画荷花来说,学生的绘画国画兴趣依然很高涨,创作中非常积极、主动,也很认真,但在艺术实践环节中,课上纪律不够好,学生比较散漫。
五、教学建议
1、注重学生探究体验的学习过程,教师力求引导学生观察荷花的特点,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本课我所使用的教学原则多为直观性原则与循序渐进原则,教学方法多为谈话法与练习法。
2、关注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察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以便于学生对于毛笔的运用、掌握。
3、为学生准备充分的学习资料,如展示的图片,视频,以及名家作品图片与我的创作作品、现场示范。
4、教师在课上做到现场示范,为学生解决教学重点及难点,体现学科特点。
通过本课的教学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我们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从教人员,也是美术知识的传播者,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的创造力,不断增强个人技能,使得教师与学生达到双赢,以上就是《中国画——学画荷花》的教学反思。
美术课程《中国画——学画青蛙》教学反思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国艺术立足于世界之林的资本。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修养与精神内涵,是我们国家的瑰宝。要想使中国画发扬光大,关键在于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通过中国画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欣赏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进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和创造力。本课程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中国画知识体系的一部分。通过上节课学画荷花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了中国画造型的基本方法,懂得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方法,尝试运用笔墨表现荷花,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兴趣,为了画青蛙这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与准备。
本册教材中的中国画系列是完整的知识体系,从《画家齐白石》到《中国画——学画荷花》,再到《中国画——学画青蛙》,课程安排之间有密切联系。上节课《学画荷花》学了墨分五色,中锋、侧锋等用笔用墨方法。此后,安排学画青蛙,即以青蛙动态为重点,练习墨分五色的用墨技巧和中锋、侧锋的用笔方法。这样安排,旨在巩固前课所学的知识技能,进一步尝试用笔、用墨的方法,表现青蛙的动态特征。
一、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表现欲望强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也有一定的合作探究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二、
本课两个版面,内容丰富,安排紧凑,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是具有主体性的人。这就要求我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师要有创造性的处理、运用教材。第20页有部分内容,一是名作欣赏,内容是齐白石的中国画作品《声如鼓吹,处处有之》。画面的聚散安排、青蛙形象的墨色变化,以及完整中国画的题字落款,都可以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临摹的范本。二是出示了生活中真实青蛙的彩色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青蛙的外形特点:阔嘴巴、大大鼓鼓的眼睛、前腿短、后腿粗壮有力、白白的肚皮、后背有不规则的花纹。对生活中真实青蛙图片的呈现和分析,有利于学生抓住其特点。第21页展示了司马连义的中国画作品《荷塘戏蛙》,为学生学习中国画技法表现青蛙补充了范作。这样的安排,既考虑到在知识内容上与上一课学画荷花的连续,又在构思、构图画面情境的创设上给予学生启发。本页还安排了两幅学生作品《潜水》和《故事会》,目的是在引导学生欣赏的同时,培养激发学生创设画面情境的趣味性。同时在这节课,我依然边做示范边让学生观察,理解我是如何掌握青蛙的画法。示范后学生练习青蛙的艺术创作。在这过程中,
三、
(1)
(2)
(3)
四、
对于画荷花来说,学生的绘画国画兴趣依然很高涨,创作中非常积极、主动,也很认真,但在艺术实践环节中,课上纪律不够好,学生比较散漫。
五、
1、注重学生探究体验的学习过程,教师力求引导学生观察青蛙的特点,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本课我所使用的教学原则多为直观性原则与循序渐进原则,教学方法多为讲授法、谈话法与练习法。
2、关注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察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以便于学生对于毛笔的运用、掌握。
3、为学生准备充分的学习资料,如展示的图片,视频,以及名家作品图片与我的创作作品、现场示范。
4、教师在课上做到现场示范,为学生解决教学重点及难点,体现学科特点。
通过本课的教学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我们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从教人员,也是美术知识的传播者,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的创造力,不断增强个人技能,使得教师与学生达到双赢,以上就是《中国画——学画青蛙》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