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不越位,铸就精彩课堂    韩迎秋

(2015-11-02 15:14:44)
标签:

教育

分类: 智慧数


这是三年级除法教学中一道思考题:

如图:有8名小选手参加乒乓球比赛,要打7场才能决出冠、亚军。如果有32名小选手参加乒乓球比赛,要打多少场才能决出冠、亚军?

http://s12/bmiddle/003dXkMfgy6WGyqXrl18b&690   韩迎秋" TITLE="教不越位,铸就精彩课堂    韩迎秋" />

让学生读题、充分思考后,我问道“有谁能得出答案吗?”很快,有同学举起了小手:“需要31场”。此时我心中很高兴,希望此生能回答出我心中的标准答案于是追问道:“你是怎样想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我感觉是31场”(此时我心中无语,感觉也算是一种答案吧)

“其他同学还有答案吗?”我将希望寄托在另外一名高高举起手的学生上。

“需要28场!”他自信满满的说道。

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但还是继续追问了下去“说说你的理由?”

“我是这样算的,8名选手需要7场,那么32名选手是8名选手的4倍(32÷84),所以需要的场次也是7场的4倍,7×428场,所以需要28场!”他回答的理由比第一名同学要充分的多。此时班中已有部分学生同意了他的方法,但也有一部同学坚持在31场(就是说不出理由),还有一部分同学茫然不知所措。教室时的气氛一下子僵持不下,时间又过了2分钟,孩子们还没有正确答案。此时的我心中有些犹豫了,看来这道题是有些难度,要给予得出31场答案的同学肯定并帮他们推出计算方法吗? 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打破僵局使教学正常进行下去。还是在给他们一定思考的时间,但又如何引导他们呢?想了想,我笑着对学生们说:“看来这还真是一道伤脑筋的问题啊,你们认真看看题中的插图,再画一画,想一想再说


学习小组开始分工合作,有画的,有数的……又过几分钟后,有些小组开始得出答案了,我组织学习小组汇报结果:http://s6/bmiddle/003dXkMfgy6WGygLMkl75&690   韩迎秋" TITLE="教不越位,铸就精彩课堂    韩迎秋" />

小组1:“老师,我们是这样想的,经过画图我们得出,1号和2号打取一名,3号和4号打,取一名……这样推下去, 32名小选手比赛,就要比赛31场。”

小组2:“老师,我们是这样想的,有2名选手比赛,要打1场;3名选手比赛要打2场;4名选手比赛,要打3场……那么32名小选手比赛,就要比赛31场。”

“对,我们小组也得出31场的答案!”

“老师,我还可以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出, 32÷216(场),16÷28(场),8÷24(场),4÷22(场),2÷21(场),16+8+4+2+131(场)!

此后,我并没有帮他们分析先前计算错误的地方,而是把这个问题留给了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同时鼓励他们可以用这道题考考他们的家长,看看他们是不是也会算错呢。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轻负担、高质量”,课时越来越少,提高课堂效益就显得非常重要。正确的提高课堂效率,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中充分从学生出发,重视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不应一味追求结果。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渴望从学生的口中说更多的精彩答案,另一方面又迫切的需要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如果遇到学生处于慢热状态或需要教师不断地做铺垫才能接近预设目标时,教师往往等得慌,担心时间一长会走入“歧途”,于是不得不越位,干脆把需要让学生慢慢悟出来的内容告诉学生,越俎代庖,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包办,用教师的经验代替学生的体验,省得在课上“纠缠不清”。在此节课中,如果我也一味追求教学进度,在学生无法说出答案时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和计算方法就不免就犯了教学越位的错误。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也被这样的“勤”老师给惯“懒”了,事事听老师的吩咐,老师一句话没说到,学生就两手一伸,无所事事了。这里的越位本意是好的,但后果却很严重,学生本该悟出的终生难忘的内容就毁于一旦了。然而要想真正的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就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教不越位”才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做到“教不越位”才能铸就精彩课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