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前三分钟在学生的评价中更“高效”
梨园镇中心小学
黄雪静
三单元的4篇课文是写景文章,我们定的单元内容主题是“美丽景色”,训练主题是“先概括后具体”,这单元的习作是写一处景点,都是围绕景物展开的,于是,我就把本单元课前口语表达的内容也定位于景物上,让孩子们说一说所游览过的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观,没给孩子们其它的任何约束条件。
上课了,孩子们跃跃欲试,都很积极,于是,我先叫了一位中等生,我说:“你愿意站到讲台前来说也可以,也可以就站在自己座位那里说,听你自己的好吗。我想这样给孩子们一定的自由,以免有的孩子胆子小,本来可以说得不错,而站到讲台前却说不好,自己会感到很没面子,从此会产生自卑心理,这样让他们有一种被老师和同学尊重的感觉,感到温暖,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大胆地自由地表达,发挥最高水平,切实达到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
这位学生听了我的话面带笑容勇敢地站到讲台前开始了她的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美丽的白塔’,我去过北海公园,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那座白塔了,它非常漂亮,雪白雪白的像下了一场大雪给它上了颜色一样。它的顶是尖尖的,像一个大电钻,上面还挂着14只铜铃,一阵微风吹过,发出悦耳的声音。更有趣的是,塔四周的石头上雕刻着几只龙,精致小巧,形态各异,十分美丽。”我并没有让孩子们课前去准备,在我给了口语表达的内容后,就让孩子即兴发言,孩子能围绕一个内容连贯流利地表达清楚,达到了预想的效果。随后,我让孩子们对这位学生的表达做评价,其他的孩子发言也很积极,有的说:“我认为,他的那个比喻不太恰当,‘电钻’这个词语放文章里不太美……”我说:“你认为把它比喻成什么就更美了呢?”下面不少孩子随口说:“三年级课文中学过,白塔远远看去就像是一个高大的白玉石屏。”接着我表扬孩子们:“你们的记性真好,还记着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内容,学以致用,真的很棒!”有的说:“形态各异”这个词语用的特别好,说明了龙的样子多,很有趣。”还有的说:“我认为还应该把‘神态各异’写具体点,这些龙都有什么样子的呢?比如说,有的龙好像在和同伴玩耍嬉戏,有的龙瞪大眼睛好像在像游人发威,还有的玩累了在闭目养神呢。”虽然,孩子们都去过美丽的北海公园,但是,一部分孩子并没有仔细地观察过每一种建筑物,有的孩子并不知道白塔上四周的石头上是否有龙的图案,可是,他们能从文学的角度来欣赏同学的这段发言,知道什么是好文章,知道如何把景物写具体写生动,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还有的学生说:“老师她还有一字用错了,龙不能说是‘只’,应该用‘条’。”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评价语争论中,这位学生的那段文字表达更加具体生动了,听的孩子更是受益匪浅。短短的3分钟,在学生的评价中,他们知道了无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用词要准确,比喻要得当,要美,根据需要内容表达的要具体,要生动。这无论是对孩子口语表达能力,还是对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积累了语言,更使教与学相互促进,因此,课前3分钟口语表达更要重视学生的评价,让其在学生的相互评价中更具实效,更加高效。
教“方法”比教“结果”更重要
梨园镇中心小学
黄雪静
今天上三单元第9课《美丽的小兴安岭》和第11课《观潮》这两课的整体预习课时,在第二个环节小组展示自学词语时,一个学生把“风号浪吼”这个词语中的“号”读成了“hào”,当我问道:“他们组读的有问题吗?”有学生站起来说:“应该读‘háo’。”于是,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地开始议论起来,意见有了分歧,从孩子们的议论中,我发现不论是认为读“hào”的学生,还是认为读“háo”的学生,他们并不是真正理解这个多音字的两个读音究竟是如何来区分,也没有一定的区分方法,只是机械的记忆了一些常见的固定词语而已。见此情景,我想中年级孩子,应该能够掌握一定区分方法了,应该培养孩子们自己独立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字的不同义项来确定多音字不同字音的能力,而不是机械的学习记忆,要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形成能力。虽然在课前孩子们已经预习过了,号这个多音字已经通过查字典找到了它的不同的读音,并组成了词语,而且词语也都正确,但是,从孩子们课上表现看,他们的组词多数学生是照辅导书或词典抄写的,并没有自己动脑筋思考“为什么”,于是,我立即让孩子们拿出字典或词典,同桌同学分工合作,每人查找一个音,我对孩子们说:“查到后,先看看自己查的这个读音,这个字有几个义项,每个义项是什么意思,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没有?”孩子们自己开始研究起来,一会儿,我又说:“然后,再看看同桌同学查的那个读音,每个义项都是什么意思,发现什么规律?最后比较一下,两个读音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有没有发现其中的规律呢?”孩子们此时议论的更加热烈了,不一会儿,孩子们便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当读‘háo’的时候,字典中的解释有1、大声地呼喊。2、大声哭。我发现都是表示‘声音大’。”我说:“你很会观察,还发现什么?”我接着让孩子观察“呼喊”“哭”,孩子们立即明白了:“都是动词。”这时又有学生站起来说:“当读‘hào’时,字典中的字义是1、名称。2、商店。3、标志,信号。4、排定的次第:编号……这些都表示事物的名称,是名词。”“我发现了,表示事物名称,当名词用时就读‘hào’,当动词用时就读‘háo’。”就这样,孩子们通过查字典词典,从不同读音的义项中,在亲自观察,自主探究中发现了规律,找到了区分这两个不同读音的好方法。此时此刻,我想孩子们通过亲自动手动脑找到了方法,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一定会记忆深刻的。
‘háo’这给读音是语文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深印象,我又出示了这个读音的两个义项,让孩子们用不同的义项各组一个词语,1、大声地呼喊。学生组词“号叫”“呼号”,2、大声哭。“号哭”“悲号”。组词很顺利,我想,孩子们是真真正真地明白了,今后当他们再次遇到这样的问题,一定能效仿今天老师引导的学习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逐渐地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
获取任何一种知识,在老师的适度、适当的引导下,在学生亲身实践,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有所收获,并在此基础上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真真正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