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反思 &nbs
(2014-12-03 19:13:32)
标签:
美食 |
分类: 科信社 |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主题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一、课堂导入交流已知调动情绪
出示我国版图。用激情澎湃的语言讲述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然后交流对少数民族的了解。
在点评学生发言的同时将他们的知识进行归类,在无形间教给孩子归类的准则和意识,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
接下来开始从人口和分布的角度了解少数民族概况。
1、人口:这55个民族为什么被称为少数民族呢?
出示全国汉族与少数民族人口对比图表。图表更形象,而且可以强化学生的阅读图表的能力。
2、分布和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不多,分布却很广泛。
在讲分布的时候,使用了一个小技巧:利用刚才抽签结果,问在东北的民族兄弟请举手。学生就会特别关注,东北有没有自己抽到的民族。分布在这里蒙古族人口最多所以设立内蒙古自治区。这样就将分布人口和自治区之间的联系揭示出来,更便于记忆。
最后给学生5分钟时间,用自己最擅长的方法记住这五个自治区的位置。
接下来完成《中华大家庭》第五页的“找一找”,检验一下自己记忆成果。
之后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地图,问少数民族的分布除了广泛外,还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意识到少数民族还担负着守卫边疆的重任。民族团结对我们祖国的稳定和繁荣具有非常巨大的现实意义。再问怎么做才能增进民族团结呢?
教师概括,板书学生答案。政策平等 尊重
尊重从了解开始。因为在交往中,无知往往会引发误会。
比如我到西藏去旅游,看到一个藏族小孩,找到抽到藏族签的学生。哎呀,太可爱了。(伸手摸一下他的头)坏了,闯祸了!咋了?藏族人的头是不能随便让别人摸 的。只有德高望重的活佛才能摸别人的头,那代表祝福。可见,尊重必须从了解开始,必须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这样自然过渡到要深入了解少数民族。
三、 欣赏思考 深入学习
这一部分是通过孩子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认知了解少数民族,展示少数民族的风采。
1、首先是人民币,这上面有民族人物头像,有民族特色名胜古迹,还要民族文字,而且还有很多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呢。
我国将这些印在人民币上,象征着我国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
2、民族饮食。
美食最能让人产生好感了。问学生少数民族和我们分享了这么多的美食我们该对他们说什么呢?谢谢
3、文艺。少数民族不仅值得我们感谢还值得我们尊重。名人是学生熟悉的并且公认了不起的人物。了解这些名人的少数民族身份会有助于学生对少数民族产生尊重的态度。
4、我们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而历史人物恐怕要比演艺明星更了不起。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少数民族参与创造中华民族历史的有力证据。而抗日民族英雄更能引起学生的敬佩。因此,让学生通过视频来了解抗日英雄马本斋。
5、各具特色的民族生活
接下来,作为奖励通过精美的视频展示各具特色的民族生活。
看完后让学生比较不同民族的服饰特点,和节日风俗异同。并试着分析其中原因。通过分析讨论,得出服饰和节日习俗乃至整个生活方式都与当地环境有密切关系的结论。民族的方方面面的信息也都是相互联系的。
因此认识一个民族也要综合多个信息来整体认识。通过板书,强化方法的学习。当然最好的强化方法莫过于亲自实践。因此安排了践行方法的环节。
四、 践行方法 即时巩固
通过《中华大家庭》教材目录,迅速查找自己扮演的民族并做简单介绍。
教师点评并总结:让我们一起默默地回想,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我们该怎么样了解一个少数民族?让我们在这静静的默想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