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揭示除法中的秘密
张占军
在当今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热潮中,inquiry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关键词之一。英文inquiry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in或inward(在……之中)和quaerere(质询、寻找),按照《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其相应的中文翻译有“探问”“质疑”“调查”及“探究”等多种译法。与“研究”比较,在科学领域人们普遍接受的“探究”一词和英文原意更为贴切。就语义而言,据《辞海》(1989年版)的解释,“研究”指“用科学的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探究”则指“深入探讨,反复研究”。从语感来说,“研究”一词似乎多了几分严谨、稳重,而“探究”则更有生气,更有动感,也更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此,现在使用的科学探究具有双重含义。探究式学习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敲门石。现在我以《揭示除法中的秘密》这一课,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完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在导入时我设计了两组题,学生在观察计算的过程中发现了规律。
http://s8/mw690/003dXkMfzy6NldB215da7&690 张占军" TITLE="自主探究,揭示除法中的秘密 张占军" />
那么除法中有没有这样的规律呢?质疑后学生开始讨论:认为交换被除数和除数的位置,商不会相等。再一个被除数和除数均不能为零,因为0不能做除数。学生探究的欲望更加充分了。
二、开发课堂,发掘自主探究的潜能。
被除数和除数调换位置,所得的商相乘等于几?我们共同来验证。
http://s8/mw690/003dXkMfzy6NldEws3Z07&690 张占军" TITLE="自主探究,揭示除法中的秘密 张占军" />
学生独立做完,小组探究后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均不为0)交换位置后,所得的商和原商相乘,积都等于1.学生觉得特别有意思,我又追问了一句,真是这样吗?有的孩子就有些模棱两可了。那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任意出两个数,前提被除数和除数(均不为0)再试一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主动的探究,在数学的知识海洋里求真。最后学生肯定了这个规律。
他们在探究中求知,在验证中求真,自主的学习了课堂知识。所以探究式学习是最有生命力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孩子体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