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2012-09-28 23:02:27)
标签:
杂谈 |
分类: 墨语 |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想象力虽然是天生的,但是后天的培养更加重要,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就显得举足轻重。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拓展课文,发展想象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文本空白,在教学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空白进行想象填补,或对言犹未尽的语段结尾进行想象延续。例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课文的结尾直截了当地写狐狸叼起肉回到了洞里,这实际就是留给教者和学者的一个自由驰骋的天地。我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你是乌鸦,你怎样做,肉就不会被狐狸骗走了。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我会把肉先给孩子,然后再唱歌。”有的说:“把肉用脚踩着。”有的说:“先把肉放到安全的地方,然后再唱歌”……学生们在自由畅想的同时更加感悟到爱听奉承话是多么的容易上当受骗。又如《美丽的公鸡》一课,我引导学生体会当啄木鸟、蜜蜂不和公鸡比美,这只公鸡听了,唱着歌,大摇大摆地走了。这时这只公鸡会想些什么?通过这个问题展开想象,使学生在想象和讨论的过程中了解到这是一只骄傲无知的大公鸡。
二、利用插图,激活想象。
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仅单是文字说明,而且开拓儿童的想象。”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很有效的途径。《新课标》第一学段阅读要求: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课文中的插图是一种很好的资源,教师有序地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展开丰富想象,有利于发展学生形象思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我在教学课文《星期天的时光多美妙》时,就很重视书中插图的作用:课文写到 “穿上鲜艳的运动装,迈着轻快的脚步跑一跑,我们的脸儿晒得通红,我们的心中充满欢笑。”其中这一页配有许多孩子们运动的图片,我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图画,体会:“为什么我们的脸儿会晒得通红,我们都可以做什么运动?”有的孩子说:“我们在小区广场上玩滑板。”有的说:“我们在公园里玩蹦蹦床。”还有的说:“我们还能去游乐园玩碰碰车。” ……孩子们一下子来了兴趣,说着自己可以玩耍的项目,他们从中体会到了星期天的快乐,再朗读时就能读出这种高兴的心情了。在学生利用图画的同时,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激活了学生的想象。
三、灵活运用省略号,发挥学生想象力
课文中有些省略部分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往往这些省略部分是学生丰富想象的源泉,是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有利条件。例如:听过《黄山奇石》一课,课文的结尾写到:“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说说黄山的奇石还有什么样子的,让学生给那些新奇石起名字,并且用肢体语言将新奇石的形态展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充分体现出黄山奇石“奇”的效果,还可以将黄山奇石的特点深深烙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惊叹于黄山的神奇的同时,也惊叹于大自然的伟大。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抓住课文的想象点,利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同时,开阔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创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