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日志和笔记 |
原创,作者李芳芳,于肥即日。
(原创作品,勿抄袭转载,转载请注明链接出处。)
我也总是后知后觉者了。
夏天的脚步急促的就要赶到了,别的一切事似乎也急躁的赶着了。
这几天总是在不停的刷码,过于频繁,以至于也经常走错了路口。
昨天早上也错过了时候,到过午时分想起赶去商市里,察觉蔬菜的货架竟空了。我一直是个囤货的人,一年四季如此,大多都是分门别类按年月日,按物品的特质起囤,因为不怎么喜欢逛街的缘故。还有就是因为忍受过饥饿,所以也一直有着爱囤粮的习惯,类似于漂流记之类主角的一些相似经历。大多像我们老早出过远门的,总是或多或少有过一些饱一顿,又饥一顿的经历,有些像我便是过度的焦虑,总是爱着这样操心一日三餐的事了。
合肥前几年也有类似的情形,这中间也经常乍乍惊惊的,三五天说紧张便紧张,但也都总算过去了。
本是家里缺些葱姜蒜的,跑过去,跟我一样,没买着,买了一堆土豆,我们尚且又客气谦让一番,将两三个土豆还推来让去的。在多半已空荡荡的货架上搜寻着,总算也有收获,生鲜柜里仅有一盒基围虾和一条黄鱼,黄鱼我也很少做,不知道烹饪,于是将就,拿下了最后一盒虾。这就是昨天午餐肉的由来了,无形中似乎还提高了生活质量,改善了伙食。
在电梯口遇到邻居,也是拖着一堆的蔬菜和粮油,说菜市也很难买到肉了,朋友圈里也看到类似的说法,像是白跑一趟的样子,我这些日子也极少去菜场,实在也是不知道那里的情形。
商市里,也是蔬菜一时半会儿的说短缺,就短缺了,直到下午,陆续的又码上新鲜的蔬菜,有些过于着急的人,也能买到高价菜,且团购主们又已活络了起来。
我们这个庐阳区,老合肥人总是说那是从前的乡下了,难怪也带着个“镇”名,不管到哪儿,但凡只要看到某某镇,便立即觉得是个乡下样的。乡下有什么差的呢,至少这时候不缺蔬菜吧。
新鲜蔬菜是不能久置的,一般最多三五天,又换一茬,这几天换季赶着忙,哪知道临时又跑出去买蔬菜了。
有几天看到网购的菜菜网站们,总是灰着脸面,说在“补货中”什么的,时不时的又露个脸,这也不知道那又是个什么事情呢。
我也没有批量的购菜,看着人家那么个急,便也按着过年时候的份量,再备一点,相当于又过个年了,好端端的,大吃一顿的感觉又出来了,好家伙,垂涎三尺。
家里的亲戚们也有关心的,老人们急着要传授指导一下囤菜的经验,微信里挂着一长条的语音。这要是搁过年那会儿,菜不得塞满一屋子才能尽兴。
这么个时候,也没有再急着的事了,回家只想着菜名,点菜,尽情吃菜去吧。
昨天晚间到打烊时分,我拿到最后一包菜,一个老人立即跟上来,央求分一点过去,便又分过去。今日一早,看到时鲜店里有一片绿意盎然的生机,我也松了口气。
合肥人也些个急性子,急有急的好处,也有些个坏处。
总说事急从缓,说的快了慢了,估计一时半会儿的,又有着急的事了。
今日“谷雨”,雨不在,有菜呢。
20220420早十时,自Ipad草记,于肥,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