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区是幼儿园三大创造性区域活动之一,在这个区域里,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上丰富的想象,去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结构造型的游戏。建构区可以发展孩子们的思维、操作、艺术、创造的能力,可以在这里体验合作、建立自信心等,所以建构区是我们的活动区游戏中不可缺少的区域。
上个周每个班级进一步完善后,我们进行了相互的观摩和学习,既有收获又有反思,对接下来班级搭建区的改进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小结一下:
一、在环境创设上:
建构区墙饰应注意与幼儿的互动,根据幼儿游戏的需要及时加以补充完善,突出以下四个功能:
1、示范功能:以图片、照片、说明书的方式示范操作步骤,引导幼儿模仿。这里墙饰起着指导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介入指导方式。
2、欣赏功能:通过相关图片展示,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如建筑、动物、生活用品图片等
3、提示功能:通过各种符号、照片、示意图等直观提示,规范幼儿行为,提示游戏规则
4、分享功能:展示幼儿已经完成的作品或幼儿设计的平面图,分享是一个让幼儿相互学习的平台,可以利用墙饰让幼儿分享彼此的经验。
每个班级都设有“图片欣赏”专栏和规则专栏,布局不一很有自己班的创意,也很温馨,对分享和示范这两个方面的理解上还是有个别偏差的,有的班级没有设置而有的班级设置很详细,像中三班和大二班的“分享专栏”中,布置了孩子们在家进行搭建拼插的照片就很好,值得学习,这一专栏就可以设成不固定的形式,孩子们随时带来的搭建照片或在班上搭建的作品照片都可以拍下来进行展览,这样墙面就和孩子们更有效的互动了起来。
二、在与材料的互动上:
1、建构区需要提供的材料除专门的建构游戏材料,像积木、插塑等,还要提供丰富多彩的废旧材料,如易拉罐、薯片桶、纸盒、垫板以及动植物、交通工具、玩偶等成品玩具。
2、为了让孩子们能有序取放,我们要科学合理的存放材料,采用适合本班孩子发展的标志,将分好类的玩具材料放置的区域,贴上相应的标志,如:照片分类法、图示分类法、代号分类法。
辅助材料应该是多元的、多层次的和多功能的,应随着主题的进展逐渐投放。像现在进行的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孩子们要搭建天安门的建筑,根据孩子的搭建材料需要,我们投放了纸盒和国旗等材料,孩子们要将拆扁了点纸盒一一插好,搭建好国旗后,会迫不及待的在建筑前面插上国旗,然后唱起国歌,模拟升旗仪式,很有成就感的。
在材料的分类标志设计上,老师们真的很用心,每个班会根据自己班级孩子的年龄段特点来设计,像小一班和小二班,用的是彩色的照片标志,形象又直观地告诉孩子每种材料的家,很是适合小年龄孩子的特点,像大班多用的是代号和文字图片相结合的形式,这样就估计到了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在一段时间孩子们能力达到后也可将图片全部撤掉。
三、在建构区里孩子们要发展的技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发展的技能大体有平铺、垒高、架空、围封、组合几方面,从开学以来,我们班的孩子对建构游戏兴趣是越来越浓厚了,从开始的单独拼插到现在的合作搭建,从开始的摆弄汽车到现在的建立停车场,从开始的简单围封到尝试垒高再到组合情景;从无目的地自由拼插或搭建到随主题进行的命题搭建……孩子们搭建经验渐渐在操作中积累起来,乐意模仿构建物,乐于模仿他人的构建,喜欢两三人坐在一块儿相互合作、边讨论边搭建,对于像“架空”这一技能的运用对孩子来说还有难度,但其他几点每天的活动中都是可以看到的。
四、下一步的改进:
1、让搭建区环境“会说话”,与孩子们进一步互动起来,将孩子们在家。在园搭建的作品放到区里进行分享、学习和相互影响。
2、区域记录卡的设立:在每一个区新增“进区签名或写学号”的环节,一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会记录,习惯记录、喜欢记录,二是便于老师掌握了解孩子们选区情况,便于引导孩子们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