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山遗址探秘
文:袁铉淏
田螺山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遗址面积30000多平方米,文化堆积最厚处超过三米,叠压六个文化层,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3500年,属于河姆渡文化。
2001年5月相岙村村民打井时发现,2004年和2006年进行两次考古挖掘,出土了众多文物。遗址现场馆分出土相连的两部份。陈列室陈列着出土文物精品110余件。有田螺山人的骷髅,骨架及各种动物的骨头,有骨头做成各种骨制工具:骨针、骨锥、骨哨、骨镞……,有陶罐,陶釜,陶盉,有船桨,还有炭化的米粒和各种植物种子,更有趣的是竟然还有狗糞呢……
“双耳深腹陶罐”高一米左右,颈部短小,腹部深长,双耳对称,轮廓浑圆优美,整体上看就像一个身材优美的女人,那两只耳朵似的把手,似乎在倾听着千年前的故事。其体量之大,炼制工艺难度之高堪称“浙江史前文化之最”,而龟形刻纹陶盉,就像静静卧着的一只乌龟,呈弧形的三叶纹图案从头部一直延伸到尾部,就像真的龟甲,图案花纹繁密对称,线条均匀流畅,尤其珍贵。
人面形釜支架就更有趣了,就像一顶打着补丁的磨得很旧的尖顶巫师帽。黄中带红色,三角形,那把手就好像额头上长了个角,乌黑的眼睛,小巧的鼻子,裂着嘴,好像有谁惹他不高兴了,右边还有一道黑色的痕迹,是不是考古人员研究时留下来的伤疤呢?可人脸哪有三角脸啊!
挖掘现场展示区面积3800多平方米,遗址的建筑遗迹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木桩和纵横交错的木构件,以间距均匀的成排柱网为基本特征,而且还采用挖坑垫板立柱技术。建房时先挖一个个小土坑,在底部垫上木板,这样就扩大了柱底受力面,防止减缓房基在软土地带的下沉。这就是后世柱础的雏形。展示区保留了多层次的干栏式木构建筑,食物储藏坑,还有大量的动植物遗存。使人们能直观地看到七千年前原始先民生产、生活的遗迹。
田螺山遗址极大地丰富了河姆渡遗址的文化内涵,为再现先民生产生活场景、复原远古江南风貌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田螺山古老而神圣的地方!(图片和资料来源于网络)
http://s12/mw690/003dUO5Mgy6QTEdQ8qL8b&690
http://s8/mw690/003dUO5Mgy6QTEfy8Mn77&690
http://s1/mw690/003dUO5Mgy6QTEfJsGY20&690
http://s10/mw690/003dUO5Mgy6QTEh6Sdba9&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