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于“------”理解 -----解题的三板斧

(2017-06-27 22:58:20)
标签: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于

欢迎关注黄国斌老师微

黄国斌面试研究

黄国斌面试真题

分类: 第一发布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于------”理解

-----解题的三板斧

最近江西省考面试中,经常有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的理解。很多同学对于此类题目甚是苦恼,黄国斌认为主要问题有三。

      .对于一些“---------”内容理解过于简单化,容易与大众说的一致。如,谈谈对于“吃亏”的理解,只能反复就吃亏说吃亏,难易展开。

      .自身没有经历,或经历过于普通,三言两语就说完了。

      .思路不清楚,结构不明确,容易脚踩西瓜皮。


对于如何解决这一重要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三步曲解决。

一.先建立思路。对此此类题目,思路应有三步。

论点前置+人生经历+结合未来,论点就是对什么的理解,把理论阐释出来。如果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于“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服”的理解。黄国斌解析如下:

1.凡事要与时俱进+人生经历+结合未来

2.敢于创新+人生经历+结合未来

3.凡是过去,皆是序章。+人生经历+结合未来


二.自身经历,何为自身经历。

很多同志在答题的时候,总是把什么名人、古人作为自己的案例,恰恰不知考官要听的是你的经历,不是别人的经历。那么,读书二十载,没有啥经历的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必须弄明白黄国斌人生经历,该含有如下:

1.所经历的一个完整的事。

2.所看到过、参与过、听说过的某一个社会事件,这个事不需要有情节的,只需要有一个大体的情节即可,用2-3个这样的事件总和就能讲很多话。一定要记住,结合自身经历不一定需要一个完整的故事,不要纠结这个概念的陷阱。

3.别人经历的事就是你的事,学会借鉴。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于“吃亏”的认识。【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对于这个吃亏,我有如下理解。

一.吃亏是一种规则意识。比如我经常过马路,看到红灯很久了,有人走过去了,我没走,很多心想觉得自己吃亏了,耽误时间,像傻子不知道一期闯过去,殊不知一不小心也许就会有交通事故发生,每年因为闯红灯造成的人员伤亡高达数千人。大学时候一些同学老师希望老师划重点,甚至大小抄,分数虽然能高点,没有抄的人似乎是吃亏,殊不知这是把自己的前途当儿戏。因此,我觉得有时候吃亏像傻子,但更是一种规则意识的体现,助人助己。【此处我就没有讲一个完整具体的事,而是用一两个事件来引述】

二.吃亏是一种上进心。我刚到单位上班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同事总是叫我帮忙,从打字到打扫卫生,从换灯泡到加班执勤,感觉自己好吃亏,什么干收入缺不高,别的同事在休息,我还要加班写稿子,总觉领导对我有偏见。但是事实证明,我所吃的亏,统统都给我回报,由于不断的磨砺,自己进步很大,成长很快,很感谢那段吃亏的日子,因此,我觉得吃亏是一种上进心。【此处我就是用一个很小的事件来引述】

三.吃亏是一种善良。我老家有个算命的瞎子,人人都说他很神,但是呢没有谁的命运被他算准了。黄国斌自认为读过大学,不该让家乡人被他所欺骗,吃这个亏。于是在他给别人算命的时候去数落他,拆穿他。此事被奶奶知道以后把我说一顿,我就很奇怪问奶奶,为什么明明算的不准,骗人为什么还信他呢?奶奶的答案让我很羞愧,她说:一个看不见人,没有别的办法养活自己,如果相亲不帮助他,他怎么活?然后谁都是有骨气的人,不吃白饭,用这种算命的方式既给相亲讨个吉利,又给算命先生谋口活路不是一件好事么?听奶奶讲完,方才认识自己无知与残忍。此刻,有时候我们吃亏是一种善良,用道义维持乡村的和谐发展,这不正是大善大伟吗?黄国斌


   .观点细化。很多时候我们答题容易就题答题,不容易把一个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如果我们能细化抽象的理论,既显得有水平,更有层次。黄国斌

   1.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对“乡愁”的理解。

此题,我们就可以把乡愁细化,答题就可以出彩。

  1.乡愁是妈妈做的棍子鱼。+自身北漂+空巢青年几年+回家考公务的初衷。

  2.乡愁是老家的田园犬。+熟悉的环境+老建筑+老街道+田间地头+记忆的民俗。

  3.乡愁是老家的规矩。+勤劳致富的家风+黄国斌耕读传家的家训+爱护山水+慎重追远的规矩。

2.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对于“担当”的理解。这个“担当”二字很火,我们就来谈谈。

1.担当是要做一只敢于进取的狮子。+自身经历

2.担当是要做一只敢于迎风的大雁。+黄国斌自身经历

3.担当是要做一只从群众中汲取养分的鱼儿。+自身经历

好了,今天此类题目的思路就分享到此,需要更多咨询关注黄国斌老师微信公众号:黄国斌面试研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