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选择题和设计题专项练习卷
P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大选择
第一单元:
1.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
A
)条件不同。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2.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 A )。
A.植物
B.动物
C.植物和动物
3.生态瓶的制作过程正确的是(
B
)
A.去盖→种水草→放鱼虾
B.去盖→铺沙装水→种水草→放鱼虾
C.铺沙装水→放鱼虾→种水草
4.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B
)。
A.相互利用的关系
B.吃与被吃的关系
C.相互竞争的关系
5.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后,它就会死亡。这说明生物(
C
)
A.能影响环境
B.能改变环境
C.依赖环境
6.生活在草地里的青蛙的体色往往是(
A
)的。
A.绿色
B.黄色
C.灰色
7.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B )
A.阳光
B.温度
C.水
8.青蛙等动物在冬天冬眠,而狐狸等动物四季都很活跃,这些现象说明(
D
)。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部分动物不适应
B.只有狐狸适应
C.青蛙不能适应寒冷环境
D.它们都适应环境
第二单元:
1.物体影子的方向与(
A )有关
A.同一光源从不同的方位照射
B.同一光源从同一方位的不同距离照射
2.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影子(
B
)
A.形状相同
B.形状不同
C.方向相同
3.用手电筒照射距离墙面不同远、大小相同的物体,所产生的影子(
B )
A.长短相同
B.长短不同
C.方向相同
4.阳光下,测得旗杆影子的长度为5米,过了一会儿,旗杆的影子变长了。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
C
)
A.早上
B.上午
C.下午
5.阳光下,将一根10厘米长的铅笔直立在地上,测得其影子的长度为5厘米,同时,测得旗杆影子的长度为2米。旗杆的实际高度大约为(
C
)米.
A.2
B.2.5
C.4
6.古代,人们用日影观测仪(也称日晷)来计时,其原理是(
A
)
A.物体的影子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B.物体的影子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7.教室的墙壁屠城白色主要是为了(
B
)
A.美观
B.有利于光的反射
8.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再用温度计测量纸上光斑处的温度。用一面镜子比用多面镜子投射时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要(
B
)
A.高
B.低
C.一样
9.在阳光下,同一种黑色纸袋按(
C
)的方式摆放,升温比较快
A.和地面垂直
B.和地面水平
C.和太阳光垂直
10.下列3种纸按反光能力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依次是(
C )
A.白色、红色、黑色 B.红色、白色、黑色
C.黑色、红色、白色
11.奥运会圣火火种是利用(
A
)聚光取得的.
A.凹面镜
B.凸透镜
12.在灯光下靠近墙的地方,用手做出各种姿态,在墙上形成手影,当电灯保持静止,手向墙靠拢时,在墙上的手影将会:( A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1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 A )
A、西—东;长—短—长
B、西—东;短—长—短
C、东—西;长—短—长
D、东—西;短—长—短
14.排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看到前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就表示队伍排整齐了,这主要是因为:( B
)
A、光速极大
B、光沿直线传播
C、光的反射
15.太阳能热水器的受热面都是倾斜的,目的在于(
C )。
A、让雨水尽快滑落
B、便于工人维修
C、尽量与太阳光垂直,获取更多的热量
16.下图中哪个是凸透镜会聚太阳光,产生高温的示意图:( B )
http://s10/mw690/b011a6abgd2f9493adda9&690
17.强光和弱光携带的热量相比较:( B )
A、两者一样多
B、强光携带的热量多
C、弱光携带的热量多
18.太阳能集热管多采用颜色较深的材料做成的,而太阳灶多采用颜色较浅的材料做成的,这样做的理论根据是:(
C
)
A.吸收更多的热量
B.太阳灶用颜色较浅的材料做成为了更好地吸收热量
C.太阳能的集热管用颜色较深的材料做成为了更好地吸收热量
19.哪个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能源:( A )
A、太阳能
B、石油
C、煤
20.在我国,人们很早就知道使用哪种工具判断时间:( A )
A、日晷
B、地动仪
C、铜镜
第三单元:
1.沉积实验中,我发现(
C
)。
A、细沙和黏土先沉积
B、轻的颗粒先沉积
C、重的颗粒先沉积
2.取少许土壤,放入试管中,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过一会儿,试管壁上出现了水珠,这说明土壤中有(
A
)
A、水分
B、生物
C、空气
D、杂质
3.下列做法不能减少土地的侵蚀是(
C
)。
A、退耕还草 B、退耕还林
C、建造更多的高楼大厦
4.下列不属于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作用和目的的是(
C
)。
A、疏松土壤
B、寻找腐殖质
C、获取地下水
5.下列关于表达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正确的语句为(
C
)。
A.陡坡处容易形成土壤沉积
B.缓坡处水流速度较大
C.水流速度大的地方容易把土壤侵蚀
6.检验土壤中有腐殖质的实验是(
C
)
A.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看是否有气泡冒出
B.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沉淀后,看颗粒分布情况
C.把干燥的土块放在石棉网上烧,当土块冒烟时,可闻到臭味
7.
水流得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就(
A
),( D
)的泥沙首先沉积下来。
A.弱
B.强
C.颗粒小
D.颗粒大
第四单元:
1.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
B
)
A.不变
B.越大
C.越小
2.用垫圈拉动小车,垫圈放得越多,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A )
A.快
B.慢
3.路面越不光滑,小车行驶的速度越(
B
)
A.快
B.慢
4.在同一个平面上,同一个物体滚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与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相比较,(
A
)
A.滚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要小
B.滚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要大
C.两者一样大
5.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尖和纸的摩擦力是(
B
)
A.滑动摩擦
B.滚动摩擦
6.用小车来做物体的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的比较实验时,应改变的条件是(
C
)
A.拉力
B.车重
C.车轮的运动方式
7.体操运动员往手上擦镁粉是为了(
B
)
A.减小摩擦力
B. 增大摩擦力
8.赛车的车身重心很低是为了(
C
)
A.节省材料
B.美观漂亮
C.行驶稳定
9.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的挂钩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 B
)
A.不变
B.越大
C.越小
10.给小车装上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弹力越大。
B.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弹力越小。
C.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越慢。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大设计
第一单元:
1.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设计:
我的猜测:种子发芽需要 水
不同条件:
水
相同条件:除
水
以外的其他条件(温度、空气、三粒种子等条件)
实验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另外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两组实验同时进行,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
实验结论:种子的发芽必须要有 水 。
我的猜测:种子发芽不需要 阳光
不同条件: 阳光
相同条件:除 阳光 以外的其他条件(温度、空气、三粒种子等条件)
实验方法:
在两个容器中放入纸巾,各放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注入等量的水。让一组种子得到阳光,
放光亮处,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另外一组种子得不到阳光,也保持湿润,
放暗处,叫对照组,两组实验同时进行,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
实验结论:种子的发芽不需要 阳光 。
如果你选择其他的因素如:温度、空气等,你会设计吗?(可以参考自己的科学记录本)
2.绿豆芽生长的实验设计:
实验名称:绿豆芽的生长需要
阳光 吗?
我的猜测:绿豆芽的生长需要 阳光
不同条件:
阳光
相同条件:除
阳光
以外的其他条件(温度、空气、水等条件)
实验方法:把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一样,两组实验同时进行,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
实验结论:绿豆芽的生长必须要 阳光
如果你选择其他的因素如水、温度、空气、土壤等,你会设计吗?
3.蚯蚓的选择实验设计:
实验一:
实验名称:蚯蚓适合生活在阴暗的环境吗?
我的猜测:蚯蚓适合生活在阴暗的环境里。
不同条件:光照
相同条件:除光照条件外其他条件,比如:温度、空气、湿度等条件
实验方法:(1)找一个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2)将10条蚯蚓一组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后打开,观察记录;(3)重复试验几次
实验结论:蚯蚓适合生活在阴暗的环境里
实验二:
实验名称:蚯蚓适合生活在潮湿的环境吗?
我的猜测:蚯蚓适合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
不同条件:潮湿与干燥(湿度)
相同条件:除潮湿与干燥(湿度)条件外其他条件,比如:温度、空气等条件。
实验方法:(1)找一个盒子,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2)将10条蚯蚓一组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后打开,观察记录;(3)重复试验几次
实验结论:蚯蚓适合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
第二单元:
1.
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设计:
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
http://s1/mw690/b011a6abtd25ed50e9400&690
(图一)
(图二)
( 1
)图一的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吗?
答: 能看到
。
( 2 )
图二的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吗?
答: 不能看到
。
( 3
)以上实验说明什么? 答: 光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
2.影响物体吸热的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温度计、不同颜色的纸袋
实验步骤:用温度计先测出气温;在不同颜色的纸袋插入温度计;同时并排放在阳光下;每过2分钟看纸袋中温度计的读数。
实验现象:颜色越深的纸袋中温度升的越快。
实验结论:颜色越深的物体吸热本领越好。
实验材料:温度计、相同颜色的纸袋
实验步骤:用温度计先测出气温;在相同颜色的纸袋插入温度计;同时放在阳光下;一个与地面垂直,一个与太阳光垂直,一个平放在地上;每过2分钟看纸袋中温度计的读数。
实验现象:与太阳光垂直的纸袋温度升的最快。
实验结论:物体吸热跟阳光角度有关,跟太阳光垂直吸热本领最好。
3.设计太阳能热水器:
实验材料:大纸盒、泡沫塑料、小饮料瓶、锡箔纸、透明塑料纸等
升温措施:盒子里面涂黑色,盒子内瓶子的背面贴锡纸,装塑料瓶的盒子支起来与阳光直射等。
保温措施:用塑料瓶装水,瓶子周围用泡沫塑料,盒子的盖用塑料薄膜包起来
等。
第三单元:
1.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实验设计:
实验名称:模拟昼夜温差——冷与热对岩石的作用
实验材料:小的岩石、酒精灯、镊子、水、烧杯
实验步骤:(1)用镊子夹取岩石放在燃着的酒精灯上烧;(2)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3)重复几次
实验现象:岩石在冷热的不断作用下破裂
实验结论:自然界中的岩石在冷热的不断作用下也会改变摸样。
2.
降雨量对土地侵蚀的影响的实验设计:
实验名称:降雨量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我的猜测:降雨量越大,侵蚀大,降雨量越小,侵蚀小
改变条件:降雨量的大小
不变条件:除降雨量大小以外,其他条件均不变;比如:有无植被、土地坡度大小等。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用喷水壶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上方,同样高度“降雨”,观察泥土被侵蚀的程度等。
实验结论:降雨量越大,侵蚀大,降雨量越小,侵蚀小
3.坡度大小对土地侵蚀的影响的实验设计:
实验名称:坡度大小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我的猜测:坡度越大,侵蚀大,坡度越小,侵蚀小
改变条件:坡度的大小
不变条件:除土地坡度大小以外,其他条件均不变;比如:有无植被、降雨量大小等。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用喷水壶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上方,同样高度“降雨”,观察泥土被侵蚀的程度等。
实验结论:坡度越大,侵蚀大,坡度越小,侵蚀小
4.有无植被对土地侵蚀的影响的实验设计:
实验名称:有无植被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我的猜测:无植被侵蚀大,有植被侵蚀小
改变条件:有无植被覆盖
不变条件:除有无植被以外,其他条件均不变;比如:土地坡度大小、降雨量大小等。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用喷水壶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上方,同样高度“降雨”,观察泥土被侵蚀的程度等。
实验结论:坡度越大,侵蚀大,坡度越小,侵蚀小
第四单元:
1.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的实验设计:
实验名称: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我的推测: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实验材料:小车、钩码、绳子、垫圈、秒表、夹子、尺子等
改变的条件:垫圈的数量(垫圈的重量)
不改变的条件:除垫圈的数量(垫圈的重量)以外的条件,比如:起点和终点、桌面的光滑程度等。
实验步骤: 1.组装好小车,2.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都从起点开始试验,3.每次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小车的运动变化;
实验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2.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重量的关系的实验设计:
实验名称: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重量之间的关系
我的推测: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实验材料:弹簧秤、小车、钩码、绳子等
要改变的条件:物体的重量
不改变的条件:除物体的重量以外的条件,比如:小车运动方式、接触面光滑程度等。
实验步骤:1.将小车放在桌子上,在车子上放入3个钩码,用弹簧秤拉动小车,读数;再加上三个钩码,继续拉动小车,读数;
实验结论: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3.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的关系的实验设计:
实验名称: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之间的关系
我的推测: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实验材料:弹簧秤、小车、钩码、绳子等
要改变的条件: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不改变的条件:除接触面的光滑程度以外的条件,物体的重量、拉力的大小等条件。
实验步骤:1.将相同数量的钩码放在小车上,用弹簧秤拉动小车,第一次放在桌面上拉,读出弹簧秤的读数;第二次放在毛巾上拉,读出弹簧秤的读数;
实验结论: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的关系的实验设计:
实验名称: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之间的关系
我的推测: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或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实验材料:弹簧秤、小车、钩码、绳子等;
要改变的条件:运动方式既滑动与滚动;
不改变的条件:除物体的运动方式以外的条件;比如:物体重量、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等。
实验步骤:1.将小车放在桌面上,车上放入相同数量的钩码,用弹簧秤拉动小车,读数;用胶带纸卡住小车的轮子,让其只能滑动,用弹簧秤测、读数;
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得多;或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