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趣味数学活动研究结题报告
(2018-04-20 10:55:31)分类: 2016数学微课题 |
小学低年级趣味数学活动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主持人:彭慧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学生学习数学有没有兴趣,是我们每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应该值得关注的问题。现在的教育精神是重在落实对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他们的逻辑思维正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如果不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让他们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在以后的学习中就很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至于使他们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基于以上的问题,我决定从我的数学教学做起,关注学生的学习,从趣味数学活动、游戏教学入手,研究小学低年级趣味数学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
研究的目标
1.通过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的研究,整理出教材中穿插的趣味数学活动和适合开展趣味活动课的内容,为低年级趣味教学提供参考。
研究的内容
初步确立了趣味数学课的内容和形式。
1、趣味数学课的内容
要使学生学数学、爱数学,一定要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趣味数学课的内容要安排很多趣味性强的活动,在动手操作或创设情境中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多种感官、多种媒体的作用下学中用、用中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般来说,趣味数学课的内容应以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为依托,充实、吸纳一些新的数学信息,如通过探索能获得一定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学习内容或通过活动操作而得到数学结论的学习内容。内容的选取要强调广泛性、多样性和综合性,体现出源于教材而优于教材,一般有以下几类:
(1)知识整理类。这类型的活动课可以把数学课内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疏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弄清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例如:零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又如在数学竞赛和课外阅读中,经常需要比较分数的大小,让学生归纳、整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等。
(2)益智趣味类。设计些数学幽默趣题、图形或数学有关的、相近的“自由问题”。例如玩火柴棒、诡辩题、动“数学”棋等,这些内容富有思考性,突出活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3)实践应用类。数学的特点之一是应用的广泛性,趣味数学正好给数学的实践、应用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因此,在活动内容的选取上,我们力求使实际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实际化。例如:现实生活中对称应用很广,在学习中可以找对称、画对称、拼对称,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如钟面问题、行程问题、策略问题等。
(4)数学文艺类。数学里有很多文学、艺术的成份,在趣味数学中可设计数学墙壁报、数学手抄报、数学相声、数学绕口令、数学对联、数学谜语、几何艺术造型、家居装璜等内容,使学生深化对数学的认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丰富美学教育,使数学与文学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5)名题赏析类。欣赏古今中外著名数学家的轶事和卓越成就,赏析著名数学家如:高斯、华罗庚、爱因斯坦、苏步青等做过的名题,通过讲故事、阅读和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欣赏古今中外一些特殊的数学问题,开拓知识视野,启迪思维,培养兴趣。
三、研究方法
1.课题实施阶段(2016年12月~2017年10月)
五、研究成果
1、趣味数学课的教学研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趣味数学,贴近学生,学生在趣味数学课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大胆想象,敢于创新,
3、趣味数学课的教学研究,推进了课程改革工作。趣味数学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启动教学研究,为课程标准指导下的
4、研究成果:
1、论文《小学低年级趣味数学活动的研究》发表在2018年1月的《小学时代》杂志。
2、2017年5月执教的《简单的排列与组合》在新教育考察团来海培训中受到好评。
六、问题讨论
1、趣味数学的教学目标指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儿童身心潜能,树立正确的思维和学习观,成为鲜明有特点的校本课程,但其中的规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不断探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3)李臣,《活动课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1月。
(4)单中惠、杨汉麟,《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
(5)游铭钧,《论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6)白月桥,《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
(7)陈玉琨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5月。
(8)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写,《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
(9)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8月。
(10)柯中和,《教育部要求更新旧教材》,羊城晚报,2001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