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家庭教养模式对孩子的影响

(2014-12-21 08:07:51)
标签:

教育

 

        浅谈家庭教养模式对孩子的影响

 

 

一、家庭教养模式对孩子影响案例

 

据媒体报道,2014年12月15日,南昌14岁男孩因写作业起争执,掐死母亲抛尸;同年12月17日,大连单亲少年沉迷网游,持刀逼走养母开煤气自杀。这两起案件的相继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家长们强烈反响。两起案件性质不同,家教方法虽然不同,但结果却相同。令人震惊和惋惜!

案例一、14岁男孩因写作业起争执 掐死母亲抛尸。

2014年12月15日,未满14周岁的初三男孩亮亮(化名)在南昌青山南路自己家中将握笔的双手伸向了母亲的脖子,涉嫌在家将母亲掐死,杀死母亲后,独自将尸体装入袋子,于次日中午骑电动车来到玉带河旁,抛入河后正常出入。直到两天后其母的尸体被发现。

据了解,今年12月17日上午9时,一名清洁工在南昌东湖区玉带河旁,发现一个可疑袋子,便赶紧报了警。赶到现场的民警把可疑的袋子打捞上岸,发现一具女尸。出警民警经过初步判断,死者40岁左右,死亡应该超过了1天。

而就在该处发现尸体一个小时之前,附近居民何健(化名)跑到南昌东湖分局董家窑派出所报警称,自己的妻子“失踪”两天了,他担心妻子发生了意外。民警经过对比发现,玉带河的女尸正是何健的妻子汪梅(化名)。

由于平时工作比较忙,何健很少回家,平时也就他的妻子和儿子住在青山南路,也是妻子一直在教育孩子,没想到再次见到妻子已经是阴阳相隔。

民警随即对案件进行了调查,在查看监控视频时,16日中午,一个男孩骑着电动车驮运袋子的身影引起了警方的注意。经过比对就是在玉带河发现装尸体的袋子。经过何健的辨认,这个可疑的男孩是他的儿子亮亮。亮亮很快被警方控制,经过审讯他很快承认是自己杀死母亲,然后进行抛尸。

原来12月15日晚,亮亮在写作业时睡着了,母亲汪梅发现后对他进行责骂,生气的亮亮将母亲推倒,母亲继续进行责骂时,他就突然掐住了母亲的脖子,直到她停止了呼吸。亮亮因写作业发生争执掐死母亲。目前,警方还在对此事作进一步调查。

案例二、单亲少年沉迷网游 持刀逼走养母疑开煤气自杀。

2014年12月17日,大连市甘井子区泡崖三区玉云路13号楼6楼住户一男孩儿小王被发现躺在地上身体已经僵硬,煤气胶管从厨房拖到了屋内。120赶到后确认小王已经死亡,警方初步判定是小王开煤气自杀身亡。

小王令人唏嘘的一生。1995年4月出生的男孩儿小王,本应开始大学的生活,他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个20岁的年轻人,没有工作,迷恋网游,吃喝不但需要养母照顾,还花光了养母的所有积蓄54000元。亲生父母离异,父亲已经过世,从1岁就由姑姑抚养,养母实际是姑侄俩。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家,沉迷于网游是他初中毕业后的生活状态,“买装备”他花掉5万多元。还持刀砍伤养母屡屡逼着出去借钱,扬言“谁不借我砍谁”,养母吓得当晚没敢回家。为了让他玩游戏,养母甚至向周围邻居借遍了钱。最近小王又要钱,王某甚至打算借高利贷。亲生母亲刘某在现场一直在痛哭,她说自己和王某一样惯着孩子,小王要啥,自己能满足的从来没有拒绝。孩子初中毕业后,自己送他再去上学,但是每次送去小王又再跑回来。说是要上大学。刘某怕他乱花没给,称到结婚或买房的时候再给,这引起了小王的不满,对生母说了“你从小扔下我,你现在得给我钱。不给不行,不给不认你这个妈”之类的话。死前曾向生母索要10万元。

 

二、家庭教养模式对孩子影响原因分析

 

家庭教养模式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因素。诸多研究表明,父母通过教养孩子的活动,影响孩子的社会性发展。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倾向即父母的教养模式,对子女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许多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模式与子女自尊、自信、自我概念、自我价值感的发展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父母教养模式是影响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

(一)家庭教养模式的分类

所谓家庭教养模式,就是指家庭中父母对子女采取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在家庭内互动方面,不同的家庭教养模式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同的,良好的教养模式可以使儿童、青少年向着积极主动的方向发展,不良的教养模式会导致他们向着攻击性、反抗性等消极的方向发展。比如,专制型、冲突型、娇纵型、放任型、支配型的教养模式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民主型的家庭模式有利于家庭成员的正常发展。

(二)家庭教养模式对孩子的影响

1、不良家庭教养模式对孩子的影响分析

在专制型家庭教养模式中,家长缺少爱心或耐心,管理方式粗暴,孩子的人格、自尊、意志、权利不被尊重,家庭亲子关系是一种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教养模式易使孩子产生不信任感、戒备心理严重、自卑、消极、暴躁、懦弱、依赖或反抗权威等人格特征。

在冲突型家庭教养模式中,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关系紧张、不和谐,家庭气氛失调,价值导向不一致。冲突型教养模式下的孩子,也易形成缺乏安全感、意志力薄弱、残忍冷酷、撒谎,大多数有激烈的反抗性,出现反社会的倾向。

在娇纵型家庭教养模式中,家长对孩子则表现出很多的爱与期待,但是很少对孩子提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盲目地溺爱和疏于管束。在这种教养模式下长大的孩子,容易表现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一旦他们的要求不能被满足,往往表现出过激行为。

在放任型家庭教养模式中,家长既缺少爱心、耐心,也缺乏责任感,对孩子放任自流。在这种教养模式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适应障碍,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较差。

显然,案例一中,汪女士家庭的教养模式属于专制型、冲突型;而案例二中,小王的养母与亲生母亲的教养模式属于娇纵型、放任型。

从案例一中读出,亮亮的父亲因为工作忙,很少回家,平时是他和母亲一起住一直是母亲在教育孩子。亮亮缺少父爱,而母亲对他又过于严厉,亮亮自述平时不喜欢母亲的教育方式遂与母亲发生冲突;案例二中,小王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小王没有父爱,养母与亲生母亲对他又过分溺爱、放纵。亲生母亲刘某承认自己和王某一样惯着孩子,小王要啥,自己能满足的从来没有拒绝。对小王迷恋网游花巨资“买装备”持刀伤人放任自流。

邻居反映亮亮“见到我们打招呼时,他还会叫大妈。”“孩子经常叫我们,嘴很甜。”一个平时比较懂事的孩子,为什么会突然对母亲下狠手,把母亲掐死?亮亮目前交代称是平时都不太喜欢母亲责骂的教育方式,当天晚上母亲再次骂他,他一时没有控制住。

而从案例二中读出,亲生母亲刘某自称,自己和养母王某一样惯着孩子,小王要啥,自己能满足的从来没有拒绝。孩子初中毕业后,自己送他再去上学,但是每次送去小王又再跑回来。可能就是生母未能抚养孩子的愧疚心和养母的身份,让她们对小王的要求难以拒绝。1995年4月出生的小王,亲生父母离异,父亲已经过世,从1岁就由姑姑抚养。初中毕业后沉迷于网游不能自拔。

这两起极端案件,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走到这极端的一步,肯定也是从一件件小事开始的。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把孩子一步步带向绝路。

除父母的教养模式外,影响青少年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有:学生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状态、父母的离婚率等,学习不良学生往往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中。同时,父母对他们的教养模式表现出更严重的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

2、良好的家庭教养模式对孩子的影响分析

家庭教育模式对青少年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青少年自尊感与父母的情感温暖之间有着显著关系,即父母对子女的情感和理解可以增强子女的自尊感。父母的消极教育方式,如严厉的惩罚、过分的拒绝和否认、过度的干涉和保护会使青少年的自尊心降低,从而导致自卑。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与爱,孩子出现行为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反之,如果父母过分地采用惩罚、干涉、过度保护等方法,孩子中出现行为问题的机率会增加,很容易出现适应障碍,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较差。

在民主型家庭教养模式中,家庭成员间互相尊重、平等关系,父母对子女既有约束,又有鼓励,往往鼓励多于否定。这种类型的家长是温和的、关心的,他们鼓励孩子独立探索,留给孩子独立活动空间。民主型的父母对孩子精心培养,爱而不惯,严而不苛,信任尊重,民主平等,循循善诱,启发开导,以发挥孩子行动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尊重、理解孩子,又对孩子事事处处提出严格要求;既高度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又积极鼓励孩子独立自主,激励孩子去做其喜欢而又力所能及的事情;既让孩子直言不讳,敢于发表意见,又对孩子的幼稚和错误循循善诱,而不是无端训斥。这种教养模式下,孩子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他们感觉到爱和被爱,也懂得尊重他人,情绪长期处于稳定和健康状态。即使到青春期的不稳定时期,这类青少年所受到的心理发展和冲击也较小。民主型家庭的青少年是成熟、独立的,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倾向。许多事实都表明,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模式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教养类型,更有利于家庭成员的正常发展。

 

三、家庭教养模式对孩子影响建议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知道家庭教养模式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但也不应该绝对化,由于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不同,无论是哪一种的教养模式,它们对孩子心理发展所造成的影响不一定是定因定果的关系。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依据孩子的表面行为来评价某种管教类型的实际效果。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民主型的教育模式对所有孩子的心理发展是有益的。民主程度越高的家庭,子女的自我评价就越准确,从而形成充分的自信心,自我意识发展得也越好;反之,民主程度越低的家庭,子女的自我评价就越偏移,从而形成自卑心理。
    因此,家长至少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孩子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情感的激起与宣泄、品德和情操的锤炼、爱的培植和表现以及精神的安慰和寄托都离不开家庭。这一切,将会沉淀成孩子的性格决定着孩子的一生。

家庭教育最主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其次才是生存技能。可是现在有些本末倒置。独生子女他们被家长娇惯欠缺感恩,家长宁愿他们长大栽更大的跟头也不愿意平时接受挫折教育,过分的溺爱,过分的保护,过分的纵容。许多父母只生不养,或者只养不教,或者只教不育!所谓育:不只是生和养,更不只是教,而是教子有方!做父母其实就是自我完善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我让孩子健康成长。

2、重视感恩敬畏教育。多数家长忽视感恩与敬畏教育过分溺爱。一些出现问题的孩子,他可能意识到自己问题的严重性,但是他们却丝毫没有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而实际上,对于这些问题孩子,其父母为他们所付出的往往非常多。所以,这就是一种家庭教育的不对接。父母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之后,对孩子的期望往往并不是要求他将来怎么融入社会,怎么游刃有余地打拼,怎么闯出一片自己的天空。而是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物质生活有求必应,什么事情都不舍得让孩子做家长全部包办。认为当家里一切都有了之后,孩子需要做的就是考重点高中和上名牌大学。所以,正因为缺乏了感恩的教育过分溺爱,今天的很多孩子对父母和对社会都不懂得珍惜,这也是他们只考虑自己感受,而从不考虑别人感受自私心理,也是导致出现离家出走、自杀、伤人事件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俗语说,惯子如杀子,这句话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能说,但就像其他许多道理一样,真正做好却不容易。
    3、要理解尊重孩子,成为孩子的朋友。
  作为父母要尊重子女的独立人格,正确对待孩子的成败,多鼓励,少批评。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用孩子的今天和昨天做对比,鼓励孩子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对待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多看孩子的优点,对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失误加以理解。充分尊重孩子,摒弃命令式口吻。孩子是人,需要尊重;孩子是成长中的人,需要引导;孩子是终将要独立生活的人,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会自我管理,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管住自己的嘴,提供思路,给孩子发言的空间;第二,和孩子建立弹性的亲子关系。孩子做事不必事事帮忙,放手让孩子去做;第三,以身作则,不要一味只去要求孩子;第四,抱着尊重和体谅的心情去对待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人。即使做事不够圆满也能接纳他;第五,家长要常和孩子一起工作或学习。每天要分配一些时间和孩子交谈,在了解孩子的性格、脾气的同时让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注和爱;第六,注重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在失败的过程中想要放弃的时候,家长要给予及时的激励,以树立孩子的自信。

4、成功教育孩子的秘诀?

让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努力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成绩定能逐渐提高,平时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辅助于精神激励方式方法。把培养孩子独立思考作为目标,陪伴在孩子身边一起成长,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永远比知识本身重要许多,现在的应试教育制度,扼杀了许多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要善于总结成功者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并将之系统化,甚至具体到每个学科或是每个知识点,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出孩子无限的学习潜能,让孩子有明确目标、斗志昂扬,这样才能使原本只是中等或中等偏上的孩子最后成为了中高考的尖子生。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到了花期,自然盛开,它没绽放,只是因为花期还没到。家长要把控好自己的心态,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追赶所谓优秀的孩子,有时追不上还会对孩子产生失望的情绪。别光盯成绩,了解孩子学习以外的东西。每个孩子的身体和智力发育阶段会有所不同,有的早些有的晚些。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让他们尽情的发挥,在自己的舞台上全面提升能力,释放能量,陪孩子慢慢成长!

 

                                                    大连市公安局沙河口分局侯家派出所

                                                    团市委青教办青少年社会工作志愿者

 

                                                                      刘兆宏

                                                               201412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