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贞旧藏《三吴墨妙》册

标签:
王世貞三吳墨妙弇州山人續稿近墨堂林霄 |
王世貞舊藏《三吳墨妙》部分現身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北京故宮博物院現藏有《三吳墨妙》的一部分以及王世貞的題跋,但題跋中提及的三十四位明人僅剩下其中的十三位。而其他二十一位名人的墨跡還存世嗎?
最近一次機會,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庫房裡看到了這樣一本冊頁,引首顏體大字:“三吳墨妙”為明人顧應祥所題,裡面每一開全是明人墨跡,在每一開的右上角鈐有“貞元”連珠印,左下角鈐有“有明王氏圖書之印”,我知道這是王世貞的常用藏印,頓時興奮起來,一一釋讀,有錢溥、陸深、倪謙、陳鑑、徐有貞(改名之前的名字徐珵)、張弼、顧璘、王鏊、徐霖、桑悅、李應禎等,可謂群星璀璨。於是當晚便在家中找出《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北京故宮卷比對王世貞題跋,發現這正是北京故宮藏《三吳墨妙》的一部分,可以說,《三吳墨妙》的頭在香港(引首),尾在北京(題跋)。南北兩部分合在一起,除了散佚的幾件之外,基本完整。
王世貞的題跋很長,分上下兩卷,上卷十七人,下卷十七人。王世貞題跋的墨跡與四庫本《弇州山人續稿》卷一百六十三比對,有個別字的出入,我今以墨跡為準,現將題跋中所錄明人墨跡列表於下,將每一件書法的收藏地列出,可以看出,上下卷的順序已經打亂,三十四件共存二十七件,其中七件已軼。
上卷:
沈度養心亭記隸書,軼
沈粲手柬小行書,軼
徐有貞太和登祀賦,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錢溥奇花歌,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倪謙與僧求竹帖,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陳鑑為練從道義塾衍慶堂記,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張弼書韓昌黎石鼓文歌,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李應禎與椶園札,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沈周詩札,軼
吳寬與李應禎書,軼
王鏊與陳璚札,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桑悅詠懷詩,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祝允明二柬,軼
蔡羽詩,軼
唐寅札,軼
文徵明石湖三詩,北京故宮博物院
周倫送秦給事謫官,北京故宮博物院
下卷:
顧璘與弟顧瑮書,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徐霖尺牘,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陸深五十自壽二章,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金琮赤壁二賦,北京故宮博物院
徐禎卿二絕句,北京故宮博物院
陳沂二絕,北京故宮博物院
顧瑮詩札,北京故宮博物院
王逢元詩札,北京故宮博物院
陳淳魚游春水詞,北京故宮博物院
王寵小行書五絕,北京故宮博物院
王同祖詞翰,北京故宮博物院
徐獻忠詩聯,北京故宮博物院
袁袠寄王寵詩,北京故宮博物院
王榖祥索鄉錄帖,軼
朱曰藩詩二首,北京故宮博物院
陳鎏寄王世貞詩翰,北京故宮博物院
彭年寄張鳳翼三絕句,北京故宮博物院
http://s4/mw690/003dM80bgy6Trc3CMr913&690
http://s4/mw690/003dM80bgy6Trc5ftej83&690
現逐頁欣賞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所藏《三吳墨妙》墨跡,並對照王世貞的評述:
1,
http://s1/mw690/003dM80bgy6Trc8gMjm30&690
http://s15/mw690/003dM80bgy6Trc9zSWy3e&690
顧應祥(1483—1565),字惟賢,號箬溪,長洲人,弘治十八年進士,王陽明弟子。贛閩越交界處爆發農民起義,朝廷派王守仁、顧應祥前去鎮壓。後巡撫雲南,累官至南京刑部尚書。顧應祥文武兼備,而且他還是一位數學奇才,留下幾部數學著作,被後人稱為“明代數學大家”。
http://s7/mw690/003dM80bgy6TrcgBqfkb6&690
http://s3/mw690/003dM80bgy6TrcjhTTYd2&690
http://s14/mw690/003dM80bgy6TrckRqlDfd&690
http://s15/mw690/003dM80bgy6TrcpdOKqee&690
4,
http://s3/mw690/003dM80bgy6Trcsbo9sd2&690
王弇州評::“倪文僖謙與僧求竹帖,甚有筆”。
倪謙(1415-1479),正統四年進士,成化初年,升禮部右侍郎,編修《英宗實錄》,轉任南京禮部尚書。倪謙墨跡,恐怕存世僅見。求三兩枝竹子做藥,還不忘交代欲取山下墻邊橫斜而不直者,怕影響了寺院的美觀,有心如此。
http://s4/mw690/003dM80bgy6Trcwm7ET13&690
http://s7/mw690/003dM80bgy6Trcx8wui66&690
王弇州評:“陳祭酒鑑為練從道義塾衍慶堂記,從道景泰中健御史也,陳日臨褚摹禊帖故似之,而原本過佻不若魯男子之善學耳”。
陳鑑,長洲人,正統十三年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所以落款“賜進士及第翰林”,官至國子監祭酒,曾出使朝鮮。此篇長文頌揚了600年前的教育慈善家練氏。王世貞以為陳鑑書法臨褚遂良摹蘭亭序,過於輕佻,缺少男子漢氣概。陳鑑的文集今已不傳,所以這算是一篇軼文。
6,
http://s7/mw690/003dM80bgy6TrdeXmOa26&690
http://s10/mw690/003dM80bgy6TrdgKqi5f9&690
張弼(1425-1487),松江華亭人,成化二年進士,長期任江西南安知府,《明史·文苑傳》稱其:“工草書,怪偉跌宕,震撼一世”。世人以為“張顛復出”,因其書法用險,故陳獻章評其書法“好到極處,俗至極處”此件亦然。
7,
http://s5/mw690/003dM80bgy6TrdjykRK14&690
王鏊至陳璚札:
http://s8/mw690/003dM80bgy6TrdsZtjNb7&690
8,
http://s12/mw690/003dM80bgy6Trdvb0Jt3b&690
9,
http://s10/mw690/003dM80bgy6Trdz4ZGFf9&690
10,徐霖尺牘:
http://s2/mw690/003dM80bgy6TrdB0NOhe1&690
11, 陸深五十自壽二章:
http://s1/mw690/003dM80bgy6TrdD8CaY10&690
http://s11/mw690/003dM80bgy6TrdEna1Ifa&690
此本冊頁的每一開,除了王世貞的藏印,還有一方“南海程可則周量氏一字石瞿章”,故宮所藏的那部分也鈐有這方藏章。收藏者程可則,別字周量,號石瞿,曾在佛山居住,約卒於清初康熙十二年前後,順治九年省會試第一名,曾出任廣西桂林知府,其詩文有名氣,是“嶺南七子”之一。可見於清初時《三吳墨妙》這兩部份尚為一體。估計《三吳墨妙》便隨著程可則到了南方,長期的潮濕環境易生蠹蟲,冊頁中間部位有不少地方被曲裡拐彎的南方蛀蟲蝕咬,然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