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卫东《过腊八儿》

(2015-12-18 16:31:54)
标签:

佛学

文化

历史

                   过腊八

 

在老北京的记忆里,从腊八到正月十五,每一天都有过年的日程,大家忙的主题并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祭祀!一般要忙些什么呢?民国初年,溥叔明先生曾撰写一篇八角鼓牌子曲,其中的【数唱】这样描述:

四时成寒来暑往,转眼间残冬已过。闲谈论旧都的风俗,编俚词不厌繁琐。从腊八一直到灯节这就是新年的全部生活。这其中有许多的风光,待从头叙述明白。到腊月就开始忙年,第一件先把那钱项去张罗。腊八粥事前部先行,喝完粥就该要预备年货。二十三糖瓜粘家家祭灶,从此时到三十一通忙和。直到等煮饽饽入肚,这才算告一段落。到初一是愉快轻松,您就擎着吃喝玩乐。

到了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上至皇家,下至平民,皆喝腊八粥。说是“送信的腊八儿粥”,后面还有一句“要命的关东糖!”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从此开始催账,一直到腊月二十三,有时在除夕前还有讨债的人出现,所以对那些还不上账的人家,只能逃出去躲债,知道除夕夜才干回家,当年那出《白毛女》就是描写的这个场景。

老北京人历来对“腊八节”十分重视,把它看成春节即将到来的信号。从腊月初八这天开始,年的氛围渐渐稠密起来。

上完供各处去送礼,然后就开始大嚼,这其中还加着迷信,所以得注意去熬,据说万一要熬坏就不是吉兆

http://s3/mw690/003dJzb5zy6XS0ZLbqyf2&690                  2012年“西山采蘋”崑曲社在东直门外春秀路良社音乐“腊八儿”节令祭祀

清代,北京内廷在腊八这天有赐粥风俗,自雍正皇帝起至宣统退位,对此节十分重视。每逢腊八,必在雍和宫用数口大锅熬粥,由喇嘛诵经,并派大臣前往拈香上祭。皇帝也要举行“腊祭”活动。每个庙口以舍粥为善,百姓以粥敬神互送“腊八粥”便是过年中最先开始的礼物

《燕京岁时记》有记载在雍和宫备四口大锅,直径达二米,深一米五,可容米数担。第一锅粥奉神,第二锅粥赐给太后、帝后家眷;第三锅粥赐给诸王府及少主府,第四锅赐给喇嘛。当时京城食粥情景热烈非凡。有诗为证:“一阳初始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卅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每年腊,古人要举行祭祖,祭诸神活动。晋代《大腊》一诗中写道:“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腊报勤。告成伊河,年丰物阜。”北齐魏收《腊节》文:“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陆游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腊八”也要在这一天开始泡制,曲词这么写的:

在今天还必须刷洗个小坛用白布把坛口来包装上了几斤高醋,把蒜瓣泡好再封牢腊八醋在年菜之中哎呀最哎,哎是最先报到。

现在许多人认为腊月二十四是“扫房日”,其实并不是一准二十四扫房子,这件大事也要必须看看黄历选择,在过了十五以后的几天里适合扫房才可以做这件事。曲词是如此写的:

腊八粥已然入肚,算是暂把假放。就等着过了十五,择日去扫房。

扫房的目的不是为了春节家中屋里干净,而是为了上天言好事而做的卫生扫除北京的俗语是:“不能让灶王爷顶着土上天不仅掸扫房顶窗户的灰尘桌子、床底下以及书柜上下都要掸扫,大小铜器,洗脸盆、蜡扦、门把手、门合页等也要见光亮,擦洗这些是用白菜疙瘩上细炉灰擦去油渍把搌布洒上供桌上的旧香灰洗擦最后用搌布干擦抛光

扫房已毕也就等着二十三“过小年”啦!所谓“小年”就是祭灶神,欢送灶神上天报告这一年家里的事迹……

 

                                  1993年为《北京年节风俗》撰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