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文津公司 張衛東先生巴黎國子監官音「孝經」課程開課,恰逢雙百不遇之甲午潤九重九(11月1日)、菊月重陽,課前按古禮慶此敬老吉日。
-
收起|查看大图|向左转|向右转
: //@商务印书馆文津公司
張衛東先生巴黎國子監官音「孝經」課程開課,恰逢雙百不遇之甲午潤九重九(11月1日)、菊月重陽,課前按古禮慶此敬老吉日。"
share-group="1" pid="701a2840jw1em4jfzlrx9j20sg3ax7wh"
content="@漢鄴臺主人: //@商务印书馆文津公司
張衛東先生巴黎國子監官音「孝經」課程開課,恰逢雙百不遇之甲午潤九重九(11月1日)、菊月重陽,課前按古禮慶此敬老吉日。"
mid="1141109495266299">转发|回复11月9日
10:31发布 来自新浪微群
-
央视新闻大V :
巴黎昆曲公益讲座现场,张卫东老师教唱《牡丹亭·游园》 (11月9日 18:57)
举报
-
http://tp2/1597684917/50/22870412121/1欧陆秋声 》张卫东先生在巴黎渊澄学堂" />
-
央视新闻大V :
图一:张卫东先生,国家一级昆曲演员,北方昆曲剧院供职兼任多所高校客座教授、中国吟诵学会理事、北京大学国学社导师、曹雪芹学会常务理事。受家庭熏陶,自幼在北京昆曲研习社向吴鸿迈、周铨庵、樊伯炎学习老生、老外以及正旦、小生等行当,被朱家溍收为入室弟子。曾受吴鸿迈先生启蒙学习古文诗词吟诵 (11月9日 18:56)
收起|查看大图|向左转|向右转
(讲座文稿选登)我与昆曲
文\Toma(半个文化人)
上个星期去听了北方昆剧院张卫东老师的讲座,我终于想清楚了一个问题,中国的传统戏剧和西方的戏剧最根本的区别在哪?根据张老师的观点,昆曲是中国文人的一种高雅生活方式。从昆曲的构成看,昆曲的音乐并不是剧作家创作,而是现存的曲牌,剧作家只是利用已有的曲牌创作剧本,创作唱词,创作动作,创作表演模式,无论是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都是如此,因此中国的剧作家首先是文学家,是文人,他体现的是文人的品味和生活情趣。这个和西方戏剧有很大的区别,莫扎特写歌剧,西方的剧作家一定是音乐家,音乐家才是歌剧的灵魂,所以我们去看普契尼的Tosca,剧情是法国作家创作,最后歌剧表现出来还是用意大利语,因为意大利语很显然比法语更适合唱歌剧。所以,如果要用符号学的方法来比较中国昆曲和西方歌剧的话,我的定义是,西方歌剧是用音乐,辅助唱腔(声音),姿体动作,表情,以及其他道具来叙事,声音,包括音乐和声音是灵魂,叙事是串起所有元素的主线,这样于贝菲尔德教授的戏剧符号学分析叙事结构,分析戏剧人物是可行的。但是中国传统戏剧,昆曲,叙事在戏剧表演中占的比重却没有那么大,我觉得,昆曲追求的是,在众多的的元素的组合与表达中的一种情趣……这里可以借用张卫东老师举的一个例子解释,中国的传统建筑,比如园林,中国的园林设计没有设计师,建筑师,只有匠人,石匠,木匠,这些人甚至可以连基本的文化都没有,但是有手艺,而真正建造园林,最后统筹规划的是文人,他把各种元素,按照自己的个人趣味,当然有中国的传统审美理念,思想哲学,整合起来,营造一个能反映自身品味的空间,体现的是个人情趣。昆曲的剧本创作也是这个道理……
我赞成张老师的观点:昆曲是一种生活方式。昆曲为什么雅?她的唱腔美,服饰美,表演的动作美,那是一方面,另外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听曲的人的心态。一个人去听曲,恩,这什么东西,咿咿呀呀一个词哼上老半天,如果你是这么一种心态,你永远也懂不了昆曲的那种美,即使你也觉得昆曲的音乐是好听的。真正的美在于细节,在于闲情逸致,都说法国人优雅,你到大街上走走,他们也并不是个个都像模特,都浑身名牌,阳光明媚的日子,坐在咖啡馆外表的椅子上,悠闲地来一杯咖啡,和好朋友聊聊,看门前马路上车来车往,这才是优雅的情调,听昆曲也一样,让时光在水磨腔中慢慢融化,这才有情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