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能和能量教学设计

(2015-11-30 19:55:11)
标签:

教育

分类: 转载

一、教材分析

《电能和能量》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中的第六课,学生对能量、能量转换的事实知道的并不少。所以本课指导学生用能量和能量转换的观点重组自己原有知识,初步建立能量和能量转换的概念。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从电能用途非常广泛直接引入电能的认识,教材引导学生找找他们能做什么工作认识其他能量形式,重点是建立电能和其他能量的概念,第二个活动以学生熟悉的家用电器为对象通过调查、研讨把认识从可以做什么工作上升到把电能变成了什么能量,然后从电能转化延伸开来引导学生认识其他的能量之间的转化,重点认识电能和其他能量的转换。而这两个活动密不可分。

在“电能和其他能量”这一块内容中,教材安排学生认知电风扇、电视机、电水壶等用电器的工作状态,使学生了解到电可以进行各种工作,或发光、或发声、或发热、又或者是进行各种机械运动。认知了电能的概念之后,接着讨论其他能量形式,引发学生思考:能量还有没有其他的形式?这些能量可以做什么工作呢?教材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出示了煤产生的热能可以推动火车、风能可以转动风车、而声音却可以控制开关、光可以加工零件……。然后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哪里储存着能量?我们身体运动的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的?认识食物、汽油中储存着能量,释放出来可以工作。最后,教材用一段文字来概括总结以上讨论的内容,揭示能量的重要性。

在“电能的转化”这个环节中,教材安排有一个调查活动:以自己熟悉的家用电器为对象,通过调查、研讨把认识从可以做什么工作上升到电能变成了什么能量,这和能做什么工作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表中例举的电灯输出的能量形式有光和热两种,以此为例让学生在分析其他家用电器时能够更加准确。接着,教材明确地指出: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能量的装换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成其他形式的能。再从这个内容延伸开来,认识其他形式的的能量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两手互相摩擦、反复弯折铁丝等我们非常熟悉的活动就是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最后,教材用漫画的形式展示了能量的转换过程,渗透从太阳能开始的自然界能量转化的一般规律。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小实验、小组讨论和阅读资料,研讨认识能量和能量转化。

分析常见能量转化的例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产生研究能量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量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2、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转化的。

教学难点:

分析能量转化

二、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举例验证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前几节课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了电能产生磁,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电和能量的相关知识。
(从旧知识引入同时隐含能量转化这一教学目标。)

2、设置问题:录音机怎么没有声音呢(没有通电源)从而引出下面:
二、电能为我们做什么

1、出示各种电器的图片(电视机、电饭煲、洗衣机、空调、电熨斗、微波炉、电脑等)课件演示:(一按,这些电器都运作起来了)

得出结论:有了电家用电器就能做许多的事情比如发光、发热、发声、运动科学上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做电能。
板书:电工作电能

2、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已完成的家用电器调查表 ,通过交流汇总感受电能运用的广泛性和电能的作用。(深化认识电能
每户人家都有许多的电器,让他们都工作起来还需要什么呢?

(通过整理家电的作用让学生理解把电的这些能力上升到电能的概念。)
三、研讨其它形式的能量
1 老师与学生手拉手,用嘴吹动一张纸,通过身边的例子来说明离开电能我们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
小结:电能是人们常用的能量之一。事实上任何事物的工作运动变化都离不开各种能量。

课件展示相关图片,指导学生分析书本60页四种物体工作分别用了什么能量。
推测讨论: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观察、感受、思考初识化学能、光能、热能
各小组同学交流汇总后小组长将结果板书,一小组板书其他小组补充
(能量的概念是抽象的,此环节通过让学生运用感受几种能量的工作、借能量的工作感知初识几种常用的能量。)

通过汇总丰富学生对各种能量的初识,为后续能量转化作铺垫
2
、认识含有能量的物体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找到我们常用的能量呢?

出示一根火柴,推测一根静静的小火柴有没有能量
点燃火柴让学生感受光和热后进一步思考。
肯定火柴是有能量的,把火柴等燃料具有的能量叫化学能,通过燃烧将化学能释放。
板书:化学能
化学能释放得到了热能、光能
板书:热能、光能
不同的能量可以做各种的工作了,那我们人体也要工作、运动,我们的能量又来自于哪里呢?课件出示人体运动的图片,再出示各种食物的图片,师述:各种不同的食物进入人体后,通过化学变化,分解成人体所需的营养。

原来 “食物”中储存着能量,但这种能量须经过化学变化之后才能发挥作用,我们将这种能量称“化学能”。

食物里面储存着能量。出示加油机图,哪里看到过这种机器?(加油站)它的任务是什么?(为各种车子加油)车子加了油后才能开动,就相当于我们吃了食物才能工作一样,所以汽油里面也储存着能量。(出示煤炭图)汽油具有能量,那么煤炭呢?它可以做些什么工作呢?生交流

小结过渡:能量有电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像煤炭、汽油这些物体通过燃烧发生化学变化,能让车子开动,能把水烧开,这种能量也称化学能,任何物体运动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中就不会有运动与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归纳介绍各种常见能量,揭示能量的重要性。
四、能量的相互转化
老师打开电灯、电扇
板书电灯 电能热能、光能 电风扇 电能动能
1
动手一:先用两手互相摩擦,有什么感觉?想一想:这是( )能转化为( )能

2、动手二:请同学们拿出信封中的铁丝,在同一点上反复弯折,然后摸摸铁丝有什么感觉?想一想:这是( )能转化为( )能?

师小结:这两个实验都将机械能转化成了热能。(板书:例:机械能---化学能)

3、考考你(做闯关游戏)

课件出示P62的两幅图,逐一讨论:你知道这幅图中的能量是怎么转换的吗?学生交流。第一幅交流完后:课件点击出示: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第二副交流完后:课件点击出示:化学能转化为声能、热能和光能

这一关过,还想试试吗?出示P62页的最后一幅图。

1)这幅图有点难度了吧?先想想有哪些物体,这些不同的物体具有哪些能量,这些能量间又会怎样转换呢?

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说出漫画中的能量转化

太阳能—植物果实储存的化学能----人体储存的化学能-----自行车的机械能----发电机的电能----电炉的热能---水蒸气的热能。

3)同学们找找看,能量的源头在哪儿呢?(太阳)是的,各种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
(在教学各种能量形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熟知的实物再认识,初步建立能量转化的概念。通过交流发现、讨论渗透从太阳能开始的自然界能量转化的一般规律。
五、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想象一下:假如自然界没有能量,将会怎样?

师总结:原来任何物体的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了,也就没有生命了。那么其他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成电能吗?也就是电能从哪里来?下节科学课就能知道结果了。
参与小结后填写61页调查表

四、板书设计

板书:

电能和能量

电能

热能 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能量形式

声能

光能 不同形式的能量间可以互相转化

化学能

动能

《电能和能量》教学反思

在上这课之前,摆在我面前的难题不是怎么去将课上好,而是这堂课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家用电器虽然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对于一些电器的工作原理,我们的了解就显得有点少了。所以在上这课的前一个星期,我将大量的时间用在查阅资料上,例如:查找电冰箱、电铃、电话的工作原理,查找什么的能量,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对于电能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学生还是能够较好地掌握的,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关键是多举些实例,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对于机械能和化学能的概念,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这个在作业中能够看出部分学生掌握的并不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结合实例予以说明,帮助学生加强理解。而结合各种家用电器来说明电能的转化,学生还是可以理解和掌握的,这里要强调的是,在各种家用电器中,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并不是单一的,往往会同时转化成多种能量表现形式。在交流中,学生提到冰箱,说是电能转化成了冷能,虽然是有冷能,但用在这里并不合适。我向学生解释为:电能转化成压缩机工作的动力能(机械能),从而使压缩机工作而制冷,同时压缩机工作时又产生一定的热量,消耗部分能量。

为了更有效的管理学生,这堂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不但比上课表现,还比小组合作的能力,所以这堂课虽然有几次学生讨论的地方,但学生在讨论完后能自觉坐好,特别是在第一次学生讨论完后,对表现好的小组及时表扬。因为学生有了良好的课堂习惯,所以教师上课倍感轻松。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欲望,在本课的最后部分,以“智慧大闯关”的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闯关游戏还有一定的剃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升华。但是,对于“能量”,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最后感觉还是很抽象,看似在身边,其实有些远,这就要求在以后的课程中继续然学生体验能量以及能量之间的转化,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