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2019-05-29 10:05:55)《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再别康桥》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学生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体会较浅。而《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有极高美学价值,它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通过本课的学习将学生带人诗境,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
【教材分析】
《再别康桥》作为高中语文课本的必修课文,它的艺术之美人所共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因此,从语言赏析入手,从情感体验切入,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多方面感受体悟诗歌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为了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学习方法,从而能广泛欣赏诗歌,因此将本诗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作者对康桥深深依恋之情,提高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2、点拨法:抓住关键字词句,点拨理清诗歌的脉络。
3、讨论法:通过学生之间探讨,准确的理解诗歌美之所在。
【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教学步骤:
预备时间:《再别康桥》的视频朗读。
语言导入:自人类诞生以来,离别就是昊天之下的那轮古老的明月,伴
随着人类告别蛮荒迈入文明的进程,见证着洒满古老驿道上的思念。离别是渡口处夕阳下渐远的白帆;离别是客栈里遥望远方的背影;离别是踏向远方时,深情的回眸一望。离别是一把打开诗国大门的钥匙,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成为历代文人不断吟颂的对象。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和他一起触摸诗歌的灵魂,走近
他深沉的爱恋。
设计意图:一开始,营造一种离别的氛围和意境,感染大家的情绪。
自主学习部分
一、诵读诗歌·夯实基础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剑桥就是诗歌中的康桥。1922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
诗歌集著有:《 志摩的诗 》、《 冷翡翠的一夜 》、《猛虎集》、《云游》共四集
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共四集
小说集:《轮盘》 等
他的作品已编为《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设计意图: 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课下结合资料,整理关于徐志摩的相关知识链接。增强初步印象巩固,积累文学常识。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设计意图:从诗歌的诵读中,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作者所描述的景物及情感,为学生准确地把握诗歌做铺垫。
课堂合作学习部分
(1)1.读一读,找一找,诗歌运用了哪些典型的意象?它们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意境:清新秀美的自然景物构成宁静、轻柔、缠绵、哀而不伤的意境。构成了康桥迷人的晚景。
课堂活动设计:由一块黑板上由学生进行文字语言描述,另一块则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组合现场绘画直观描述。
课堂活动设计:情感同类词造句,现场模拟感情,揣摩诗人情感变化。
3.诵读诗中自己喜欢的一个小节,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写并诵读赏析。
课堂活动设计:学生配乐诵读喜爱的小节,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相关图片,用抒情的散文语言描述心中不那么一样的康桥。
设计意图:诗歌浓郁的情感、跳跃的形象、凝练的语言,决定诗歌教学的特点:反复朗读细细品味、启发联想、再现形象,其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关键。通过学生自己的描述与解读,进行文学的感悟与再创造。更进一步感悟作者的感情及其变化,以便整体把握作者的感情。
当堂检测部分
1.“悲欢离合”,乃古往今来、大千世界的永恒主题,“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2.阅读鉴赏: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设计意图:比较阅读,触类旁通,游刃有余。
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寻找有关诗词名句,扩大课堂的容量。让学生通过本课的练习,继续巩固鉴赏诗歌的能力,来鉴赏《送别》,让学生继续增强诗歌鉴赏的基础方法。
课后作业部分
欣赏诗歌《乡愁》
《乡愁》
——
设计意图:继续巩固练习鉴赏诗歌,体会诗歌不同的表现方式和美感,继续增强学生对诗歌语言鉴赏的能力。
【课程反思】:
《再别康桥》是一首精美的诗,因此,我确立了“朗读——鉴赏——运用”这一教学思路,将朗读和鉴赏作为教学的重点,尤其是采用了不同的朗读方式,辅以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朗读中从语言层面理解诗歌的内容,用心去体验诗歌的情感,品味诗歌的感情。直接抓住康桥的景物描写进行鉴赏,充分欣赏这首诗景中含情,融情于景,在亦情亦景、情景交融的意境美。整节课达到一种美的享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