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复杂的医学 苍白的法律

(2014-09-02 20:12:31)
标签:

医德

道家

儒家

佛教

道德律

医学原本是最神圣的职业,医患关系也是最纯洁的关系,但现如今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不断,有些不得不诉诸法律。然而,作为解决各种纠纷的最后方式和手段,就医学而言,法律的作用非常有限,这是由医学的复杂性和局限性决定的,因为即使普通感冒也可能危及生命,产前检查一切正常也可能因为羊水栓塞而导致孕妇突然死亡。

医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很多情况下不可能有一个评价医生诊治是否正确的金标准。到菜市场买菜,如果怀疑缺斤短两,至少还有公平秤,但检查该做几项,心脏支架应该放几个,针灸应该扎几个穴位,哪些药物没必要用,医生们因经验不同可能会给出不同答案,法律几乎无法裁决谁对谁错。

医学的复杂性和局限性也决定了治疗结果的不确定性。病人到医院看病,结果可能有三种:一种是治好了,一种还是老样子,还有一种可能是加重甚至死亡。对于这三种情况,医生不会因为治好了病人的大病重病而要求病人支付额外的费用,病人也不能因为病没有治好或加重而要求医院像支付宝那样自动退费,更不能因为人死了而要求主治医生偿命。

面对如此复杂特殊的诊疗活动,怎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呢?答案还是要从医生和患者两个方面找。

对于病人而言,必须要认同医学的复杂性和局限性。长眠在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E. L. Trudeau)的墓碑上镌刻着一句名言: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翻译成中文,大概是这样——有时治愈,常常缓解,总是安慰。将近100年过去了,这句话在今天仍然适用,因为尽管现代科技高度发达,但人类还无法创造哪怕是最微小的生命,对人体本身的认识也还很有限,新的疾病层出不穷,旧的疾病又卷土重来,能够被治愈的疾病仍然只是一部分,多数情况下,医生只能帮助病人减轻痛苦,甚至仅仅给予心理上的慰藉。作为病人及家属,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医学不是万能的,医生是人不是神。如果医生说你的病可以治,但可能存在某种不确定性,这是科学的态度;相反,如果声称包治,基本可以肯定是个骗子!

http://s13/bmiddle/003dGydEzy6LJpfgJWIfc&690苍白的法律" TITLE="复杂的医学 苍白的法律" />
图:特鲁多博士(Edward Livingston Trudeau

当然,作为诊疗活动的主体,医生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医生,必须刻苦钻研,提高诊疗水平,但因个人天分不同,水平自然有高有低,不可能人人都技艺高超。然而,更重要的,也许每个人都可能做到的,应该是道德层面的自我约束。记得看过一个有关制作杆秤的纪录片,记者问老艺人:如何保证不把一斤秤做成八两?老艺人回答说:心正秤不偏!医学更是如此,医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凭着良心做事。这种自我约束如何才能实现呢?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已经给出了答案,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字——儒、释、道!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其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发扬了孔子“仁”的思想,他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所谓恻隐之心,就是同情心、怜悯心,就是能够体验到别人的悲痛,别人的忧伤,从而不忍心让别人悲痛忧伤。孟子认为一个王者有了这种“不忍之心”,就能行“仁术”,就能够称王天下(《孟子·梁惠王上》)。医生肩负解除人的疾病和痛苦,拯救人的性命的职责,更应该有这种“不忍之心”,所以古人以“仁术”喻医术。孙思邈说,医者要“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见彼苦恼,若己有之”,这种恻隐之心、感同身受就是仁的具体体现。

道家主张做人要无名、无己、不争。老子说上善若水,就是要像水那样,善利万物而不争。对于绝大多数医生来说,医学是一种谋生手段,而不是慈善,收取报酬是正当的,关键在于收取的报酬要与所付出的劳动相符,孔子说“君子爱财取之以道”,这个“道”就是既要合法又要合情。俗话说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病人既有病又没钱,是典型的弱势群体,医生如果“恃己所长,经略财物”(孙思邈语),就如同落井下石。看看《黄帝内经》这本奇书,中医第一经典,竟然是假托黄帝之名,作者甘愿隐去真名实姓,可谓是无名无己的至高境界!

佛教讲究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孙思邈说:“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作为医生,如果欺骗病人,谋一己私利,早晚都会受到惩罚。与儒家的仁爱和道家的无名无己相比,这种诅咒的约束力度最大。比如西门庆子承父业开药铺,小说里说他欺行霸市,把蒋医生开的药铺给砸了,但没说他卖假药,没有把狗骨头当虎骨卖,可能因为他头顶还有一个天老爷,他至少还害怕天谴!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积德行善说起来轻飘飘的,天谴更是可笑,但在古代,不仅是佛教,儒家和道家都是一种宗教般的信仰。那个时代没有医师法,也没有制约医生行为的其它法律制度,却出现了许许多多苍生大医,就是因为有儒、释、道,它们就像三双眼睛,时刻监视着医生的一言一行;也像三把利剑,随时斩断医生的非分之念。古人说道不轻传,不是密而不传,而是不传给无德无能之人,医学这门十分特殊的职业,掌握在心术不正者手里,危害更大,不但谋财,还可能害命。所以,在古代不是谁都可以学医的,都是师傅找徒弟。《灵枢•官能》说“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素问•气交变大论》则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拜师时还要歃血为盟,目的无非是要保证把仁术传给有仁心的人!

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律。今天,星空已经不再那么神秘,但作为医生,心中的道德律依然要仰望,唯如此,才能使医学回归神圣,也才能重塑良好的医患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