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文明——泛滥的尼罗河的赠礼

标签:
埃及尼罗河泛滥历史传统文化 |
尼罗(Naile)是蓝色的意思,平静舒缓的尼罗河宛若一条蓝色的飘带,在荒芜贫瘠的撒哈拉大沙漠筑起了一道生命长廊。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有一句名言: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更确切地说,是尼罗河的泛滥成就了古埃及的文明,没有尼罗河的泛滥,就没有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发源于非洲内陆赤道一带,自南向北流入地中海,在第一瀑布以北至地中海沿岸的狭长谷地孕育了古埃及文明。由于受有“非洲屋脊”之称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季节性降雨的影响,尼罗河每年都会泛滥,泛滥时水位可能升高25-30英尺(约7.6-9.1米)。对于饱受水害之苦的中国人来说,河水泛滥永远都意味着灾难和祸患,如同噬人猛兽,但在古埃及人的辞典里,“泛滥”(inundation)却是一个褒义词,他们把尼罗河泛滥视为孕育新生命的开始,是丰收的征兆。
尼罗河属于典型的“客河”,河水主要来自上游河段,从苏丹喀土穆至河口长约3000多公里的下游河段,只有唯一一个支流汇入。经过数千公里的长途奔袭,炎热蒸发及沙土渗漏损耗了大量河水,能够流到下游的水量十分有限,如枯水期的最小流量不及每秒100立方米,这么少的河水不足以养育大量人口,成就伟大的文明。古埃及人很早就注意到,每当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尼罗河水就开始上涨,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消退,而且两次天狼星与日偕升的时间间隔为365天,如此循环往复。他们因此将两次河水泛滥的间隔作为一年,分为3个季节,每个季节4个月,即泛滥季(7-10月)、退水季(11-2月)和干旱季(3-6月)。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http://s16/mw690/afdf12f6gd9617d1f87ef&690
图:尼罗河流域示意图
尼罗河流域三面被沙漠环绕,西面是利比亚沙漠,东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亚沙漠。
对于埃及人来说,尼罗河泛滥是福不是祸,它带给埃及人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埃及地处尼罗河中下游,河流两侧是浩瀚的利比亚沙漠和阿拉伯沙漠,气候炎热少雨。在荒芜的沙漠里,有水的地方就有绿洲。水,对于生活在沙漠里的人们来说,从来就患不足而不患多,也只有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才能真正体会到水的珍贵。每当河水泛滥时,河水就会溢出河道,淹没两侧平坦谷地,然后又逐渐消退,这个过程大约持续4个月。大水过后,河两岸的沙质土地吸收了足够水分,得到自然灌溉,并且河水所携带大量来自赤道密林的肥沃腐殖土也有充足时间沉淀,形成肥沃的淤泥层,古埃及人称之为“黑土”,是理想的天然肥料。希罗多德这样感慨到:“那里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以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对于以农业为主的文明而言,可能没有哪个民族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了。
古埃及人还发现,尼罗河水泛滥的程度与农业收成有密切关系,甚至关涉国运。他们因此设计了一种叫做尼罗河水位计(Nilometer)的水位标尺,安置在不同河段,用以监测河水泛滥的情况。根据测量结果确定农时和贸易时机,并依靠标尺预测耕种的成败、贸易市场的情况、农产品的价格以及税赋标准,甚至利用标尺测算未来的健康状况。一块“厄勒蕃丁石碑”上这样记载到:水高21尺,上埃及普通凶年;22~23尺,上埃及大部份地区旱灾;24~25尺,恰到好处;26~26.5尺,全埃及陷于一片汪洋;27~28尺,下埃及发生洪水;28尺,尼罗河变成噬人猛兽。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如果河水泛滥的程度只要比最佳值低1、2尺,就会出现明显的旱灾。在古埃及,泛滥水位很低的年份,可能就是王国的大灾难期。法老时代的埃及史册中就记载了很多因干旱导致饥饿的故事,甚至传说七个瘦女人吃掉了七个胖女人。尽管尼罗河泛滥太过也会冲毁房屋村落,甚至造成生命的严重损失,但绝无灭顶之灾。这是因为尼罗河上游有大的湖泊和沼泽,如白尼罗河的维多利亚湖和青尼罗河的塔纳湖,当高原降雨太大时,会起到蓄溢和调控进入尼罗河的水量。同时,作为世界第二大河流,尼罗河的比降却很小,在长达6000多公里的流程中落差却只有1600米,仅为黄河的三分之一。特别是在下游河段,落差很小,如从喀土穆至阿斯旺流程约1850公里,比降为1/6000;而由阿斯旺至开罗流程约900公里,比降为1/14000。因此,河水到了尼罗河下游特别是开罗以下的三角洲地区,流动非常平缓。当河水泛滥时,绝无居高临下、奔腾咆哮之势,而是缓慢地溢出河道,逐渐淹没两侧平坦的谷地。与黄河洪水桀骜不驯相比,尼罗河的泛滥简直就像是温顺的绵羊。并且大洪水的发生是可以预知的,人们有充足的时间转移到安全地带。每当上方河段监测到较高泛滥水位时,人们就会有组织地离开河谷,等待尼罗河“温和”的泛滥,待河水消退后再回到自己原来的田地。在《圣经·旧约》出埃及记第7-12章,记录了摩西如何靠着上帝的帮助,以天降十灾的方式迫使埃及人不再奴役犹太人。这“十灾”包括血灾、蛙灾、虱灾、蝇灾、畜疫之灾、疮灾、雹灾、蝗灾、黑暗之灾、长子之死灾,却唯独没有水灾,可能是因为即使最严重的泛滥也不足毁灭整个埃及,达不到压制埃及人的目的。
http://s1/mw690/afdf12f6gd9618841fa80&690
图:尼罗剖面图
因此,古埃及人不但不需要治理河水泛滥,相反还会想方设法利用尼罗河的漫滩洪水来灌溉农田。他们在尼罗河两侧开挖一些沟渠,当河水泛滥到一定高度时,就会沿沟渠自然流淌到远离河岸的地方,当河水要消退时则迅速把渠首封住,防止河水倒流。他们也会修筑一些大规模的蓄水池,在泛滥时河水就会越过堤坝,贮存起来,留待旱季使用。这也许就是古埃及人的自然之道吧。在一些地势高、河水无法自然流到的地方,古埃及人也采用肩挑背扛或用桔槔、螺旋水车等扬水工具,但这些人工灌溉方式仅仅适用于庭前院落或小块农田,大面积的农业灌溉主要是通过河水泛滥形成的自然灌溉实现的。
http://s15/mw690/afdf12f6gd9619732d8ee&690
图:埃及人使用“桔槔”汲取尼罗河水图
今天一些埃及农民使用的桔槔与最初的桔槔并没有太大区别,都是用结实的木头横梁构成,约有两人高,被固定在水边,或者置于从河水到需要灌溉的高地之间挖掘的水渠尽头。通常附近会有一棵树,树枝用来制作桔槔的支柱。最主要的那根横梁用支柱从中间支起,一端以长约五六肘的绳子挂一陶罐或皮罐,绳子拉紧,水罐就会盛满水,然后松开绳子,横梁就会在另一端的固定重量作用下从立柱处倾斜,水罐升起,到达水池边时就会将水倒入水池,如此循环往复。
http://s8/mw690/afdf12f6gd96199f6e727&690
图:尼罗河之神——Hapi
与中国人总是担心恐惧黄河泛滥相比,古埃及人更关心尼罗河每年是否会准时泛滥,以及能否泛滥到足够程度,因此,他们每年都要举行仪式祈求河水泛滥。古埃及人认为尼罗河之所以能准时泛滥,是受到了主宰尼罗河的神哈皮(Hapi)的控制。哈皮是位善良之神,手持莲花和纸莎草,分别是上、下埃及的象征,代表着丰收和幸福。他住在阿斯旺山下的一个洞里,每年都从一个无底罐子里倒出洪水。如果倒的角度适当,尼罗河就会泛滥适度,会取得好收成;如果倒的角度不够,则没有足够的水源,就会发生旱灾;如果角度太大,尼罗河就会淹没河谷许多地区。所以,古埃及每年都要举行仪式向他祈祷。埃及历史上有为尼罗河神取媳妇的习俗,即每年夏天河水泛滥达到最高点时,法老下令将全国最美丽的少女抛入河中。据说,这一习俗延续了数千年。今天,它已成为埃及人的一个盛大节日,一般定在8月28日,只不过新娘变成了一个用石膏做的模特了。
本博客内容节选自主编的《中国针灸交流通鉴·历史卷》上第十章“对针刺疗法唯独起源于中国的思考”。该图书由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