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陵笔记

(2021-11-02 08:47:34)
分类: 随笔
唐陵笔记


唐陵笔记


小引


很早以前就有踏足关中唐十八陵的欲念,却因各种原因,未能成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自己的懒散习性。唐陵分散在渭水以北,关中北山一带,多依山为陵,山环水抱,巍峨挺拔,气势雄阔,如乾陵位于梁山,昭陵位于九嵕山,建陵位于武将山,也有平地起陵的,如献陵、靖陵等。以往觉得唐陵就在关中,总有时间会去的,谁知一耽搁就是数年,今年想着,无论如何也要踏遍唐陵,将陵前石刻及周边风土详细考察一番,已完成长久以来的心愿。

关中皇陵众多,但我唯独对唐陵充满好感,其因就在于陵前石刻。唐陵石刻排立神道两侧,多为石兽、翼马、翁仲、鸵鸟、石狮和华表,千年来几经战火,尽历沧桑,多被盗毁,虽遭人为破坏和天然侵蚀,却相对完好,陵内布置,今大致犹在。唐陵石刻多已残毁,有的被盗至国外,有的散落深沟,有的首尾分离,有的半埋地下,断碣残碑,荒草萋萋,令人惋惜。幸得唐陵散布渭北荒野,千沟万壑,泥路崎岖,少有人至,才有诸多精美石刻留存至今。

初春以来,我先后去了靖陵、建陵、顺陵、兴宁陵,顺陵和兴宁陵未被算在唐十八陵当中,但亦颇具规模,特点显著。前日又去了崇陵和贞陵。崇陵位于嵯峨山南麓,贞陵位于北仲山南麓,均在泾阳县。尽管多数唐陵坐拥北山主峰,但早已失掉了往日的威严,乱石荒草,碎砖残瓦,城阙四围或种了庄稼,或栽植了果树,极少有人来此游览,站在高高的土原上,山峦茫茫,满目萧瑟,天边鸦鹊成群,也能看到田间耕作的乡人,长空万里,幽深寂寥。

惊蛰过后,草木吐绿,天气和暖,农田间和沟道里的杏树、桃树和油菜均已开花,土原茫茫的关中大地总算有了一点翠色和生机。尽管多数地方仍被枯草覆盖,树叶尚未抽出新叶,但再过上一个多月,大地便要穿上碧绿的着装了。要我说,自然万物才是世间最让人捉摸不透的东西,前段时间,还落了几场雪,麦田和油菜田被积雪覆盖,这才过了一两个礼拜,油菜竟不知不觉间开花了,尤其是靖陵边上的油菜田,我家距靖陵不远,常常要去那里闲转的。

油菜花点亮了关中土原,点亮了荒凉的原野。北山下,沟坡里,土崖边,枯草如同海浪一样翻涌,裸露在外的土层更让人情绪沉重,心生悲凉,那些即将朝远方飞去的翼马,那些被玉米和小麦遮掩的翁仲,那些头颅低垂的仗马,深色黯然,面容忧郁,无不在哀叹着王朝的远去。是油菜花唤醒了这块沉睡的大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乡人们在用他们的双手抚慰这块涂满历史伤痕的土地,这块伤痛的土地。黄花摆荡,麦浪起伏,西天霞光万丈,山影缥缈。

近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踏足唐陵,考察那些散落山川四野的石刻,尤其是天气晴好之日,每登临北山顶峰,便可一览关中沃野,泾河弯弯,渭水滔滔,南部的秦岭也清晰可见。有段时间,我深深厌恶着关中,飞沙走石,沟壑纵横,尤其一入秋冬,树叶枯落,白烟弥漫,土原显出萧瑟之态,让我总觉得这块地方太过荒凉,不如陕南清秀俊美,所以就常往秦巴山区跑。及至将关中所有唐陵踏察完毕后,才对这块绵延数百公里的土原有了新的认识。

行走在被灌木杂草覆盖的神道间,野风阵阵,鸟鸣不息,山腰紫霭缭绕,青烟弥漫,青石耀目,恍若重返大唐,心间不由萌发许多想法,便想着拿起笔记录下来。我并非专业的历史学者,因而就没有想着引经据典,重去还原那些被岁月封尘的历史故事。游览唐陵,让我心境平和,变得清醒,少了杂念和浮躁气。故对我而言,现在提笔写下的,是自然杂录,是阴晴圆缺,是悲欢离合,亦是心灵碎片,故可将此长文作为这个时段我的个人心灵漫游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