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

(2013-12-03 14:40:14)
标签:

育儿

分类: 课题研究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

教师:张文娟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养成良好地饮食、进餐行为习惯,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然而,当今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使幼儿在家中养成许多不良的进餐习惯,导致很多幼儿对进餐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表现为厌恶,进餐时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将饭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时还故意将饭菜呕吐在碗内。有的幼儿是边吃饭,边跑,边玩,有许多幼儿有严重的挑食现象。我们曾观察过,初入园时能愉快独立进餐的幼儿大约只有15%。有的幼儿虽然会自己吃, 但习惯不好,满桌满地都是饭粒、菜汤,在进餐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幼儿挑食现象也较普遍。长此以往,将使幼儿身体得不到基本的营养保证,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使幼儿失去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以后纠正起来更加不易。不良的进餐行为还会使幼儿表现出素质低下的外在表现,严重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以及个性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觉得幼儿的进餐现状迫切需要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良好进餐行为的补偿性教育,以此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这是因为:

(一)良好的进餐行为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饮食行为习惯和规则,是幼儿园教育和保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其维持生命和保证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必须通过进食各类食物并从中摄取丰富的营养来取得。长时间的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行为习惯将会造成幼儿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严重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 

(二)良好的进餐行为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研究表明,幼儿进餐时肌肉的运动、舌头的运动、口腔的动作及吞咽等进餐技能,对口头言语清晰度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不良的饮食习惯会阻碍幼儿口头言语的发展,影响其口语表达的清晰度,并进一步影响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良好的进餐行为对幼儿终生习惯的发展奠定良好地基础。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养成。幼儿期不仅是智力开发

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性,易受外界的影响和支配。这时对幼儿进行良好进餐行为的培养,通过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幼儿良好进餐行为是指幼儿在进餐时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

养成教育是指在进餐教育中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定形。

例如幼儿在进餐时正确使用餐具、具备良好用餐姿势;不挑食,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声音等。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1、以现代儿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

我国最早从事儿童心理研究的陈鹤琴先生说:从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幼儿时期是个性倾向开始萌芽的时期,神经可塑性大,婴幼儿容易接受影响和教育,并将留下深刻的痕迹,这时良好的教育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表明: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幼儿的某些行为有一个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内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尤其学前期幼儿,他们的可塑性强,能够敏锐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规则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进餐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

2、《指南》的指导思想

指南》中健康领域明确要求: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二)实践依据

    1、从古至今的传统教育中有着丰富的进餐行为教育的经验,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应当批判性地借鉴那些至今仍适用的文化遗产。

    2、教师在进餐行为养成教育过程中有不少创新的内容,这些新观点和新做法,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如何养成幼儿良好进餐行为的新理论和新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幼儿进餐习惯与身长发育情况的相互关系。

2、小班幼儿进餐技能的指导。

3、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纠正幼儿的不良进餐行为,并初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二)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卫生进餐(餐前洗手,餐后漱口;认真清洗,不拥挤、不打闹、不玩水;注意桌面清洁。)

2、健康进餐(不厌食,能情绪愉快的进餐。不挑食,细嚼慢咽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3、礼貌进餐(不喧哗。不让餐具碰撞发出过大的响声,不敲碗筷。正确使用餐具,不用手抓饭。用餐后餐具物归原处。)

针对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从幼儿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和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借助于教育教学的各种手段(谈话、故事、儿歌、情景表演、激励等),并取得家长的支持,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

(一)对象:本园小班幼儿。

(二)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谈话、问卷等了解小班幼儿进餐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做出比较客观和科学的分析。

2、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餐行为的表现情况,并进行记录、跟踪、分析。

3、经验总结法: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幼儿进餐教育的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学习先进的成功经验。举办专题讲座,针对实际解决问题。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定期不定期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如学习心得,论文交流,经验介绍,补充、完善实验,扩大实验成果。

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幼儿进行跟踪培养观察,了解记录其能力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5、行动研究法:通过在日常的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活动,进行幼儿进餐礼仪技能的训练,根据实际工作者的现状调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调查边研究,教师对自己采取的教育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设计——探索——反思——总结。注意教师的示范、讲解和教育评价。

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及预期成果

(一)课题实验研究历程:

1、前期准备阶段(20139月)

1)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课题人员分工。

2)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共同探讨对托班进餐行为培养的研究。

3)对托班幼儿进餐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原因。

4)创设研究氛围,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对托班幼儿进行进餐行为习惯的初步培养,在实践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操作方法及课题实验方案。

2、具体实施阶段(2013.10—2012.11

1)对小班幼儿进餐行为进行前期测评,分析不良进餐习惯形成的原因。

2)收集小班幼儿体检结果,调查分析幼儿身体状况与进餐习惯之间的相互联系。

3)通过理论学习,调整课题实施方案,商讨制定适合小班幼儿的进餐行为培养计划。

4)通过一日生活基本规则,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

具体实施方法:运用榜样示范法给孩子以正确的示范,让幼儿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概念,知道哪件事情应该如何做才是符合要求的;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通过环境渲染,情景表演,游戏活动,创编儿歌、故事等渗透进餐礼仪培养的内容,帮助幼儿加深印象,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的提醒与指导;家园配合。

    5)教师对自己采取的教育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设计——探索——反思——总结。

    6)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研究方案,再次进行全面实施。

3、总结汇报阶段(2013.12——20114.1

1)对幼儿的进餐行为进行后期测评。

2)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经验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3)总结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成果,举办成果展示、交流、研讨。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改善小班幼儿的进餐行为,养成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2、增强教师、家长、幼儿正确的进餐行为培养观。

3、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最终成果形式:相关影像资料、观察记录、反思笔记、典型案例、教案设计、论文、研究报告。

 

 

 

二○一三年九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