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黄口料和东北老黄玉的区别(下)

标签:
黄口黄玉若羌料子黑山 |
分类: 和田玉知识 |
在了解了清代大概的标准之后,再来看看今天的料子就比较容易分析了。
先说若羌的黄口料,这个料子未必好看,但是是很标准的浅黄色,上面说过,这个应该说是现在的料子里最接近清代标准的,所以这个称为黄玉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http://imgnews.cang.com/201303/08/20130308141909_6253.jpg
图六
若羌黄口还有一种,是戈壁料如图六,表现形式不同,但是质地其实似乎还更接近清代黄玉的标准。
http://imgnews.cang.com/201303/08/20130308141911_3289.jpg
图七
另一个新疆黄口的重要产地是黑山,在黄玉的价值还没有被发掘之前,黑山的料子是比若羌的贵的,因为黑山的料子要较为细腻,玉质的平均水平要比若羌的高。但是这些年,由于黑山的料子会有青调,所以就没人谈黑山了。其实清代的黄玉也有泛青调的料子,而且还不算少。图七就是比较典型的黑山料。
http://imgnews.cang.com/201303/08/20130308141912_3121.jpg
图八
再来看看所谓的东北黄口,当地人通常称为黄白老料。这种是比较典型的,也比较好分辨的。这类料子的标准器可以参考红山,辽博有参展的标准器。这种料子能不能称为黄玉就见仁见智了,毕竟红山很遥远,见过真红山的太少太少。标准参考图八,虽然抛了高光,但其实玉质非常典型。
http://imgnews.cang.com/201303/08/20130308141913_8127.jpg
图九
但是东北黄口可怕之处,就在于其中的一种料子几乎与若羌的无法分辨。那就意味着清代玉器中是否存在东北黄口实际是无法判断的。
图九是一块东北黄口,如果没有说明,相信绝大部分朋友都会认为是若羌的。
http://imgnews.cang.com/201303/08/20130308141914_9686.jpg
图十
最后要补充的一种,是青海黄口。
青海黄口出现的时间不长,但是产量挺高,现在市场上见到的很多都是青海的。从颜色上,青海黄口比较偏向黑山的那个颜色,有点青调;从质地上,青海黄口还真是比较透比较青海,某些料子比较类似东北黄口的质地。例如图十是比较容易分辨的高光制品。
http://imgnews.cang.com/201303/08/20130308141917_2344.jpg
图十一
图十一是青海黄口的原石,这个就很难与黑山黄口分辨开来。
以上手的经验看,青海黄口除了干和透的特点外,再就是里里外外的白色斑块很多、很明显,如果不给它洗澡,与这张原石图片左边的效果一样。我想,大概是因为青海黄口太缺油水的原因,喝点水就来了精神。
凭目前已发现的矿床来看,如果确实想弄清它是姓新还是姓青,在没有抛高光的前提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它三五天不动,再去瞧瞧。
借一句特别有名的话“玩玉玩的是玉本身,而不是玉的名字”,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一切黄色的软玉都会“被和田黄玉”的,这是市场规律所决定的,所以也不太需要纠结于黄玉的名字,黄玉走下神坛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毕竟,说来说去,唯一能够保证狭义是“黄玉”的几乎只有宋元明清的制品和现代的黄玉籽料,而这些神坛上的黄玉还能有多少呢?常言说得好“皇帝没了,黄玉也就没了”说的就是这类。
买了一批能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很大的收获。经验就是由解决这么一个一个小问题累积而成的,眼瞎也是由于混过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造成的,希望上面的讲解能够解决喜欢学习的朋友某一方面的问题。
华夏收藏网藏友提问:
有个问题,是否这三种类黄口都带糖色呢?曾发现东北黄白料也有糖,而青海黄口和若羌黄口都带糖,这又是否是这三种黄口的共同点呢?区分他们是否在于颜色和由润度以及结构?
东北黄颗粒粗,颜色泛黄白暖色,光泽和有润度很差,很好分别;而青海和若羌黄口都在颜色上存在黄里反青,或者清里反黄的现象。有时候很难分辨。
还一个问题是论市场认可度,感觉若羌黄口的脂粉和密度是上述三种黄口脂粉最好的,按理说,新疆黑山若羌产的黄口价值最高,行内人也接受,但新疆黄口大部分是青黄口,很难出甘黄口,100只镯子都难出一个黄玉的证书,大部分的青黄口都在成品的润亮度上又比不过青海黄口,而青海黄口看着很水透、干净,这样反而很受市场欢迎。
答疑:
黄玉的黄色和糖色在化学上是一种呈色因子,所以伴生糖色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伴生理论上只是大概率事件。东北黄口的结构能看出来,市场就是这样,好卖的不一定是好的。
青岛匠品玉雕工作室
玉石雕刻、玉雕工作室、玉器加工、和田玉、翡翠、南红、珠宝、水晶、收藏-----www.jonpin.com-匠品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