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第十七回5:曲径通幽
(2017-09-07 23:31:18)
标签:
转载 |
说毕,命贾珍在前引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进入山口。【庚辰侧批:宝玉此刻已料定吉多凶少。庚辰双行夹批:此回乃一部之纲绪,不得不细写,尤不可不细批注。盖后文十二钗书,出入来往之境,方不能错乱,观者亦如身临足到矣。今贾政虽进的是正门。却行的是僻路,按此一大园,羊肠鸟道不止几百十条,穿东度西,临山过水,万勿以今日贾政所行之径,考其方向基址。故正殿反于末后写之,足见未由大道而往,乃逶迤转折而经也。】
“逶迤进入山口”对应《石头记》正文起笔“大荒山、无稽崖”,脂批【宝玉此刻已料定吉多凶少】,对应《第一回》补天石化身“通灵宝玉”,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
脂批【此回乃一部之纲绪,不得不细写,尤不可不细批注】,是指贾政游览“大观园”的路线即是《石头记》是大纲。【盖后文十二钗书,出入来往之境,方不能错乱,观者亦如身临足到矣】,即后面《金陵十二钗》文字对应此回次序演绎。【今贾政虽进的是正门。却行的是僻路,……足见未由大道而往,乃逶迤转折而经也】,是指后文故事并非按真实事件的次序演绎小说,而是颠倒、穿插、设喻、敷衍,即打乱次序。
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庚辰侧批:新奇。】正是迎面留题处。【庚辰双行夹批:留题处便精,不必限定錾金镂银一色恶俗,赖及枣梨之力。】
“镜面白石”者“风月宝鉴”也。石上留题处岂非“三生石文字”,对应开篇文字即“绛珠仙子”与“神瑛侍者”之“木石前盟”。脂批【新奇】指僧道所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即黛玉还泪之缘起也。
脂批【留题处便精,不必限定錾金镂银一色恶俗】指“镜面白石”以其“素雅”不饰金银,是隐喻“清风明月”。
脂批【赖及枣梨之力】用典“让枣推梨”,南北朝时期,王泰幼年时,祖母给他们分枣子和栗子,他不去参与争抢而是等他们拿完后自己再吃剩下的。汉朝时期的孔融四岁与兄弟吃梨时,他把大梨让给大人们吃,故知【枣梨之力】比喻兄弟友爱。
以“兄弟友爱”对应“镜面白石”,此是用典《论语》:“绘事后素”。《论语·八佾》:“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朱熹集注》解为:“绘事,绘画之事也;后素,后於素也。”按“兄弟友爱”是儒家礼教,而“镜面白石”为“留题处”,如此解是指《石头记》后文故事是要“书写錾刻”关于兄弟友爱的内容。前文解读《石头记》作者为“弘昼”,故其兄弟为乾隆皇帝弘历,《石头记》即乾隆朝的“史记”,作者以“绘事后素”为前提,是表示《石头记》中的故事,为真实记录的史实而不掺杂个人情感,以公平严肃的态度记录历史,是以真假宝玉表现的“弘历、弘昼”之间的兄弟情义。
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迭翠”二字,也有说该题“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何如,只将些俗套来敷衍。宝玉亦料定此意。【庚辰双行夹批:补明好。】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庚辰双行夹批:未闻古人说此两句,却又似有者。】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庚辰双行夹批:此论却是。】莫如直书‘曲径通幽处’这旧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众人听了,都赞道:“是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可谬奖。他年小,不过以一知充十知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镜面白石”上的题字是隐喻《石头记》,则宝玉作为题字人也就是《石头记》的作者。脂批【补明好】就是点出了《石头记》作者不是“石头”而是“宝玉”。
“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脂批【未闻古人说此两句,却又似有者】是指此两句并不是直接引用,而是仿写的“昔时贤文”。在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开篇有:“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按《石头记》正文是写贾家,却偏从甄家起笔,以“昔时贤文”是以甄家为历史、以贾家为现实,故此段对应“甄士隐”。
贾家所隐喻的清朝兴起于甄家所隐喻明末,故欲写贾府先写甄府是从清朝入主中原写起,此即“探景一进步耳”之意,故脂批【此论却是】。
“探景一进步”为起点即“甄家”,“曲径通幽处”是通往“清幽”之终点即“贾家”,如前文解读是由明朝通往清朝的曲折之路。按“曲径通幽处”典出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是描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故可对应“葫芦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