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鹤壁市现代教育技术观摩周听课心得体会

(2013-05-02 06:39:25)

 

鹤壁市现代教育技术观摩周听课心得体会

蒋春娜

    今天,我和学校几名老师在李主任的带领下到鹤壁市湘江小学听电教观摩课,我惊奇地发现,这次作课的老师都是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年轻教师,还有一个是我们的同届校友。她们个个阳光自信,面对众多的听课者从容大方,课件设计丰富实用,教材把握准确深刻,课堂容量多而不杂,拓展延伸与时俱进,学生活动充分多样,为我们奉上了一道营养丰富的精神大餐。

    看到他们成长得那么快,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在这次听课学习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有三点。

    一、巧妙灵活运用电教手段。

    六位老师都精心制作了精致实用的课件,看着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姬丽萍老师讲《五彩池》时,一开始展示的是鹤壁市一些风景区的图片,由于贴近学生生活,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心,继而引出外地的名胜五彩池,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在学习五彩池的具体内容时,姬老师随即播放了五彩池的视频资料,它的大小,数量,形状,色彩,一目了然,学生很快就理解了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而原利利老师在讲《卢沟桥》一文时,结尾让学生仿照第二自然段写家乡的一座桥,这对于我们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三年级的孩子刚接触作文,他们能写好吗?我不禁有些担心,老师该如何引导,万一写砸了怎么办?这时,只见课件上出现了一些图片,学生一眼便认出了这些桥,接着,厡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观察这些桥的长、宽、形状、材质、栏杆上的图案,先让学生说,然后以填空的形式写,学生一下就觉得容易多了。记得我在教学《故宫》一课时,也让学生仿照文章的写法,按参观游览的顺序写一写我们的学校,先实地观察,再写,然而效果不佳。因为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我如果能亲自带领学生参观一下,并及时引导他们说沿着什么路线走,看到了什么,怎么样,对于那些作文有困难的学生,可能要好一些。

    二、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授课时,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例如:段瑞萍老师在教学《掌声》一课时,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同时,不断地教育学生要说完整的话,读完整的句子,从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我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也会不时提醒,可提醒几次后就有些懈怠了,坚持的不够好。今后我要向这些老师们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联系拓展准确到位。

    记得王海峰主任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联系是绝对的,拓展是适度的。”这就告诉了我们联系拓展在教学中的地位。我们现在采用的“四字六步教学法”就很注重这方面的训练。然而,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往往会存在很大的困惑,不知道该从哪方面下手,设计的问题大多是字词、句子、课文内容、感受一类的,再有深度的就挖不出来了,这次作课的老师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出色,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比如:段瑞萍老师根据《掌声》一课的内容,紧密结合我们的时政——四川雅安大地震,看到那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景,配上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在场的老师和学生无不受感染,正值大家心潮澎湃,感情无处宣泄之时,老师提出问题:你想对雅安的小妹妹说些什么?你想对救援的消防员叔叔说些什么?我们要把掌声送给谁?学生的情感得到很好的升华,个个回答精彩纷呈。而肖秀叶老师工作做得也很扎实。在学习《心中那盏灯》时,为了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深深的父爱,她提前为一名学生家长做了录像,并设计了一个环节——连线家长,当学生看到自己的父亲出现在镜头中,并讲述着对自己的爱时,顿时感动的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其他学生也由此想到了父亲对自己那无声的爱,心灵受到了极大的触动。此时,肖秀叶老师让学生写一写对父亲想说的话,学生有感而发,效果极佳。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类描写父爱和母爱的文章,可很多同学都感受不到,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稍有不如意还会对父母大吼大叫,如何引导学生真正从语文教学中受到德育教育,学会感恩,并不是一篇或几篇文章能够解决问题的,要挖掘能触动他们心灵深处的东西,引起共鸣,我还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功到才能自然成。

    总之,这次听课之行,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以这些老师为榜样,不断学习,努力探索,扎实基本功,提高专业素养,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