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写字教学教案
(2013-09-09 21:11:48)
标签:
教育 |
六年级书法教案
六年级(上册)写字教学教案
写字是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写字技法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一门课程。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
二、教材安排
本册教材安排了行书教学,第一课介绍行书特点和基本笔画。第二课讲行书的第一个特点,点画呼应。第三课讲笔势连贯。第四课讲以转代折。第五课讲以曲代直。第六课讲增减钩挑。第七课讲替换笔画。第八课讲欣赏于练习。
一节课既要讲授行书的一个特点,又要教行书的一个写法,二者交替进行同步练习。
三、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1. 两部分内容可以分前后阶段进行教学,也可以隔周交叉进行教学。
2. 应注意讲练结合,以练为主,在练中教给学生书写和运笔的过程。
3. 可要求学生用钢笔书写各种练习作业。
4. 毛笔字练习作业。每课只有三张,一张供课堂指导练习用,两张供学生课外独立练习用。
5. 要重视对写字教学的考察。
钢笔字部分(一)
1.行书的特点和基本笔画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行书及其楷书的区别。
2. 能说出行书的六个特点。
3. 进行行书基本笔画的练习,要求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教学过程:
1. 先让学生欣赏课文中楷书和行书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归纳行书和楷书的不同之处。
2. 小结。
3. 向学生简介行书的特点,并让他们对行书有初步了解。
4. 提出每课训练要求。
5. 进行行书笔画指导。
6. 学生自己选择一本行书字帖作范本,进行欣赏并做行书基本笔画练习。
2.行书特点之一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行书的第一个特点:点画呼应
2. 懂得行书独立点和组合点的写法,并要求写好行书独立点。
3. 初步掌握呼应的技法,写好课文中所举的例字。
教学过程:
1. 引导学生读一读课文提示,理解点画呼应的含义,并在例字中找到这一特点。
2. 学习点画的写法。行书中的点在多数情况下起着笔画的过渡起止装饰的作用。
(1)
(2)
3. 老师边示范,学生边临摹。
4. 范字指导提要
广:横画不宜长
小:竖钩不宜长
斗:横要写成上挑横,适当斜些,并连贯竖画
立:组合点要紧凑
产:下横要有变化
羽:左小右大,上下点呼应。
钢笔字部分(三)
3.行书特点之二
教学目标
1. 要让学生指导行书的第二隔特点:笔势连贯
2. 让学生指导行书横的写法,写好行书横的笔画
3. 初步掌握行书笔势连贯的技法,写好课文中所举的例字。
教学过程
1. 读一读课文说明,明白笔势连贯的意义,并懂得笔画中出现的牵丝,就是笔势连贯的一种写法。
2. 学习行书横的写法。
3. 书写时,教师先示范,再让学生临摹,最后师生共同评议。对个别书写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分析原因,进行辅导。
4. 范字指导提要:
三:横改点,下横长
又:捺改点
子:钩和横连写
石:口字一笔写成
之:捺改点
以:减省笔画
钢笔字部分(四)
4.行书特点之三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指导行书的第三个特点:以转代折
2. 学习行书竖的写法,写好行书中竖的笔画
3. 掌握以转代折的技法写好课文中所举的例字
教学过程:
1. 读一读课文中的说明,明白以转代折的意义,懂得转是由书写速度快而产生的。以转代折要注意体现笔力,避免浮躁。
2. 学习行书竖的写法
3. 范字指导提要
己:折处圆转
月:折处圆转,两横省略成点
四:折画圆转
只:左右点呼应
固:竖为右回锋竖
历:横撇练写
5.行书特点之四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明白行书的第四个特点:以曲代直
2. 懂得行书撇的写法,写好行书中撇的笔画
3. 掌握以去代直的技法,写好课文中所举的例字
教学过程:
1. 读一读课文中的说明,说说行书的第四个特点,以曲代直,懂得以曲代直的意义是加快书写速度,并加强书写笔画的连贯性
2. 学习行书撇的写法
3. 老师要先示范,在让学生临摹,然后讲评学生的作业,对个别字写的较差的学生,要认真加以辅导。
4. 范字指导提要
正:两个小笔画省略,以曲代直
可:省略口字
出:一气呵成
生:一气呵成
高:圆而不滑
校:以曲代直
语:言字旁横折要显而易见,吾字要一气呵成
钢笔字部分(六)
6.行书特点之五
教学目标:
1. 要让学生指导行书的第五个特点:增减钩挑
2. 懂得行书捺的写法,写好行书中捺的笔画
3. 掌握增减钩挑的技法,写好课文中所举的例字
教学过程:
1. 读一读课文中的说明,明白增减钩挑的意义。懂得增减钩挑是为了加强笔画的呼应以及左右笔画之间的联系,使空处更饱满
2. 学习行书捺的写法
3. 教师先示范,学生临摹,然后进行批改讲评,对写得好的要予以表扬,对有进步的要予以鼓励。
4. 范字指导提要
古:上挑横横折处要圆
占:横改点
亥:连笔要自然连贯
画:以转代折
寿:三横连贯,笔画呼应
准:上下点呼应,单人旁连成一笔写,竖为右回锋竖,右边以曲代直,省略两横
宣:以曲代直,省略两个横画
省:省略两点,两横以曲代直
钢笔字部分(七)
7.行书特点之六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指导行书的第六个特点:替换笔画
2. 学写行书钩的写法,写好行书中钩的笔画
3. 掌握替换笔画的技法,写好课文中所举的例字
教学过程:
1. 读一读课文的说明,明白替换笔画的意义,掌握替换笔画的方法
2. 学习行书钩的写法
3. 教师先示范,学生临摹,最后批改讲评。对书写好的同学,予以表扬,对书写有进步的同学予以鼓励,对态度不够认真的同学,要耐心教育。
4. 范字指导提要
长:捺改点
世:改变笔顺,竖折连写‘
本:改变笔画,最后一笔为露竖锋
史:省略横画
更:捺改长点
足:形似走
罗:省略一横
我:斜钩有力,回锋后写撇点
然:捺写成回锋捺,呼应四点底
钢笔字部分(八)
8.欣赏语练习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再作品欣赏中提高审美能力和情趣
2. 让学生知道行书折和提的写法,写好行书的折和提
3. 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写好课文中所举的范句,以提高学生书写行书的能力。
教学过程
1. 复习前面所学的行书笔法的几个要求;系统讲评学生前面所书写的作业,肯定成绩,表扬先进。
2. 学习折和提的写法
3. 先示范,再让学生临摹,然后讲评,要以表扬为主,加强辅导。
4. 在欣赏名家作品时,要先引导学生认真欣赏,并能按行书的特点,一一进行指点。
5. 范句指导
临摹前,指点学生特别注意几个难写的字,看清楚笔画的来龙去脉,然后再临摹。
毛笔字部分(一)
1.
教学目标
1.
2.
教学过程
1.
2.
3.
4.
毛笔字部分(二)
2.短撇和长撇
教学目标
1.
2.
教学过程
1.
2.
3.
4.
毛笔字部分(三)
3.
教学目标
1.
2.
教学过程
1.
2.
3.
4.
4.平捺和走之旁
教学目标
1.
2.
教学过程
1.
2.
3.
4.
5.
5.左耳旁和右耳旁
教学目标
1.
2.
教学过程
1.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和练习
2.领会柳体字在右耳部的书写特点,以及左耳与右耳的不同特点
3.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随时指导
6.竹子头和宝盖头
教学目标
1.
2.
教学过程
1.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和练习
2.掌握柳体字的竹子头和宝盖头的书写特点
3.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随时指导
毛笔字部分(七)
7.反文旁和欠字旁
教学目标
1.
2.
教学过程
掌握柳体字的竹子头和宝盖头的书写特点
1.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和练习
2.领会柳体字的反文旁和欠字旁的书写特点
3.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随时指导
8.对联的赏识
教学目标
1.
2.
教学过程
1.
2.
3.
4.
5.
第一课
教学目标:
1.掌握 “山”在字的不同位置的变化,能在写字实践中随机应用。
2.具体学习“屹”“崖”“仙”“岳”四个字的写法,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3. 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及对书法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书法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王献之依缸习字》的故事听过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把字写好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把字写好。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2.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
距离笔尖三厘米,
拇指食指相对夹。
中指首节垫笔杆,
无名小指自然弯。
二、新课学习。
1. 图片展示几幅书法作品中的“山”字。
2. 简介“山”字由来。
3. 观察“山”在不同位置的时候字形有什么特征。
在左:字形较瘦小,位置偏上,竖折的折向上偏移得较多。
在右:字形较独体字窄,其余没有太大变化。
在上:字形扁小,相对较平。
在下:字形扁小,但较在上面时厚重。
4.以“屹”字教学为例:
〈1〉自己阅读领悟要求,对照例字体会后说说。
〈2〉指名到黑板上写一个“屹”。
〈3〉点评学生板演,背帖说自己的感受。
〈4〉改进后再在黑板上写一个“屹”。
(5)再次背帖评议。
(6)自己描红一个“屹”,临写一个“屹”。
(7)同座位互评后纠正练习。
(8)教师巡视后纠正共性问题。
(9)例举相似结构的字。
5.以下的字可一齐指名书写,如一人写两个字,集中点评,全班每字各练写两个。
6.每个例字的最后一个字临摹一起进行,要求尽量不看要求,心领神会,熟练掌握“山”字变形这一规律。
三、作业展评。
1.同桌互评,将结构最好、整体最美的汉字记号,互相比一比,谁写得好。
2.四人小组展评。
3.交流感受。
四、布置作业
1.继续进行练习。
2.练写“土”、“田”、“又”、“日”、“石”的变形的字。
第二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左右结构的字的特点,重点指导三点水及带三点水旁的字。
2、通过练习,把三点水的字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3、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教学过程:
一、欣赏优秀作业,导入新课
1、欣赏上次的优秀写字作业。
2、谈谈自己看完的感受。
3、回忆如何写好“田”字和“又”字的变形。
4、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下一课——选字书写指导。
二、示范演示,体会书写美。
1、打开课本,读一读今天要写哪些字。
2、根据结构给这些字分类。
3、以三点水的字为例,研究如何把字写得漂亮。
(1)观察三点水的写法,你发现了什么?
(2)为了更好地记住三点水的写法法,编了一首儿歌。(齐读)
(3)教师边讲解要领边范写(第一个点是从左上到右下,顺锋起笔,由轻到重,回锋收笔;第二个点起笔稍向左,写法和第一个点一样;提的起笔向右下点顿,然后向右上轻轻提笔出锋,收笔要对准上点尾处。)
(4)打开你的写字本准备写字。写字时,要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标准的握笔的姿势。(课件出示,复习坐姿)请大家描两个再练写两个吧!
(5)抽取一个或两个展台展示(师评:重点和范写的对比、评价)
三、观察比较,感知字形美。
1、大家掌握好三点水的写法,那带三点水旁的字会写吗?
2、认真观察“溉”,请你想一想,该怎么把这些字写漂亮呢?
3、范写。
4、描一个再写一个,展台展示(指导生评,师画星奖励。)
5、写其它带三点水的字。播放轻音乐
6、师生评价。
7、师小结:带“三点水”旁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三点水写得像弧形一样。(写字时做到:一看二想三写,质量第一,数量第二。)
6、找朋友游戏,巩固生字。生练写词语。
四、触类旁通,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1、观察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
2、教师介绍:左边谦让一些,右边穿插进去,真个字才美观,跟做人一样,懂得谦让,才能和平相处。
3、描红,临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播放轻音乐。
4、展评。你觉得哪个字写得好,夸夸他;哪个字写得不好,帮帮他。
五、作业
1、学生选择最难写的字和自己写得不太好的字再描红 、临写。
2、自评,小组内互评,集体评议。
第三课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知道提高钢笔楷书书写速度的方法。
2.能够利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写字速度。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 新授
三、练习
四、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四课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型和上窄下宽型的特点。
2. 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会写这两种类型的上下结构的字。
3.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板书课题
2 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上下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 新授
1 讲解上宽下窄型的写法
(1)什么叫“上宽下窄型)?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
(4)学生观察分析上宽下窄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一)上下两部件的纵向距离要相等;
(二)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
(三)上部件要写得宽,下部件要写得窄。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坚”和“膏”,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2 讲解“上窄下宽型”
(1)什么叫“上窄下宽型”?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
(4)学生观察分析上窄下宽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一)上下两部件的纵向距离要相等;
(二)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
(三)上部件要写得窄,下部件要写得宽。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奖”和“葬”,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 练习
1 写一写;
2 想一想。
四 小结
第五课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呼应”, 使学生明白怎样呼应。
2.通过书写“小主人
3.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
(三)笔画未能呼应的字
三、 练习
第六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伸缩”和“避让”,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伸缩和避让。
2.通过练习“英雄志
3.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 新授
(三)什么叫避让
三、比较
出示:笔画未能伸缩的字
这些字哪些笔画没有伸缩?可以怎样处理?
出示:笔画未能避让的字
四、练习
第七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大小”和“疏密” ,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处理大小疏密。
2.通过练习“求真理
3.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 新授
(一)什么叫大小
(二)怎样安排大小
全班交流:
“心”字笔画较少,书写时笔画可写粗一点,卧钩写得后壮有力,字可小一点。
3. 出示“澄”字
(三)什么叫疏密
(四)怎样安排疏密
4.学生观察,小组讨论,“灵”是怎样安排疏密的?
上部“倒山”写得小而紧凑,“火”部写得扁宽舒展。
1、大小处理不当的字
这些字的大小关系处理得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处理得不好?
2、疏密处理不当的字
第八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书写“入木三分”,掌握“入木三分”字体的间架结构,要求写得正确美观;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写字坐姿和执笔姿势。
3、了解横幅的写法。
教学重点:掌握“入木三分”字体的间架结构,要求写得正确美观。
教学过程:
一、了解横幅
1、什么是横幅?
2、横幅的布局要求有哪些呢?
二、探究技法,临写字体
1、
(1)出示“入”
(2)握笔示范
(3)投影示范写“入”,长撇细,长捺粗,板书:粗细
(4)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也写一写这个字吗?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6)师生评价
(7)学生再临写。
2、
(1)让我们看“分”与“入”的撇捺有何不同?指说。指名范写撇
(2)捺在哪里起笔呢?下面的“刀”与上面的“八”又怎样合理搭配呢?请你观察与思考
(3)出示两个不同的“分”,指说。板书:宽窄
(4)示范。短撇短捺要分开,刀字窄而往里缩。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5)大家互评,夸夸本组的好字。投影出示,教师简评。
(6)学生再临写。
3、出示作品
(1)同学们,你们看这儿的两幅作品,哪一幅更加美观又活泼?为什么?
(2)三字三横长短有变化,三横往上斜约15度,布白均等;板书:长短、斜度、布白。指名示范“三”,教师评改、鼓励;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3)学习小组讨论“木”字技法(横稍斜, 捺较粗);指说;教师补说示范;学生临写“木”,教师巡视;教师评改;学生再练“木、三”。
三、赏析作品,总结技法。
同学们,你们这次写的毛笔字都比较美观,请把你们小组最好的作品拿上来,让我们一起来评分。
教师批改。
总结技法 。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字的笔画的粗细、长短、斜度和结构的宽窄、布白,就一定能把字写得舒展自如。
第九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书写“自强不息”,掌握“自强不息”字体的间架结构,要求写得正确美观;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写字坐姿和执笔姿势。
3、了解册页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册页
1、什么是册页?
册页就是篇幅大小像书本、分页装裱的字画。有时将每页连缀在一起装裱成折叠式的书,这种形式便于欣赏和携带。
2、怎样写册页?
二、学习技法
1、出示范字,指导观察
“自”的字形像长方形,书写时可按全包围长方形结构的字的写法书写,左右两竖较直,四横之间间距相等。
“强”的“弓”部较窄长,“虽”部上下对正。整个字形左右间隔要适当,避免松散。
“不”中竖要在稍弯曲中求正,撇与长点要左右对称,长短平齐。
“息”“自”部写得窄些,“心”要写得宽些,上下两部要对正,中心要平稳。
2、范写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对少数学生进行指导。(强调写字的坐姿,握姿,随机表扬做的好的同学。强调一看二想三写,质量第一,数量第二。)
4.实物投影学生的作业,对好的夸一夸,对于有毛病的字进行“会诊”、“治疗”(两名),师随机用红笔纠正。
5.生再次临写。
三、表扬鼓励
1、(出示投影)反思:
(1)你欣赏自己写的哪些字?
(2)选出你自己认为写得最得意的一个字,想想理由是什么?
2、谁来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自己最得意的字,说说你的理由?
3、自荐、评选出今天的书法之星,把掌声送给他们!
第十课
教学目标:
1、
2、
3、使学生学会书写“大海吞流
4、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写字坐姿和执笔姿势。
教学过程:
一、了解对联
1、
对联是把一对联语分别写在同样大小的两张条幅上、成对张挂的。右边一条为上联,左边一条为下联。书写者在下联的左侧落款盖章。
2、
3、
4、
1、出示范字,指导观察
“纳”绞丝旁的两个撇折基本平行,但上面的折向右下方折下,下面的折为平折。“内”的竖画左短右长,左细右粗,撇画出头较长。
“壤”的“土” 部短而粗壮,右边笔画繁多,要写得细,上密下疏,布白均匀,右下方与“土”形成穿插避让。
“海”三点水成弧形。“母”的撇折及撇折钩斜度要准确,横画与三点水形成穿插,钩的位置是稳定整个字的关键。
“流”右边上窄下宽。
2、范写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对少数学生进行指导。(强调写字的坐姿,握姿,随机表扬做的好的同学。强调一看二想三写,质量第一,数量第二。)
4.实物投影学生的作业,对好的夸一夸,对于有毛病的字进行“会诊”、“治疗”(两名),师随机用红笔纠正。
5.生再次临写。
三、表扬鼓励
1、(出示投影)反思:
(1)你欣赏自己写的哪些字?
(2)选出你自己认为写得最得意的一个字,想想理由是什么?
2、谁来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自己最得意的字,说说你的理由?
3、自荐、评选出今天的书法之星,把掌声送给他们!
四、小结激趣
要想把字写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仅要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还要像怀素一样,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刻苦地练习,做到提笔即是正如写字歌中说的(齐说)笔笔用心到,功到自然成!
小学六年级写字教案
第1 课
教学要求:
1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型和上窄下宽型的特点;
2 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 会写这两种类型的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板书课题
2 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上下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 新授
1 讲解上宽下窄型的写法
(1)什么叫“上宽下窄型)?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4)学生观察分析上宽下窄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二)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
(三)上部件要写得宽,下部件要写得窄。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坚”和“膏”,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2 讲解“上窄下宽型”
(1)什么叫“上窄下宽型”?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4)学生观察分析上窄下宽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二)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
(三)上部件要写得窄,下部件要写得宽。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奖”和“葬”,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 练习
1 写一写;
2 想一想。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2课
教学要求:
1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上下结构上大下小型和上小下大型的特点;
2 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 会写这两种类型的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板书课题
2 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上下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 新授
1 讲解上大下小型的写法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4)学生观察分析上大下小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二)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
(三)上部件要写得宽,下部件要写得窄。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垄”和“蓄”,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2 讲解“上小下大型”
(1)什么叫“上小下大型”?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4)学生观察分析“上小下大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二)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
(三)上部件要写得窄,下部件要写得宽。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奖”和“葬”,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三 练习
1 写一写;
2 想一想。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3课
教学要求:
1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半包围结构字的特点;
2 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 会写这两种类型的半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板书课题
2 包围结构分为两大类:1 半包围;2 全包围。
3 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包围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 新授
1 讲解半包围的写法
(1)从两个方面对字心进行包围:
第一种情况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2 从三个方面对字心进行包围:
第一种情况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三 练习
1 写一写;
2 想一想。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3课
教学要求:
1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全包围结构的字的特点;
2 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 会写这全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板书课题
2 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全包围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 新授
1 全包围的字可依据字框两竖下端内斜和两竖垂直的不同分为两类。
2 字框两竖下端内斜的有小方型和扁方型两种。
(1)讲解小方型: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回”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皿”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3 字框两竖垂直类的有长方型和大方型的两种。
(1)讲解长方型:
①出示例字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日”和“首”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固”和“国”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三 练习
1 写一写;
2 想一想。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5课
教学要求:
1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到要写好字,除了要做到重心平稳,还要做到方正变化;
2 能分析病例,通过对照查出病因;
3 学会在书写时兼顾到字的重心平稳和方正变化。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板书课题
2 写字时为什么要做到重心平稳和方正变化呢?这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 新授
(一) 重心平稳
6 上小下大,左轻右重方法同上
四
第6课
教学要求:
1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知道提高钢笔楷书书写速度的方法。
2 能够利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写字速度。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节奏明显加快,社会交往对写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字写得正确、美观,还要有一定的速度。
怎样才能提高书写速度呢?
二 新授
三 练习
四 小结:
第7课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呼应”;
2 使学生明白怎样呼应;
3 使学生会书写心、源、九等字,体会笔画呼应的关系。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 新授
第8课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避让”;
2 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避让;
3 使学生会书写性、现、精、航、塔等字,体会笔画避让的关系。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 新授
第9课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伸缩”;
2 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伸缩;
3 使学生会书写含有伸缩笔画的字,体会笔画伸缩的关系。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 新授
第10课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疏密”;
2 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安排疏密;
3 使学生会书写笔画较多和较少的字,体会疏密关系。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 新授
第11课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大小”;
2 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处理大小;
3 使学生会书写笔画较多和笔画简单、并且不向四面发散的字,体会大小的关系。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 新授
第12课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相向”;
2 使学生明白怎样写好相向的字;
3 使学生会书写相向的字,体会相向的含义。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 新授
第13课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相背”;
2 使学生明白怎样写好相背的字;
3 使学生会书写相背的字,体会相背的含义。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 新授
第14课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字根;
2 使学生明白怎样写好和字根“可”组合的字;
3 使学生会书写和字根“可”组合成的字。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 新授
第15课
教学要求:
1 复习什么叫字根;
2 使学生明白怎样写好和字根“主”组合的字;
3 使学生会书写和字根“主”组合成的字。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 新授
f
第16课
教学要求:
1 复习什么叫字根;
2 使学生明白怎样写好和字根“少”组合的字;
3 使学生会书写和字根“少”组合成的字。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 新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