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重心右移后,正反手打法要有提前量
且正手击球要先坐骨结节吃力再左脚内按形成舒服的发力顺序
昨天,打球找不到感觉,这种状态维持了两天,终于在和人练球中找到丢的东西。
关于我的打法,动作较多,用膝多,这种打法,强度高,再过几年可能会用不上。现在我来描述这几天关于正反手的进步之处:
先说我丢的,其实是一个正反手的提前量,正手,丢的是右肩和左脚外缘,这两个一左一右,形成两个括弧,可表示为:“()”,【隔日补:这个一右,还有一个重要的分支,极其重要,甚至是主要。就是一右,还有一个右脚内缘和屁股后缘的支撑,这个支撑不是孤立的,来源于一左的肩,上下8字形。有了这一支撑,正手变得轻松,可以有投掷感,右脚着地,左脚悬空,去甩出一个球,且转。这是很轻松的事,另外,上位去搓也用得上,总之,无论正反,都是更稳固,改变正反手那种甩空感。】【又隔日补:要深刻理解坐骨结节(右脚内缘和屁股后缘)的支撑,正手,要先有这个支撑,再左脚外缘里按,这是有一个先后顺序的】这样一个引住来球的头部,一个引住来球的尾部,然后才是正式的正手击球。
正手击球,配合左脚外缘的内缘,也实际就是左膝的下压后翻,与之同步配合的,是右脚小指下粗隆部的,一定要踏住扣住后,右脚跟外侧的内顶,右髋的内顶加一点外顶,右肩的外顶,此时,我们会发现,很多动作,都是同步进行的。而老早以前关于正手的描述,是局步一个点,两个点,三个点,渐进的。
最主要的两个同步,是左膝的下压后翻,始点下压,终点后翻,与右脚小指处的始点踏住,终点右脚外缘内顶。这两个始点终点都同步进行。
反手也如此,提前量也是两个一左一右,形成两个括弧,也可表示为:“()”右肩可以算是找位,左膝去击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