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教版初三数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含PPT)、反思、评课--杜艳波

(2013-03-29 15:49:50)
标签: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

课后反思

评课

ppt

教育

人教版初三数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设计(含PPT)、反思、评课

吉林省公主岭市大岭中学  杜艳波

 

学科

数学

年级

九年级

课题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2010915

执教

杜艳波

地点

多媒体教室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

2.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直径之间的关系

 

 

 

过程和方法

1.经历探索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2通过观察得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半径r的数量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对应与等价,从而实现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相互转化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过程;

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了解切线的概念以及切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归纳总结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探索圆的切线的性质

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

学生

目标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演示多媒体课件:日出的图片和动画

学生观看和思考

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

 

 

 

新课

 

 

 

 

 

 

 

 

新课

 

 

 

 

 

 

 

 

 

 

 

 

 

 

 

 

 

 

 

 

 

 

新课

 

 

 

 

 

 

 

 

 

 

 

 

 

 

 

 

 

 

新课

一、

演示圆和直线的变化关系动画,

引导学生从公共点的个数去总结

 

 

 

教师演示多媒体逐个分析三种位置关系

由直线与圆的公共点个数,得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1)、相交: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割线。

2)、相切:直线与圆有一个交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交点叫切点。

3)、相离:直线与圆有没有交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

教师展示生活中遇到的直线和圆的一些图片

 

(是非小练习)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回顾: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点到圆心的距离d和半径r作比较;点到直线的距离

观看,思考,讨论总结

 

学生总结出三种位置关系

 

 

 

老师一起总结

注意定义的准确说法

 

 

 

 

 

 

 

 

 

 

 

 

 

 

 

 

 

 

 

观看并思考回答

 

 

 

回答问题

 

回答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使学生热爱生活

消除学生对概念不清的认识

用类比的思想引领下一个问题,提高学生类比的思维能力

 

二、

展示课件和学生一起分析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半径r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三种位置关系

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相交时 d

直线和圆相交

直线与圆相切时 dr: 直线和圆相切

直线与圆相离时 d>r, 直线和圆相离

 

 

分析、总结

 

 

 

 

和老师共同总结

 

锻炼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课堂练习

练习:展示多媒体课件1116

 

分析、和回答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出示多媒体课件

总结回答

知识系统化

 

 

 

 

 

作业和拓展

课件展示

回放课前动画,提现问题动画演示了几种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圆相切是很重要的知识,还有什么判断方法吗?又有什么性质?同学们课下可以思考一下,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研究。

分析回答动画演示了几种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相交: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相切:直线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

                       相离: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

判断方法:1、相交:dr

          2、相切:dr

          3、相离:dr

 

 

教学反思

一、课堂教学过程梳理:

我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就点和圆位置关系的延续,也是学习切线定理和圆和圆位置关系的基础,在教学和学习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这一节课的教学对以下内容的学习很重要。这节课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很多,为使学生更充份的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节课开始我利用多媒体演示日出与地平线的关系引入,再通过观察动画,使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实际上就是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只有一个公共点、有两个公共点,从而引出直线和圆相离、相切、相交的概念。

    引导由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得出数量关系,进而得到直线到圆心的距离和半径之间的关系,以及从以前直线到圆心的距离和半径之间的关系,联想到图形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类比的思维方法,为以后的学习作好准备。

      d=r时直线lO相切,是判断直线和圆相切的方法之一,但许多学生却往往容易忽略这种方法,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几个练习,使这一知识点加以延伸和固。在总结之后把课前动画展示分析,以达到知识和内容上的前后呼应。

教学过程中基本完成了我课初的教学设想,知识点落实到位,学生掌握情况也完成了计定目标。

二、偶发事件和应对:

1在引课时,我原设计为歌曲《国家》作为背景乐来引入,但由于上课前学生很有激情的唱我们的校歌,所以导入语做了一个临时的变动,这算是一个课堂的突发事件也是我自己对这节课最满意之处。

2、多媒体课件6本来是安排在讲解完切线的定义之后的一个展示,便在上课时,临时变动为把三种关系都讲完之后的一个总的展示,课后看来这个变动还可以用,比原来的构思要好一些。

这些偶发事件使我更深的认识到,教学中最好的灵感来源于有灵性的孩子们。很多时候教者要想的不是你按什么方法去讲,而是他们适合用什么方法来学。

三、问题和修正方案

1、偶发事件的反思方案:对于引课时出现的新的问题,我把这节课的引课做了一个备案,作为今后教学的一个参考;对于灯片6也做了一份备用方案,以丰富教学的思路的方法。

2、出现问题和解决方案:1)实际操作中发现,灯片6内容多有重复,所以课后我对灯片6作了删改,删改情况见课件资料来源之后的第21张。2)教学中发现,考考你和比一比以两个问题出现,问题相似,在时间不太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合并成一个问题的一二问,修改情况见灯片223没有给学生更多的联想和实验的空间,由于初三有着中考的压力,自己讲的过多,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小上课时多给学生研究和探索的空间,原课堂于学生4、由于多媒体室白板小,板书没有完成计定目标。也是课前对教学资源考虑得不够充分。5、课堂语言组织不够好,有不够准确之处。今后上课时做更加充分的准备

虽从教多年,但要改进和学习之处还很多。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理念不落伍,就要不间断的学习和丰富自己,力争使自己成为真正合格的数学教师。

听课评课记录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由六个部分组成,首先由太阳升起的图片和动画导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二、由多媒体动画演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后形成新知;三、配以生活中常见图片去加深理解,让学生感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四、回顾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来引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所反应出来的数量关系。在此环节中,师生共同分析和探讨,师生共同完成形成性小结:研究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几种方法;五、配以适当的练习;六、小结本节内容。最后把课初动画和学生一起分析,回答了课初疑问,做到了前后呼应又为下节课埋下伏笔。构思比较巧妙。

史凤春:

我认为这节课,总体来说生动形象,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概念的生成,非常好的做到了数学和多媒体资源的整合。素材多来源于生活中、身边事,激发学生对生活和数学的热爱。教态自然大方,语言富于启发性。

翟菊蕊:

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她的引入很精彩,我认为杜老师的课一大亮点就是,其中几处的多媒体动画运用得非常恰当合理,开始引课时的太阳升起,之后对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剖析的动画,以及习题课解时的动画运用,都很形象的再现了事物动态的变化过程,从而降低了抽象思维的难度,使我认识到,数学中抽象的东西可以这样去讲,可以这样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造一个形象的数学模型。

韩金丽:

我认为杜老师教学中很注重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的培养,以学生的主动思维,主动参与为主线,教师加以引导,最后生成新知,这对于学生的继续学习是很有大益处的。习题梯度适当,使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基础知识。

李太主任:

杜老师这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注意知识和训练的层层梯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板书设计很得体,清楚的反映出本节课重点知识的脉络。方便学生总结和整理思路。

但就象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的一样,也没有任何一个真正的完美的课,我认为,这节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对于几种位置关系,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搜集一点生活中的实例。在练习时,是不是可以给更多学生参与的机会。在探究性问题中,是不是可以多给学生一些时间等。

郑兴才校长:

这节课杜老师准备非常充分,课件新颖、环环相扣、知识渗透自然流畅。在教学中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态自然大方,表情亲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注意概念的生成,数学知识和多媒体的整合效果良好,动画的自如运用更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师生关系融洽,做到了心领神会,默契配合,有思想的共振和情感的共鸣。这是一堂好课。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研究,多探讨,多去挖掘教育和教学资源,总结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合适我校校情的教学方式、方法。

PPT

 

 http://s2/mw690/afbd3955td90b8dee72f1&690

http://s3/mw690/afbd3955td90b8e144e22&690

http://s12/mw690/afbd3955td90b8e688b3b&690

http://s16/mw690/afbd3955td90b8e84dd7f&690

http://s7/mw690/afbd3955td90b8ec21fc6&690

http://s15/mw690/afbd3955t7c1ac17f210e&690

http://s16/mw690/afbd3955td90b8f3d593f&690

http://s14/mw690/afbd3955td90b8f63f34d&690

http://s12/mw690/afbd3955td90b8f9cdd3b&690

http://s13/mw690/afbd3955td90b8fe3395c&690

http://s4/mw690/afbd3955t7c1ac19f1163&690

http://s14/mw690/afbd3955td90b90824b6d&690

http://s13/mw690/afbd3955td90b90c2aa4c&690

http://s11/mw690/afbd3955td90b91394d1a&690

http://s6/mw690/afbd3955td90b9194a415&690

http://s6/mw690/afbd3955td90b91f08305&690

http://s8/mw690/afbd3955td90b92366117&690

http://s14/mw690/afbd3955td90b92662acd&690

http://s1/mw690/afbd3955td90b92986d20&690

http://s6/mw690/afbd3955td90b92c96f55&690

http://s16/mw690/afbd3955td90b936e22bf&690

http://s15/mw690/afbd3955td90b939f6dce&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