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校食堂用餐情况调查

(2012-09-13 21:21:34)
标签:

教育

分类: 成果展示

鳌江中学高一(9)班

      成员:程晓  赵崇洁  周文鸿   林彬彬   徐婷婷

      指导老师: 曹大统

 

 [摘要] 本课题在学校食堂就餐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试图了解学校餐厅的合理性、进行合理化调查。结果发现餐厅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菜价不合理,菜色品种不多。于是我们广泛收集同学们的意见,使餐厅制度得到完善。

一、研究背景

大多数学生认为有些菜的价格不是很合理,导致有些学生中、晚饭都去吃方便面或是面包之类的。由于每天菜色几乎一样,学生都已经对吃饭产生反感了,所以,改进餐厅目前的现状对于学生用餐是一件十分紧急的事。并且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但学校早餐样式很少,导致学生不想吃,吃腻了,影响上课效率。

二、目的与意义

调查学校食堂的就餐现状,了解学校餐厅制度的合理性,进行合理化调查。向学校与餐厅提出合理的建议,改善餐厅的制度,有利于就餐的改善,提高学生对餐厅的满意度。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学校食堂的就餐制度与现状

研究方法:访谈法,向学校学生进行访谈;实地考察法,到学校食堂进行考察。

四、研究过程

从2011年10月初到2011年12月底,总共将近2个月的时间,我们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研究,并做出了总结。在平时吃饭的时间里,我们留意观察了食堂内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对20位在校同学进行访谈(由于纸张限制,我们小组仅从中筛选了两位同学的访谈记录记录于研究性学习手册中)

(一)菜色

在我们访谈的同学中,几乎每一位同学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关于菜色的问题。他们抱怨学校食堂每天的菜色几乎一样,长时间吃同几种菜让人感觉厌烦,没胃口。我们连续两星期观察同班同学的菜色,发现30%的同学连续几天吃的菜色差不多,甚至一位同学只打了一盘花菜,这样严重影响了中学生每日必须的营养结构。

 

经过几个月在学校里对食堂菜色的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1、学校菜色种类少并没有什么新意。

2、菜少有贵——价格不合理。

3、不少同学反馈学校食堂饭菜有时冰冷吃坏肚子。

4.因为菜少钱多的问题,使许多同学出于经济上的约束,打菜时十分节省,专门挑选便宜的菜吃,肉类等大多都要2.5元以上。这样造成学生营养缺乏,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十分有害

5.经访谈调查发现有部分同学因晚点去吃而导致饭菜冰凉,吃坏肚子,导致上课无精打采,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早餐是一日必须,是学生不可缺少的正餐。然后学校早餐种类少,是学生丧失胃口。所以,早餐的加强与提高十分重要,同学们强烈要求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种类,能更好的引起学生对早餐的兴趣。如炒粉干、炒年糕、饺子等。并且,营养方面也需要重视,可适当的在早餐上加一些配料,如包菜、胡萝卜、肉末、玉米粒等。午饭、晚饭也尤为重要,但目前种类过少而且贵,使学生反映吃腻,而去小卖部买面包、零食、方便面等各种营养不均衡的食品,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健康,耽误了学生上课的精神状态。所以大部分学生建议学校加一些菜色并定期更换种类,让学生对菜产生欲望,调动学生的胃口,让学生营养均衡,有充分体力学习。

 

(二)插队

 

从我们自身感觉与访谈同学的回答中,均对排队时间可以接受,且相比开学那段时间而言,目前的速度比之前快了许多。可与此同时,又有一个新的问题——插队。

  我们小组5个人,在某周星期一到星期日,分别排在1-5号窗口,观察插队人数。在次周的星期一到星期五,排在6-11号窗口,也进行观察。我们发现,早上插队的同学基本没有,大部分集中在中午与晚上的吃饭时间。我们统计出的人数表格如下图所示:

           

 

                  对食堂两周插队情况统计表

 

星期

时间

中午

10

13

20

16

15

14

7

晚上

8

13

18

11

13

11

4

合计

18

26

38

27

28

25

11

 

 

  由表中可知,插队的同学并不在少数,而且这些插队的同学都是“结伴而行”,没插一次队,便多出了几人。这些同学大都是看到队伍中有自己的同学或朋友,便理直气壮的排到队伍里了。我们也注意了排在插队同学后面的同学,他们有的面无表情,并无多大情绪,仿佛已经习惯了;有的虽然很反感,但出于某些原因,并没有叫插队同学出去;少数同学会表现很自己的不满。让前面插队的同学到队伍后面去。可插队的同学反应也有所不一。有的会脸红并走到队伍后面,可有的会当作没有听到一样。我们见过最严重的一次是,首先,有三位同学插到队伍中,其次又来了三位同学,纷纷将自己的饭卡拿给那几个同学,让他们帮着打菜,自己则在队伍旁等待。这样一来,就一次性多了6个人,这样严重影响了排队秩序。

 

 

(三)饭菜浪费严重

 

我们小组5个成员从周一至周五在两个倒菜口对用完餐出来倒菜的同学的剩菜和剩饭进行观察和统计。从早上用餐情况来看,浪费现象较为严重,从仿谈人员及现场考察的结果分析,早餐浪费较为严重有以下原因:食堂早餐种类较少较多同学吃腻了,但为了早上上课的效率勉强吃点,还有些是由于某窗口的早点排队人数多,而选择去人少的,自己却不怎么想吃的早点。据个别同学反应,若早上迟一点去用餐基本上早点就没了,只能随便打样剩余的早点。所有学生用完早餐后我们对收集剩菜剩饭的桶进行观察,发现里面的事物残渣很多,像馒头、粉干、糯米饭等。

午餐、晚餐时间,我们小组也同样分别在两个倒菜口对同学倒饭菜的情况进行观察。我们发现同早餐浪费现象相同,情况相对较好,但还是存在浪费问题,并且我们发现午餐和晚餐中米饭浪费较多。从对观察同学们的剩菜剩饭的情况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情况:大多数都没吃蔬菜,我们丛中随机问了几个同学,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食堂的菜煮的太烂了,导致菜中的营养流失而不吃菜。

 

(四)价格

 

对于价格不合理的问题,我们小组对此现象进行了为期两个星期的实地调查。首先,我们五个人分别在食堂的五个窗口打菜,并且我们每一顿都有两个同学打一样的菜来进行价格的对比。期间小组名员发现某些菜中若是添加了少量的肉,其价格就会贵一些。例如蘑菇炒肉,最令人吃惊的是,有一次考察中两个同学打了蘑菇炒肉和花菜,一人只花了4元,而另一人花了5.5员。我们将菜进行对比发现,5.5元的那盘蘑菇很少,仅是多一块肉罢了。由此又可以看出没有固定的价格,只是依靠阿姨的感觉上的判断,导致许多同学因害怕被扣太多钱,而不去吃有肉的菜,只是吃一些素的、便宜的菜。导致学生营养跟不上,学习效率低下。

 

 

(五)结论与建议

 

 

1.    关于插队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觉得遵守排队纪律是每个人必须做到的。你的一次插队不仅是对队伍后面同学极不公平,也是你本身的道德素质下降。同学间也不应该因为我与他关系好,就让他(她)插队。另外,被插队的同学也没有及时制止。最严重的是,有个别同学在听到别人劝告他走出去排队时,不但不走,还会语气十分差得回答:“要你管!”他们的这种行为,也是使插队风气越发猖狂的原因之一。

我们建议,学校可以在升旗课上,就插队这一问题做一次报告。呼吁大家遵守排队纪律,共同维护食堂就餐文明。值日老师也可以早点吃完饭,站在队伍后面监督排队纪律。有值日老师在场,我想插队情况应该不会出现。值周班同学早点吃完饭,也可站在队伍后面,看到插队同学,要及时制止并提醒。若某同学多犯,那就记下他的名字,上报其班主任。

 

 

2.关于浪费严重

 

关于饭菜浪费问题,我们小组进两个星期的观察,得出了一下结论,并对学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              早餐种类太少,导致同学吃腻了,从而是饭菜浪费严重。建议学校增加饭菜种类,以供学生自由选择。

二.              因为个别窗口早餐较受同学喜爱,而使那个窗口人数过多,并随之出现严重的插队现象。建议各个窗口的早餐搭配均匀,使各个窗口的排队人数不会过多也不会过少,也节省了排队的时间,并增强值周班级对排队秩序的管理。

三.              同学们没有按照自己所能吃的量进行适量的打菜,导致了饭菜的浪费。建议学校应对同学们进行思想的教育,增强同学们对粮食的爱惜观念。

 

2.       关于价格

 

  学生不吃饭的一个原因是不满价格,认为价格有些偏高,尤其是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宁可不吃,挨饿或拿零食充饥。总而言之,一切能省钱的办法来减少支出。所以我们小组建议,学校菜的价格可以适当降低一些,以免有些家庭不富裕的学生因为过分省钱而营养跟不上,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

 

3.       关于菜色  

 

    面对菜的种类少、菜少钱多等问题,我认为学校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如学校菜贵的问题,我认为学校应该适当的降低一些价格,但也考虑到当今市场菜价的提高,所以建议学校能为学生适当的增加一些菜量。据网上调查,有一部分高中及大学的菜价出资有一些是政府出的,所以也建议学校能与政府反应,让政府适量出资,减少学生的负担,也能让学生吃一些营养均衡的饭菜。而相对与饭菜的卫生,希望学校能尽量改善上菜的时间,不要全部炒完。应先炒一部分等学生来后再继续炒另一部分,这样能保证学生都能吃上温热可口的饭菜。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能让食堂越来越受大家喜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