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黄泽文)

(2012-10-28 14:59:19)
标签:

杂谈

分类: 习作:《雷雨》专题

                          浅析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
  青春啊青春。许多人在人到中年,经历过许多事情,承受了社会的一次又一次的打磨后,总会感慨不已,回首过去,怀念往日。那时为了某些小事,便可以奋不顾身;那时只要是心理所想,便坦然陈述;还有那时发生的一幕幕触动心灵的画面,经历时间的发酵,蒙上了一层名为“美好”的轻纱。
 在《雷雨》中,两个家庭间,两代情感纠葛……所有所有的一切,追本溯源,起因可以说是来自于周朴园与鲁侍萍两人的“第一代感情”。对于他们俩人之间的爱情,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观点,就像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般,下面我略微浅析下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
 故事开始的时间是在正文时间往前推三十年。那时候周朴园是一位封建家庭里的少爷,而鲁侍萍是一个因美貌,贤淑而被误认为大家小姐的仆人。在这个时期,他们相遇相识,相亲相爱。她为他诞下了两个传宗接代的儿子。然而,就在侍萍生下他们第二个儿子三天后的大年夜,侍萍被赶出去了。她冒着大雪,投河自尽,并留下了绝命书。
 从后文俩人再次相遇后的对话,我们不难看出,那时是周朴园的父母为了让他迎娶有身份的小姐,擅自做的主张。在封建时代,家长为尊,百行孝先,身为人子要服从父母对自己的安排。所以就有人说:他冷漠地,默默地看着鲁侍萍被赶出了自己的家门,他并不是真正的爱他。但是,你又是怎么知道他知道这件事?在文中有这样的一句对话:“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么?”“那时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带走的。”他不清楚事情的经过,他不知道他的儿子的情况,他对这件事情所知不多。
 “周朴园对于鲁侍萍的感情是不是真的,他是否真的爱着鲁侍萍?”这样的问题在文章的开头就这样拉开了帷幕。我认为,他是真心地爱着鲁侍萍的、
 在第二幕中,他与她再次见面了。他在询问得知这位仆人的母亲来自无锡后,说:“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语音的拉长让人察觉出他心里有着些微的忧郁。“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为何那么多人的忘了这件事,而偏偏周朴园还记得?他又为何一直对那件“很”出名的事情耿耿于怀,记忆犹新,难以忘记?在这场对话中,他总是无意间,不自禁露出的情感:后来,后来,——你知道么?,神态先变得痛苦,又变得汗涔涔,这些都明确体现出他的在意。
 出乎他的意料的是,接下来的谈话让他知道了面前这年老的,四凤的母亲,就是三十年前那被自己父母赶出了家门的心上人,侍萍。被认出来的侍萍悲愤地谈过去。然而周朴园却说:“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他在回避这个话题,拒绝这个话题。 是什么让他选择了逃避?可见过去的这件事对他的影响深远,只有深切的触动和情感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在三十年前,他与她之间,没有恨,也就剩下一种可能的感情——爱。
 换个角度,脱离文中。在年少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是刚直不阿,纯正善良,心里满怀着对未来生活的想象与向往,认真,真诚地对待每一件事,无论那是不是傻事,没有那么多的目的。
 周朴园与鲁侍萍他们俩人相爱是在年少。难道他们之间的爱情,只要是封建社会的这个大染缸做背景的话,就不可遏制地带上了充满着目的性的色彩吗?他在她“死”后,三十年来,无论搬家搬到哪里,所有的家具,都与三十年前相仿。她所喜爱的,就必定会出现在他住的房子里:她的习惯,也必定会出现在他的一举一动之中。保留家具,保留旧衬衣,保留侍萍的照片,保留关窗的习惯。
 “为的是不忘你……”
 但是,在此也不得不感慨潜移默化一种可怕的东西。当年的他,如今可以理所当然地问出: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么?不是眼神闪避,不是支支吾吾,令人震惊于他这于之前柔情互相矛盾的冷漠。不觉虚伪的虚伪,不觉自私的自私,如此真实而令人信服。他对她的爱,不是假的,之所以会变,错的不全是他……
                                                               -黄泽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