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洪兰谈育儿脑心理
洪兰谈育儿脑心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96,792
  • 关注人气:4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对孩子的“刻北话,你该怎么回应他?

(2022-06-14 00:20:13)
标签:

父母学堂

家庭教育

亲子教育

情感

杂谈

分类: 洪兰谈育儿脑心理

我们常常说,“孩子无条件地爱着父母。”这话没错。

但是,爱从来不是独立存在的。

孩子对父母,一直都是有

爱也有恨、爱恨交织的。

所以,今天我们想聊聊孩子对父母的“恨”和“攻击”。

https://p8.itc.cn/images01/20210717/ad1276fcb0434ab99db6e31230306d30.jpeg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下面是来自一位国外心理治疗师跟他儿子的有趣互动。

某一天,儿子突然问,“爸爸,你什么时候会死?”

这个爸爸听了,心里一咯噔。

一般来说,当孩子问父母关于“死亡”的话题,多半是担心父母有一天会离自己而去,是这个孩子可能有不安全感,想要确认自己的生活是安稳的、牢靠的。

但是,这位心理治疗师从儿子的眼睛中,同时还看到了一丝丝期待。他感受到了儿子的问题背后藏着的竞争意味。

什么意思呢?这里我们得要解释一个名词,叫做俄狄浦斯期

孩子3~6岁期间,进入一个很特别的阶段。他们此时已能辨识男女性别,并开始出现男童以父亲为竞争对手而爱母亲的现象,这现象称为恋母情结,同理,女童以母亲为竞争对手而爱恋父亲的现象,则称为恋父情结。

显而易见,这个阶段的孩子真正发现了“爸爸、妈妈、我”之间的三角关系。若是男孩,可能会和妈妈亲密,有排斥爸爸的倾向;女孩则和爸爸亲密,有排斥妈妈的倾向。

对此,我们的建议是:父母二人以夫妻关系为重,亲子关系为次,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才是一起的,这样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

同时,面对孩子对于性、性别角色的探索,父母要予以接纳。

https://p9.itc.cn/images01/20210717/9e49bb60143d419c963e773b85c1bb72.jpeg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那么我们回到开头那个小男孩的问题。

孩子问爸爸,你什么时候死?背后肯定有爱和依恋,但同时,也有“我什么时候才能够取代你(在妈妈心中)的地位?”这样一层意思。而同时,因为他爱着父亲,所以又对自己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内疚自责。

这时候,父亲应该怎么回应他呢?那位心理治疗师给了一个示范回答,即跟儿子说,“我总有一天会死的,但我想这一天不会那么快到来。”

仔细体会一下这个回答当中的深长意味,寥寥数字,满足了儿子所有的显性和隐性的需求,潜台词是:“儿子你放心,你总有一天会比父亲强壮,会取代父亲的权威地位;但你也不用担心,爸爸还会陪你很长一段时间。”

上面这个小故事,就是典型的“俄狄浦斯期”孩子身上会发生的,与父母之间既依恋又对抗、既爱又恨的表现。

说起来,孩子对父母都是又爱又恨的。而做父母的,能够确保整体上为孩子提供一个有爱的成长环境,并能够接住孩子的恨意,而不是去报复孩子,非常重要。

我们仍然以上面这个孩子的问题为例。

假如父母自身力量不足,当孩子问出:“爸爸,你什么时候死?”爸爸恼羞成怒,批评孩子乱说话,那么这就是对孩子的一种报复。是把自己放到了跟孩子同一个位置上,没能够容纳孩子话里话外隐含着的死亡焦虑,以及竞争意味的试探。这就不利于孩子的安全感建构,以及未来竞争意识的发展。

这样的孩子,他早就被自己的父母打蔫儿了,你要他如何敢去跟外部世界的其他对手竞争呢。

https://p4.itc.cn/images01/20210717/054c72aebe3f4dd1b2435cf403ba8ef1.jpeg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这个心理治疗师父亲跟儿子之间发生的小故事,或许你觉得不常见。但是下面这些情形,你可能经常会遇到:

因为一件什么小事,孩子可能就会很生气,并且咬牙切齿地冲你放狠话。比如:“我就不听你的,我就是讨厌你!”“臭爸爸!”“坏妈妈!”“我恨你”“你去死”……诸如此类听起来刻薄又冷酷的狠话。

我敢打赌,绝大多数孩子和父母都说过类似的话。

不止是放狠话。有时候孩子还会上来咬你,甚至冲你又踢又打。

https://p1.itc.cn/images01/20210717/c975be258421435c839707d817294ceb.jpeg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前两天,一个妈妈吐槽说:

我家3岁半的丫头真是气坏我了!我跟她说,不能继续在外头玩了,得要回家了,她直接拿奶凶奶凶的眼神瞪我,还冲上来打我。她呼了我一巴掌后,我干脆回了她两巴掌。她疼得直哭,可是我觉得该教的道理得让她知道。如果打别人,就有被打回来的可能。不然这以后还得了?

说实话,对此我不敢苟同。

孩子3岁开始,是该教他们学习规则规范了。但是暴力绝对不是教会孩子规矩的好办法,暴力只会生出暴力。

尤其是面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你觉得很没面子,很愤怒,于是你就借惩罚的名义去撒火、泄愤,这就不叫管教,而叫报复。

报复不是在解决孩子的问题,而是面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父母体验到了不愉快,感觉到权威被挑战,或者自己心里某个点被戳中,所以要教训教训孩子。

反正就是你打我一拳,我就得咬你一口解恨。

如前所述,当我们去报复孩子,其实就把自己降为一个儿童。

所以,当感受到孩子的攻击和“恨意”,请一定不要被情绪带跑了。

首先,请接受那样一个爱恨交织着的孩子!那才是一个完整且鲜活的生命的样子。

在孩子攻击我们的那个当下,确保孩子不伤到别人&自己的前提下,淡定地把TA带到一个安静的角落,陪TA平复情绪,而后再跟孩子就事论事不迟。

这样被父母接纳和涵容的孩子,以后的人格才可能发展得更健全,也更强大,因为孩子早早就从父母这里明白了:

不管什么事让我感到难过或高兴,我都能自由地把它们表达出来;

我不必为了取悦谁而面带笑容,我也不必为了别人的需要去压抑我的烦恼和忧虑;

我可以生气,没有人会因此死去;

当你伤害了我的感情时,我可以大发雷霆,生活也不会因此停摆;

我会有需求,有情绪,会苦恼,会犯错,但是我很好;

我拥有活泼的生命力!

https://p4.itc.cn/images01/20210717/9cb41245a0c94b93bdf9ecf8e392cd41.jpeg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当然,对上面那位“回女儿两巴掌”的妈妈,我还想提醒的是,你这还早着呐!等孩子大一点,你会感受到更多来自孩子的“攻击”和“恨意”。

比如知乎上一位妈妈很伤感地吐槽说:

我开始讨厌自己的孩子了,带她太难。为她做的所有她都视而不见,享受得理所当然。她已经10岁了,从小道理讲到大道理,爱她,锻炼她,哄她,陪她,所有能做的我都做了,一直在找适合教育她的方式,她还真像白眼狼,不顺她的心就是恨我,我觉得我心真的千疮百孔了……

到了孩子9岁前后(进入青春期门槛)开始,很多父母会发现,孩子日益变得不那么好相处了,再也不像小时候那么软萌可爱。

其实孩子心中也困惑。他们仍然像孩童时期一样爱父母。如果父母身体健康方面出现一些状况,孩子其实也会很紧张;如果父母出现争吵,孩子其实会竖着耳朵听。但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就是会互相看不顺眼。

要命的是,这种“不顺眼”还是无解的。就是说,不要奢望你跟孩子之间的关系能够重回和谐状态。

此时此刻,你跟孩子之间的这个别扭、不舒服,以及愈发明显的“恨意”,其实是一个必须的恨,必须的不舒服,必须的看不顺眼。

因为这个不舒服,是孩子成长的动力。它是让孩子成长,并一点点离开家的能量。

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想。假如一个孩子都十多岁了,还觉得全天下就自己家里最舒服,就待在父母身边最快乐,整个外部世界的吸引力都比不上自己家和自己爸妈,那就坏事了。

这个孩子可能永远都不会离开家了。

更没必要长大。

这样也太可怕了。

https://p6.itc.cn/images01/20210717/116574ff388442cfa40f00605944a184.jpeg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所以,我想说的是,孩子对父母的“攻击”和“恨”其实是一直存在的。孩子越长大,他们对父母的“恨”和“攻击”可能就会越明显。而且,这份“恨意”跟“攻击”,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做一个哀悼,哀悼一个“我们的确开始变老了,孩子没那么需要我们了”的事实。

然后试着接纳,并且给予祝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