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洪兰谈育儿脑心理
洪兰谈育儿脑心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23,505
  • 关注人气:4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依恋期”到“独立期”,家长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平稳度过?

(2021-12-15 05:09:20)
标签:

父母学堂

家庭教育

亲子教育

情感

杂谈

分类: 洪兰谈育儿脑心理

孩子在有幼儿的时候会经历一段依恋期,而依恋的主要对象是妈妈。随着孩子身心的发育,孩子需要进入到独立期。如果是家人长期和孩子形影不离的生活在一起,这种频繁的接触会使孩子比较困难地过渡到独立期。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crawl.ws.126.net/img/a2e3e3c578c8beb3668569e06cc6005d.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但事实上,家长需要理解孩子的成长初期是需要这种依恋关系的,这种关系会影响到孩子如何面对以后的人际交往。

  如果孩子和家长能够建立比较稳定的依恋关系,他就比较容易和他人建立信任感,能够更加友好的与人来往,因此,会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欢迎,也能使他更加的自信。

  随着孩子的成长,如果一直和家人保持着依恋关系,那么家人的过度宠爱容易导致他什么都以自己为中心,比较自私。而家长在孩子生活里的大包大揽,也会导致孩子过分依赖家人,毫无自理能力。因此,从依恋期到独立期是孩子必须经历的。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crawl.ws.126.net/img/c3cfd250605034acf2f4ea49ec7b0740.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孩子逐渐长大后,家长该怎么做来引导孩子改变依恋心理?

  1、家长需要理智面对孩子的成长

  大多数的家长都能记得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那溢于言表的幸福感。哪怕过了很多年,孩子都长大成人了,都还只把他当作当初手里捧得怕碎的小宝宝。

  这应该是家长普遍的想法,殊不知正是这种想法最容易培养“妈宝”。爱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家长的心态。

  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对孩子的看法也应该逐渐改变。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情,这才是家长需要教孩子做的,而不是事无巨细的包揽着他大大小小的事物,这对孩子的心理发育是有阻碍的。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crawl.ws.126.net/img/7ff6d715fcc36fcd4afd1bd40dfe778a.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2、家长要小心自己的占有欲

  大家总说孩子黏着家长,事实上,家长对孩子也会有占有欲。因为在家长的眼里只能看到孩子的模样,看不到自己的模样,这就是为什么每年幼儿园开学,站在门口哭的,除了孩子还有家长。

  因为家长也难以接受孩子正在慢慢离开自己的事实,虽然嘴上说着“孩子总黏自己”,但心理上是十分享受被孩子依赖的,这种成就感会使家长产生一种占有欲,反而限制了他的成长。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crawl.ws.126.net/img/160f068b03477dc8550c11cbfd636b0e.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3、留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家长的关心和陪伴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可是需要掌握一个度。家长需要明白的是,哪怕自己帮的再多,总有一天孩子要自己面对这个世界。

  不如信任孩子,给他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当他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当他不需要帮助时,为他加油。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好。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这句话也可以用在亲子关系上,家长除了把“鱼”送到孩子嘴里,不如教孩子如何“钓鱼”,将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平等的对待。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crawl.ws.126.net/img/fc852724d8abb6f83285d1b0ef039c3a.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这种方式可以从小培养,例如孩子想要自己吃饭,哪怕弄得到处都是也希望家长不要指责或者直接给孩子喂。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需要慢慢离开父母,家长也需要慢慢接受孩子长大的现实,也希望家长能够耐心地陪伴而不是干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