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父母学堂家庭教育亲子教育情感杂谈 |
分类: 洪兰谈育儿脑心理 |
现代社会,随着生活的节奏的不断加快,工作竞争日趋激烈,我们似乎变得越来越忙碌,而这直接导致现在的很多父母生了孩子后都没时间带,尤其是对于很多爸爸来说,陪孩子一起长大,似乎成了一种奢侈的行为。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长,错过了孩子的昨天,不可能用今天去弥补。参与孩子的成长,不仅是妈妈们的事情,更是爸爸们的责任。
很多家庭中的爸爸都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孩子的一切事务,都是由妈妈来负责。
这也就是曾经在朋友圈里疯传的“丧偶式育儿”。最近,朋友圈里又在疯狂转发着一种新的育儿方式——“诈尸式育儿”,这再一次引起了妈妈们的关注,搜索转发热度居高不下。
其实,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隐形爸爸”,虽然这些爸爸表面上在陪着孩子,实则在做自己的事情,比如玩手机、看电视等,虽然孩子和爸爸在一起,但却没有得到爸爸真正意义上的陪伴。
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这3类爸爸。
1.“诈尸式爸爸”
上一年级的Eric,体育课面临着学习项目的课程选择。
Eric非常喜欢踢毽子这项活动,妈妈也非常支持他选择这个体育项目,既能锻炼力量,又能练习协调性。
这天晚上,吃过晚饭后,Eric和妈妈正在讨论选择体育项目的事情,经过一番讨论后,两人一拍即合,就选踢毽子了。孩子喜欢就行,Eric妈妈是这么想的。
这时,坐在一旁玩手机的爸爸听不下去了:“男孩子,踢什么毽子,那是女孩子才会做的事情。再说了,踢毽子能有什么出息,一点用没有,学点儿武术不行吗?别一天天的就知道弄那些没用的,多学点有用的。抓紧改了,选武术。”
平常对Eric的事情不怎么过问的爸爸,这时候上来横插一刀,Eric妈妈一听就来气。而Eric对爸爸的话更是不放在心上,这娘俩对Eric爸爸不理不睬的,坚持自己的选择,就选踢毽子啦。
Eric爸只好摇摇头,自己回屋休息去了。
上文提到的Eric的爸爸就是典型的“诈尸式育儿”中的爸爸:这样的爸爸长时间对孩子的事情不管不问,却就某件看不惯的事跳出来管一下,横插一刀。
这种错误的育儿方式不仅让爸爸在孩子的问题上已经没有话语权,说了孩子也不会听,还将会给孩子和妈妈带来很大的伤害。
2.“丧偶式育儿”中的爸爸
接下来我们来讲一讲Eric的同窗好友May的故事。
与Eric不同的是,May的爸爸压根就没管过May,连“诈尸”的时候都没有过。
May出生没几天,May爸爸就出门工作了,一个月回来一次。有关May的一切事务,都是由妈妈来处理。
像选择体育项目这样的小事,根本不用过问爸爸,爸爸更不会关心这样的小事。
在May的家里,几乎见不到爸爸的身影。
因为长年累月的在外工作,May对爸爸的印象几乎都停留在手机的视频里。自打May记事起,就一直是妈妈在陪着自己,爸爸这个词对May来说显得有些陌生。
有次上作文课,May的语文老师让大家写一篇关于父亲的作文。
May在作文里写了这样几句话:我的爸爸工作很忙,他一直住在妈妈的手机里。他说他爱我,可是我却对他没有感觉,他不会像妈妈一样经常陪我玩,陪我写作业,陪我吃饭,我希望爸爸能多陪陪我。简单的几句话却道出了孩子的心声。
怪不得May有点儿内向,班里同学欺负她,她也就自己默默承受,内向和懦弱似乎成为了她的标签。
长时间由妈妈负责孩子的一切事务,爸爸对孩子不管不问,不仅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影响,严重的还会让孩子对爸爸失去爱与信任,直接影响爸爸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3. “隐形爸爸”
除了“诈尸式爸爸”和“丧偶式育儿”中的爸爸,还有一种爸爸叫“隐形爸爸”。
Mike今年7岁,上一年级了。
数学一向不错的他,在这次的期中考试中却得了个D,在拿到自己的试卷后,Mike表现得一点儿也不惊讶。反而是他的数学老师对他的这种反应很是疑惑。
于是,他决定和Mike进行一次谈心。
原来,Mike是故意考差的,只是为了引起爸爸的注意,想让爸爸不再玩手机,用心得陪着他写作业。
Mike的爸爸不是不愿花时间陪他,只是不够专心,仿佛“陪手机”是主要的,儿子只不过顺便陪一陪。
Mike刚开始以为爸爸有工作要忙,后来爸爸一直这样,Mike觉得很生气。于是就想出了故意考差的这个主意,来引起爸爸的注意。
有些爸爸认为,陪孩子就是简单地坐在孩子旁边就可以了。
陪孩子写作业,自己玩手机;
陪孩子出去踏青,自己玩手机;
陪孩子去游乐园玩,自己玩手机。
好像手机是他的孩子一样,与其说是陪孩子,不如说是陪手机。这样的爸爸就是“隐形爸爸”,表面上看他是陪在孩子的身边,但却没有真正得用心陪孩子。
这样的爸爸表面上在陪孩子,实际上并没有担起作为一名父亲的责任和义务。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百分之二十取决于后天努力,百分之八十取决于父亲教导。父母作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父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力是母亲的50倍。
无论是“诈尸式爸爸”,“丧偶式育儿”中的爸爸还是“隐形爸爸”,都是对孩子错误的抚养方式,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爸爸用心得陪伴、呵护。
有句话说得很好:任何事业上的成功都无法弥补孩子教育上的失败。说的就是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我们能真正陪着他们的时间也就小时候的那几年,等到孩子长大了,独立了,就会渐渐地减少对我们的依赖。
所以,各位爸爸们,在你能陪孩子的时间里,好好地陪一陪孩子吧。对他们来说,你的陪伴、关心和爱护,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养分,只有用心地付出爱和时间,才能滋养孩子成就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