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父母学堂家庭教育亲子教育情感杂谈 |
分类: 洪兰谈育儿脑心理 |
有些父母总是困惑不已:在家时总是教育孩子要懂礼貌,见人要打招呼,但是孩子不仅见人不打招呼,还直往身后躲。孩子平时在家时能说会道,活泼好动,可是一旦走出家门就变得胆小害羞,见到生人连话都不敢说。这是为什么?
1.父母盯得太紧
有一组名叫《妈妈们都有被害妄想症》漫画这样讲到:
孩子一玩筷子,妈妈就想到有孩子扎到眼睛。
于是赶紧叫起来:“快给妈妈!”
孩子一爬单杠,妈妈就想到有孩子摔成脑震荡。
于是赶紧叫起来:“快下来!”
孩子稍一跑远,妈妈就想到走丢或被拐卖。
于是赶紧叫起来:“快回来!”
孩子胆小懦弱,大多数原因来自父母,父母盯得越紧,孩子越胆小。
2.缺乏安全感
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一直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但是很多时候父母总是奔忙于工作之中,陪伴孩子的时间少的可怜,使得孩子的小小心愿无法达成。缺少父母的陪伴,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没有安全感。
有些孩子在家会不听父母的话,比如哭闹,这时有些父母就会用言语吓唬孩子“你再哭,就会有老虎出来把你叼走。”;有些孩子不睡觉,父母就会躲在门后学狗叫,等孩子发出畏惧的声音;家长不愿意孩子玩泥巴弄脏衣服,就会说“泥巴里有虫子会咬你的手。”
安全感是儿童生存的基本需求,内心有充足的安全感,孩子才敢放心去探索这个世界。
3.“人前教子”
大多数时候,孩子不听话,父母觉得伤了自己的面子,就大声地训斥孩子。在爸爸妈妈传统观念里认为,这是正常的,殊不知,当众批评孩子,会让孩子暂时摄于压力,不敢反抗,但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再幼小,心灵也是非常敏感的,当孩子感受到不被尊重时,内心就会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尊重的,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胆小害羞。